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除了提拔姜維還提拔了一人,多年後橫掃數十萬魏軍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是對蜀國末期人才匱乏情況的比喻。很多人將蜀國無人可用的窘迫歸咎於諸葛亮的大包大攬,認為丞相事必躬親會打壓許多青年才俊施展自己的空間,因而無法成長為可當一面的大才。其實不然,蜀國人才的匱乏是因人口而決定的。三國鼎立之時,西蜀連續吃到荊州、夷陵兩次大敗,國中人才早就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之後,蜀國人口不過魏國的十分之一,人才成長數量自然無法和魏國相比。所以,諸葛亮可真是背了黑鍋了。

諸葛亮臨死前,除了提拔姜維還提拔了一人,多年後橫掃數十萬魏軍

事實上,諸葛亮不僅沒有埋沒蜀國的人才,還提拔了不少在後期屢立戰功的良將。後世人熟知的就有一位,曾經的魏國降將姜維。姜維作為後期蜀軍的主要領導人,繼丞相之遺志,帶領部隊屢屢北伐,成為魏國的心腹大患。當然,我們今天的主角並非姜維,而是另一位魏國降將,王平。

諸葛亮臨死前,除了提拔姜維還提拔了一人,多年後橫掃數十萬魏軍

當初漢中之戰,王平遭到徐晃的不公平對待,一怒之下叛曹投劉,還頗受劉備的重用,讓王平給蜀國提供了不少軍事建議。然而,王平在漢中之戰曇花一現,很長一段時間裡並無建樹。這大概是因為劉備病逝之後,蜀中無人舉薦一個魏國降將,令王平埋沒於人海之中。讓王平煥發第二春的人,正是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臨死前,除了提拔姜維還提拔了一人,多年後橫掃數十萬魏軍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便帶上了王平作為北伐軍將領,並派遣他跟隨馬謖駐守街亭。街亭之戰大家都很熟悉了,馬謖自恃其才,要效仿古人置之死地而後生,不顧王平的建議困守孤山,結果丟失了街亭這個軍事要道,直接造成蜀軍北伐計劃破產。戰後,諸葛亮認為王平才堪大用,便拜其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這支蜀國的“特種部隊”。

諸葛亮臨死前,除了提拔姜維還提拔了一人,多年後橫掃數十萬魏軍

後來,王平一直為諸葛亮北伐事業效力,屢屢阻擋住魏國猛將張郃的進攻,令魏軍不能突破防線。諸葛亮病逝之時,王平還成為剿滅魏延的中堅力量。正是他遣散了魏延兵馬,亂其軍心,才讓魏延作亂之舉無人可依,最後被馬岱斬殺。

諸葛亮臨死前,除了提拔姜維還提拔了一人,多年後橫掃數十萬魏軍

王平的巔峰之戰還不止於此: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大將軍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彼時王平為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可當漢中守兵不滿三萬,怎麼能守得住?因此有人建議說:“我們的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放棄陽平關。等援軍一到,再將陽平關搶回來。”王平卻反對道:“魏軍若是得了陽平關就會成為禍患,必須據險以自守,分兵成掎角之勢互相依靠,到時候涪城的救兵就剛好到來,這才是上策。”這個計劃只有護軍劉敏贊成,王平只能力排眾議,抗下壓力死守城池。最後,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被擊退,如同王平當初料想的一樣。

時人有言:“馬忠在南中,防備南蠻;鄧芝駐守永安,防備東吳;王平在漢中,防備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漢變土的平安。”這就是所謂的平安三侯,王平能夠有如此本事,實在是蜀國之福分啊!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史論新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