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怪現象:益州在蜀國,為何益州太守在魏國?

在三國時期,有一種特殊的封官制度——遙領和虛封。顧名思義,這是一種沒有實際領土的封官、封爵,漢朝時期太守所管轄的州郡是有實際區域的,諸侯王也是有實際領土的,雖然自西漢景帝削藩後,諸侯王的規模不比往昔,但是封國還是有的。

三國時期的怪現象:益州在蜀國,為何益州太守在魏國?

而三國時期的遙領與虛封,則是完全沒有實際領土。史書是這樣記載遙領:

“遙領者,不入版圖之地,而別於國內他處設刺史、郡守以轄之也。虛封者,則僅有封爵而無實土之謂也。”

言外之意就是用別國的州郡來設置地方官,虛封也是同理,用別國的土地作為諸侯王的封地。但是實際上,肯定是不可能對別國的土地進行管理的。這實際上是一種分裂時期的產物。

三國時期的怪現象:益州在蜀國,為何益州太守在魏國?

魏、蜀、吳三方雖然割據三方,但是他們內心肯定都是將自己作為漢朝以後的正統繼承者的。他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打敗另外兩方,一統天下,到時候自己虛封的官員就可以去上任了。

這頗有一種精神滿足的感覺。

史書上有沒有具體的記載呢?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史書記載,魏國的黃權、田豫分別擔任了益州刺史和平州刺史。但是益州當時是蜀漢的核心疆域,怎麼可能屬於魏國的統治?而平州則是公孫氏管理的,也不會被魏國管理。

三國時期的怪現象:益州在蜀國,為何益州太守在魏國?

不僅是魏國,蜀國和吳國也有過這種行為,不過有意思的是吳國和蜀國沒有“互相傷害”,而是約定好“傷害”魏國。

公元229年,吳、蜀兩國相約劃分天下,冀、兗、並、涼四州屬蜀,豫、青、徐、幽四州屬吳國,隨後分別設立了州牧。這些地方我們都很清楚,是屬於魏國的。


三國時期的怪現象:益州在蜀國,為何益州太守在魏國?


同時,蜀漢分封了魯王劉永、梁王劉理、北地王劉諶,吳國也如法炮製,分封了南陽王孫和、魯王孫霸、齊王孫奮,這些地方都在北方,屬於魏國。

等到西晉統一之後,便沒有必要實行這種遙領、虛封制度了。不過等到衣冠南渡後,偏安南方的東晉再次啟用這種“精神安慰法”,隨後的南北朝,這一制度同樣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