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前言

西漢晚期由於社會危機十分嚴重,再加上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頻發,最終王莽憑藉其外戚身份逐漸攫取了西漢封建王朝的實際執政權。

隨著他在朝廷中央的威信不斷提高,並且拉攏貴族和漢室宗親,最終在公元8年,王莽篡奪西漢皇位,自立為皇帝,並且改國號西漢為新。王莽的即位固然是自己長期經營的結果,使得自己的野心終於變為了現實。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王莽建立的新朝無疑接受了西漢末期那種社會危機急劇加重的爛攤子。或許是因為王莽自認為有足夠的能力解決這些社會危機,不然他也不會急於稱帝。從新莽王朝建立之後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我們可以看出王莽的確不是一個等閒之輩,相較於西漢晚期的那幾位昏庸無為的劉氏皇帝來說,王莽本人無疑是一位極具改革創新精神的政治家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王莽詔書

但是有創新歸有創新,王莽在改革中暴露最明顯就是弊大於利,這不僅僅體現在他沒有顧及現實社會情況將天下的土地以極端的方式收歸中央在進行重新分配,更重要的是他對於那種本來就已經處於混亂階段的封建市場經濟更增添了混亂。就從他發佈的一系列貨幣來說,有的是從未有過的,有的卻是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淘汰的,原來用的好好地五銖錢卻被他廢除了。

在加上五均司市官的設立,初衷是好的,為了調控市場的物價水平和市場秩序穩定,但是對於這些司市官的選拔王莽卻並沒有重視起來,導致他們經常收受一些富商大賈的賄賂,使得商品交換市場更加烏煙瘴氣。除了在新朝建立之初各種制度方面的胡亂改革之外,王莽還一改西漢時期對外停止征伐的戰略,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對外戰爭,導致新朝建立不久就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

《漢書》載:"遂於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甾、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東市稱京,西市稱畿,洛陽稱中,餘四都各用東西南北為稱。"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王莽

王田、私屬制度遭到封建地主的強烈反對

王莽自立為帝之後,率先就對西漢末年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和奴婢問題進行了改革。但是他只是針對當時的社會危機問題進行改革,但是絲毫沒有考慮到封建地主、貴族等群體的實際利益。許多中小地主的多餘的土地被剝奪,將他們的勢力削減成了普通百姓。要知道土地兼併現象的出現是封建地主不斷髮展的產物,王莽直接強制性剝奪這些中小地主的土地,勢必會發生反抗。

《漢書》載:"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其男口不滿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與九族鄉黨。制度又不定,吏緣為姦,天下謷謷然,陷刑者眾。"

這些中小地主成為了王莽開刀的對象,而中小地主卻又和封建大地主以及貴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拔出蘿蔔帶出泥,王莽既然敢於向這些中小地主開刀,豈不是表明了王莽間接向那些封建大地主和貴族們的勢力宣戰嗎?王莽能夠成功上位建立新朝,靠的就是這些有權有勢有錢的封建官僚地主和貴族的支持,一旦王莽惹毛了他們,那麼改革還怎麼進行呢?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復古井田制

再者說,王莽對於土地和奴婢的改革也明顯不切實際,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他將這些已經極具封建化的土地和奴婢居然按照奴隸制時期的制度進行改革。將土地收歸國有,然後按照西周井田制的授田原則進行分配,這種措施明顯是逆歷史潮流的,註定會失敗。將奴婢改名為私屬,在實際上仍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改變,只不過是簡單換個稱呼而已。

土地和奴婢問題在王莽大刀闊斧的改革中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當然這也不能全怪罪於王莽改革方式方法的不對,畢竟當時的社會危機已經到了無法緩和的地步,必須需要一場全國性的戰爭打破現有的土地佔有現象,尤其是打擊那些大地主的土地佔有現狀,建立一個新的王朝,這樣中央才能有足夠的土地進行重新分配,社會矛盾才能夠緩和。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新莽時期的私屬

對於商品市場的混亂改革

王莽在對於土地和奴婢問題的改革中遭遇到瓶頸和阻礙之後,他本人也認為卻是當時的封建地主勢力已經過於強大,自己不可能僅僅憑藉一紙詔書就將他們嘴裡的東西吐出來,這明顯不切實際。王莽也沒有好的辦法,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向那些中小地主開刀,對於社會階級矛盾能緩和一點就緩和一點。土地改革的無奈,使得王莽將視角轉向了自己更擅長的商品市場領域。

王莽對於商品市場,尤其是貨幣方面的改革在現代人看來仍為具有十分複雜的內容,一般不懂經濟的人也看不懂王莽的改革舉措,所以這也可以間接證明王莽對於商品市場的改革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雖然想要對於混亂的市場秩序進行穩定性改革,並且設立了五均司市官監督,但是問題就在於他沒有考慮到當時市場所存在的各種潛規則。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新莽元年所制銅質標準量器拓本

