劉邦拋棄戚夫人另有目的,臨死使出連環計,卻沒能保住最愛的人

戚夫人的慘死,兩千多年來一直讓人唏噓。一方面是

呂后的殘忍,另一方面是她最依靠的男人劉邦、貴為天子,卻沒有為保護她採取任何行動,哪怕是留下隻言片語。

劉邦是沒有意識到自己身後的戚夫人有性命之憂麼?顯然不是,他對危險的感觸天生的敏銳:劉邦率

軍路過柏人縣,在館驛中忽覺心神不寧,詢問地名,知是柏人。

口中念念到:"柏人、柏人,不就是迫人麼?"古時柏、迫同音,難道自己會受到威脅?劉邦當即下令,連夜開拔。

事後果然得到密報,館驛中真的有刺客埋伏。劉邦的避險感覺可謂驚人

劉邦拋棄戚夫人另有目的,臨死使出連環計,卻沒能保住最愛的人

戚夫人能歌善舞,深受劉邦喜愛

戚夫人與呂后不和,所依仗的只有劉邦的寵愛。一旦失去保護傘,定會受到嚴厲報復,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劉邦當然也是心知肚明,但他更看重的是戚夫人的兒子,他最喜歡的、各方面都像自己的兒子:劉如意。

一、戚夫人為兒子爭位

戚夫人年輕,深受劉邦喜愛,是打仗也帶在身邊的美女,而呂后則被留在了後方。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更是劉邦最喜歡的孩子。

太子劉盈是呂后的兒子,為人仁弱,高祖不喜歡,有廢黜的心思。而劉如意則甚得劉邦歡心,戚夫人抓住機會,哭求改立太子。劉邦幾次在朝堂上與大臣們商議,都不被認可。

劉邦拋棄戚夫人另有目的,臨死使出連環計,卻沒能保住最愛的人

呂后因換太子風波由怨變恨

一次,劉邦又提出要換太子,御史大夫周昌堅決反對,他急得都口吃了:"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事後,呂后見周昌為跪著道謝:"若非是你,太子幾乎被廢。"

為了打消劉邦的念頭,呂后求張良討得一計,請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這是劉邦都請不來的隱士,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職。這讓劉邦很受震動,他指著商山四皓的背影對戚夫人說:"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

戚夫人除了流淚,再也沒別的辦法了。

二、營救劉如意

不能成為皇帝,如意的性命就堪憂了,劉邦對此非常擔心。他苦思為其保命的良策,為此,他採取了以下措施:

劉邦拋棄戚夫人另有目的,臨死使出連環計,卻沒能保住最愛的人

劉邦為保劉如意,採取了多項措施

1、任命周昌為趙王劉如意的相國

周昌為人堅強耿直,呂后、太子和滿朝大臣都對其有所敬畏,而他又有恩於呂后,由他保護趙王,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邦恭敬地請周昌輔佐趙王,周昌並不樂意,劉邦繼續懇請:從中央到地方,你的官職是降了,但我的心裡憂慮趙王的安危,非你不足以保全,請你看在我的面子上勉強答應吧。

一個帝王如此求人,周昌還能有什麼話說呢!

"'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王,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彊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為趙相。"

劉邦拋棄戚夫人另有目的,臨死使出連環計,卻沒能保住最愛的人

趙王劉如意

2、讓太子劉盈照顧好弟弟

劉邦在《手敕太子文》中在勸學之後,囑託劉盈:"我重病纏身,使我擔心牽掛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兒子都可以自立了,憐憫這個孩子太小了。"要求哥哥照顧好弟弟

3、謀殺樊噲

漢高祖伐英布時中箭,回長安養病途中,燕王盧綰反,於是,讓樊噲帶兵前往鎮壓。

臥床的劉邦日漸不起,他招來周勃、陳平,命二人殺了樊噲,周勃代替掌軍。這是劉邦最後的安排,因為樊噲是呂后的妹夫,為呂后一黨,若殺了樊噲,周、陳勢必站在呂后的對立面,二人周勃掌軍權、陳平擅陰謀,呂后的任何行動都會有所顧忌。

劉邦最後的安排雖然不是專為趙王安全所設,但如果實現,趙王無疑受益。

劉邦拋棄戚夫人另有目的,臨死使出連環計,卻沒能保住最愛的人

樊噲是呂后的妹夫

三、戚夫人就自生自滅吧

劉邦的所有行動都考慮到了趙王如意,他最愛的兒子。而對孩兒他媽,呂后仇恨的焦點,卻沒有多餘的動作。哪怕留下一道手書,對呂后有所勸誡

劉邦深知,呂后需要撒氣筒,他死之後,戚夫人首當其衝,折辱在所難免。

如果前幾道防線都失守,那麼,用犧牲戚夫人能換來劉如意的安全,有何不可!

劉邦拋棄戚夫人另有目的,臨死使出連環計,卻沒能保住最愛的人

戚夫人不能忍辱,害兒害己

結語:

劉邦沒想到的是,他的所有安排都失敗了:陳平先想到自保,而放過了樊噲;戚夫人受不了羞辱,呼喚兒子前來搭救;周昌在趙國精心保護趙王,後被調虎離山;漢惠帝為保護趙王,與弟弟同吃同住,但百密一疏。

劉邦都想到了,但他遺漏了陳平的勇氣,使大局為呂后所控,又未想到戚夫人不能忍辱負重,使呂后生出斬草除根之心,最喜愛的兒子劉如意最終沒有逃脫厄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