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進全出”生豬養殖管理模式好處多,豬場實行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何為“全進全出”生豬養殖?

什麼是“全進全出”生豬養殖?“全進全出”是相對於傳統的連續進出的養豬方式而言的一種新生豬養殖模式。它要求所有豬隻同時被移出一棟或一間豬舍。隨後在新的豬隻進入之前,豬舍被徹底清掃、消毒。

“全進全出”生豬養殖管理模式好處多,豬場實行要注意哪些問題?

這裡就要先提下當前我國豬場的生產模式,主要有:傳統的連續生產模式、批次化生產模式這兩種。目前,國內豬場多為傳統的連續生產模式,採用批次化生產模式的豬場還比較少。而“全進全出”是批次化生產模式核心,也是均衡生產商品肉豬、有計劃利用豬舍和合理組織勞動管理的基礎。那麼它是如何管理操作的?我們舉個例子。

例如,某豬場每週分娩24窩,分娩舍中的一個產房設12個產仔欄,24頭分娩母豬進入2個分隔的產房。產後4周,養在同一產房的母豬及哺乳仔豬全部轉出。此時,母豬遷回配種母豬舍。仔豬原圈飼養1周後轉入保育舍,空出的產房就進行清潔消毒。保育舍一個房間有6個豬欄,可以養從一個產房中斷奶的12窩仔豬。同一房間的幼豬從保育舍轉入生長臺後,空出的房間就進行清潔消毒,以後養在同一欄的生長豬再轉到同一育肥舍內。由於同周齡出生的豬全進全出,因而可做到有計劃、有節奏地生產,並能按期對豬舍進行清潔消毒。

二、“全進全出”可有效控制疾病

在規模化養豬生產中疫病種類多、疫情複雜程度不斷加劇,繼發感染、混合感染嚴重,存在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只靠藥物治療和疫苗預防不能完全的解決問題。“全進全出”養豬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基礎。這主要體現在以下這2個方面。

  • (1)全進全出是實現規模化養豬生產批次化生產的前提 規模化養豬連續性、節奏性、均衡性都很強,每一工藝群不僅有明確的分工,而且對圈欄設備的佔用時間有較明確的限定,否則豬群的週轉就會出現問題,生產的節律一旦被打破,流水線就不會保持暢通,這必將給生產和管理帶來較大的混亂。
  • (2)全進全出與徹底清掃消毒,可避免發生交叉感染,有助於控制疾病 在傳統的連續進出的養豬方式中,由於圈欄一直處於佔用狀態,只能帶豬消毒,一方面限制了強消毒劑的使用,另一方面,由於不能徹底地搞好清潔,去除糞便和汙物,消毒時由於糞便和汙物對微生物有保護作用而對消毒劑則有拮抗作用,從而消毒的效果也很不理想,這樣就給疾病連續滯留創造了條件。以至於在一些豬場中,病原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地積累,豬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幾乎達到無法控制的局面:有的豬場雖然用大劑量的藥物控制住了高發病率和死亡率,但豬群長期處於亞臨床症狀狀態,生產水平比較低。
“全進全出”生豬養殖管理模式好處多,豬場實行要注意哪些問題?

全進全出管理方式則保證了對圈欄的徹底清掃和消毒,不僅有效防止了病原菌的積累和條件性微生物向致病性微生物的轉化,而且阻止了疾病在豬場中的垂直傳播(主要是大豬向小豬的傳播)。

全進全出管理方式的實現必須有相應的場地設施和管理制度才能得以保證。

場地設施指豬場需要配備保證達到其流轉相適應的足夠的豬欄與圈舍。其中每一生產間除了用於豬群週轉的欄位外,必須準備一個空閒消毒圈舍和一個預留備用圈舍。管理制度是指以全進全出生產管理的觀念和制度。

目前有很多豬場管理人員仍然對這種管理方式缺乏足夠的認識,有的豬場尚未制定完善的制度和措施,有的雖然也有這方面的規定,但沒有嚴格貫徹落實,以致自己的豬場大部分豬群的健康狀況難有良好的改觀,疾病加上飼養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生豬的生豬緩慢或者出現豬隻死亡,給自己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三、“全進全出”養殖注意事項

豬場管理人員必須嚴格貫徹執行全進全出管理制度,不能搞“基本上全進全出”,因為“基本上全進全出”是不存在的,或者是,或者不是。只要一頭豬留在豬舍中,其疾病都將留在豬舍中並循環往復地繼續存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