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歲的寶寶一不高興就摔東西,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我家大寶剛滿三歲,可是從2歲半開始,只要違揹他的意願就會摔他的玩具,把他的小凳子小桌子全部推倒在地,還會撒潑打滾。

寶寶喜歡摔東西,這就一定是脾氣暴躁的表現嗎?

實際上,越是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的行為就越超出成年人的理解。比如同樣是摔東西,有的孩子單純是覺得好玩,有些寶寶是為了引起大人注意,還有的是真的生氣了,把摔東西當成是報復和發洩的途徑。

處於二三歲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他們身體的肌肉和思維的活躍程度,都在此時得到了很大提高。對於他們而言,摔東西其實是一種鍛鍊肌肉和思維的重要方式。

比如彈力球掉在地上會反彈起來,乒乓球砸在牆上會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音,而把毛絨玩具丟給其他小朋友,對方會很開心。

這個過程中,孩子其實是在玩中學,並非是一種壞毛病。

家長除了注意孩子的安全外,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和肯定,幫助寶寶在輕鬆愉悅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為了不擾民,家長可以在孩子玩耍的區域鋪平軟的地墊降噪。

二三歲的寶寶一不高興就摔東西,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也需要刻意淡化他扔東西的行為。有時候父母越是說教,孩子就越會把壞毛病當成吸引家長注意力的措施,反而強化了行為。

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如果是為了吸引家長的關注度而摔東西,此時家長就需要多多關注孩子的需求。

一方面不能在孩子試圖引起注意的第一時間就給予回應。哪怕媽媽是嚴肅地批評,或是打屁股以示懲罰,寶寶都會默認是他摔打東西的行為取得了成效。

另一方面,家長還需要關注孩子為什麼想要引起注意,是因為近期出門瘋玩的機會太少,還是孩子還沒有養成自己擺積木或者翻繪本的習慣。不要小看這個習慣,他與孩子的注意力養成密不可分。

如果孩子是把摔東西當成發洩情緒的方式,比如邊哭鬧邊扔東西,或者在被批評之後故意摔壞什麼,那麼家長就需要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干預

在家長充分表達愛意的同時,需要讓寶寶認識到自己目前的心情是失落、委屈,還是憤怒?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的情緒,寶寶們才能學會控制情緒,以治本的方式改掉亂摔東西的壞毛病。

孩子摔打東西的原因多種多樣,家長切不可按照成年人的理解妄下定論。

二三歲的寶寶一不高興就摔東西,打人,家長該怎麼辦?

除了要關注安全,避免家人被東西砸到、扎到而受傷,父母還需要理性分析同一種行為模式背後,不同的心態和動機。

遇到任何麻煩,父母充分表達愛一定是第一步要做的事。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人的精神支持,能夠幫助他們很好的塑造習慣,培養心性,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