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評:“電商助農”暢通農副產品產供銷數字化供應鏈

4月21日,在平利縣的一個社區工廠裡,習近平總書記對平利縣電商協會秘書長、平利縣多多農園帶頭人王秀梅等人說:“直播是趨勢,要好好珍惜。”在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電商在農副產品的推銷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為的。”

直播與脫貧,以前大家根本不會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然而,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農副產品滯銷成為了脫貧攻堅路上的“絆腳石”,要搬開這個“絆腳石”,甚至是成為脫貧致富的“墊腳石”,就需要“騰雲直上”,讓直播和脫貧擦出不一樣的火花。為此,為了拓展農副產品的銷售市場,領導幹部齊齊當上了“直播主”,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為滯銷農副產品打開了銷路,也讓這種“電商助農”的方式著實“火了一把”。但是“火一把”只是做好脫貧致富的“第一步”,要“一直火”,才能夠發揮電商助農的持久效力,讓群眾更好地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電商為農副產品銷售打開了“新窗口”。新冠肺炎疫情,讓線下銷售農產品的道路出現了“堵塞”,要積極疏通線下產品流通的路,也需要為解決農副產品銷售而“修路”。用一條數據之路,鏈接網絡這個巨大的市場,既是為農副產品的銷售找“門路”,也是幫助貧困群眾增收找“出路”。通過電商的方式,讓農副產品在互聯網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有了“露臉”的機會,才能夠為農副產品銷售打開“新窗口”,吸引更多的關注,讓這些人流量變成農產品的“銷量”。

電商為供銷之間搭上信息化“順風車”。“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些群眾希望能夠買到貨真價實的農副產品,而一些山區的優質農戶產品走不出去,這從根本上而言,還是信息上的不對稱。顯然,電商能夠讓供銷之間的需求通過信息化的方式更好地對接,讓山區的農副產品能夠“走出去”,讓消費者能夠買到滿意的農副產品,甚至讓這些消費者成為無形的“活招牌”,更好地為山區農產品“代言”,讓山區裡的農副產品能夠搭乘信息化的“順風車”,為山區農副產品銷售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電商為產業扶貧注入強勁的“網動力”。電商不僅僅是線上的叫賣,更在於讓流量變成了“新農資”,直播成了“新農事”,手機成了“新農具”,這樣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電商扶貧的大有可為。同時,我們也看到,電商扶貧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線上銷售農副產品,更在於線下對整個產業的推動,只有銷售環節暢通,才能夠讓生產環節更好地運轉,讓貧困群眾在忙碌地生產中,讓產業更加興旺,群眾的獲得感更強。

辦法總比困難多。電商助農,不是簡單地把農副產品搬到網上,也不是一味在如何創新直播方式上用心,我們要懂得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把農副產品的“故事”傳得更遠,讓每一樣農副產品都有其特殊的意義,以特色去吸引人。更在於主動對接群眾的需求,能夠針對群眾的需求,在產業扶貧上進行變革,才能夠讓“以買代助”更有生命力,更大程度地刺激“消費扶貧”,讓為農助農的好辦法結出“好果子”。(金羊網 文/婧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