商品市場是一個利益至上的地方,古人說商人重利輕別離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要想成功管理這個魚龍混雜的商品交換市場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五均六筦的設立,由國家對於市場進行嚴控監管,並且為了防止民間高利貸的發展,由國家出資貸款,這隻能表明國家對於市場的干預過多。久而久之市場的經濟活力不斷下降,那些商人的利益受到損失。

《後漢書》載:"民私以五銖錢市買。莽患之,下詔:敢非井田挾五銖錢者為惑眾,投諸四裔以御魑魅。乃但行小錢直一,與大錢五十,二品並行,龜貝布屬且寢。"

商人利益受損,變會引發他們的不滿,開始抵抗征服的干預措施,而且當時中央政府向商人徵的稅在國家稅收中還是佔有巨大比重的,這樣一來,國家財政也會跟著減少。另外對於流通貨幣的改革,只能說王莽是越改越亂,貨幣的種類越發越多,剛實行每一年,又開始廢除。貨幣換算上也是非常不切實際,這讓本來就已經十分混亂的商品市場更加混亂。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大錢


王莽進行多次對外戰爭

新莽王朝建立之後,原來屬於西漢的附屬國此時對於新莽王朝並沒有任何態度,王莽有鑑於此,便主動向這些周圍少數民族政權宣揚國威,告訴他們中原已經改朝換代,原來的西漢已經不存在了。王莽為了證明對於西漢時期附屬國的統治權,首先將西漢統治者授予給少數民族政權首領的印綬收了回來,然後重新頒發新朝的印綬。

其次,王莽為了表現自己的崇高地位以及對於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絕對統治,直接將西漢時期受封的王全部廢除,將他們統統降一級,改為侯,以顯示新朝的國威。然而王莽這一系列不友好的舉動直接導致周邊少數民族的反抗,王莽對此並沒有採取妥協的方式,而是在社會危機嚴重的情況下,接連發動了對外戰爭。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徵高句麗


王莽率先派兵將高句麗的反叛勢力平定,這次戰爭耗費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力,將高句麗改稱為下句麗,以表示自己對高句麗政權的鄙視。隨後又派兵前往西南地區平定規模龐大的巴蜀叛亂,由於路途遙遠且地形複雜,王莽也是費了很大的勁兒才平定。但是這種武力鎮壓使得周圍地區的反抗勢力一直蠢蠢欲動。

《漢書》載:"平蠻將軍馮茂擊句町,士卒疾疫,死者什六七,賦斂民財什取五,益州虛耗而不克,徵還下獄死。更遣寧始將軍廉丹與庸部牧史熊擊句町,頗斬首,有勝。"

還沒有消停幾年,王莽隨後繼續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他認為西漢滅亡之後,有必要向匈奴通知一下新朝對於他們的管理權。不僅將西漢的匈奴印璽收回,還重新頒發了王莽親自命名的"匈奴單于章",隨後又擅自干預匈奴的內政,逐漸引發了匈奴的不滿。由於新朝兵力有限,王莽廣泛徵發周邊烏桓、鮮卑人民作為軍隊鎮壓匈奴。嚴重引發了新朝的邊防危機。

論王莽改革:一個只顧自己爽,所有人都不爽的改革如何成功?

北征匈奴


評價

王莽改革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並且在當代也是歷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比較關注的一個歷史事件,這充分證明了王莽及其改革政策所遺留下的深遠影響。王莽作為封建時代的歷史人物,又是在遙遠的公元前後,畢竟是生活於封建發展過程的初期階段,因此王莽有其巨大的歷史侷限性。

他的侷限性在其改革的內容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一方面想要改變西漢末期以來危機四伏的社會局面,比如他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土地問題和奴婢問題是當時危機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也是關乎統治能否繼續的問題。因此他率先針對這兩方面進行了改革,但是他在改革中又開始循規蹈矩,甚至出現逆歷史潮流的的土地改革。

這體現出了王莽作為新上位的皇帝,他想要靠自己的權力去改變現狀,但是現實社會中非常強大的封建地主和貴族勢力卻讓他無可奈何,這不僅是王莽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所在,更是封建王朝時代社會危機不斷爆發的重要原因。王莽自認為在商品市場和貨幣改革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但是在實際執行起來卻始終充滿了困難。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商品市場和貨幣流通卻是混亂,難以一時間穩定下來。另一方就是王莽本人並沒有深入到實際情況中去探索,他所推行的政策都是想要他們能夠在自己的美好想象中得到實現。內部改革還沒有出現好的結果,王莽又開始為了宣揚國威去搞對外戰爭,在這種社會危機嚴重的情況下,還要大徵撻伐,無疑是將自己和新朝往墳墓裡送,因此新朝快速滅亡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漢書》、《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