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我們做的認真嗎?

教育孩子我們做的認真嗎?

“認真”這個詞,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很熟悉,而且我們經常用,吃飯前我們要求孩子“認真”洗手,孩子回到家嘮叨孩子“認真”寫作業……我們天天希望孩子“認真”學習,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

那什麼才是“認真”呢?很多家長可能會說認真就是“專心”、“用心”、“一絲不苟”、“不要馬虎”、“專注的態度”、“一心一意”、“全神貫注”……

如果我們對3歲的孩子說“去,認真洗手”,或者跟孩子說“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點”時,孩子會說“什麼是認真”,我們怎麼回答。

我們告訴孩子,認真就是“用心”,孩子會想“心怎麼用啊”,也不會理解“認真”,

我們告訴孩子,認真就是“一絲不苟”,孩子根本不能理解這個詞,他可能會想到狗”,他不會理解“認真”,

我們告訴孩子,認真就是“不要馬虎”,孩子會想“馬、老虎和認真有什麼關係”,他不會理解““認真”

我們告訴孩子“一心一意”、“專注”,其實都不能解釋“認真”,因為“認真”對孩子來說是個抽象的詞,孩子很難理解,而我們卻用更多抽象的詞來解釋,孩子就更不理解了,時間長了孩子“似懂非懂”,就永遠不會“認真”了。

教育孩子我們做的認真嗎?

家長們從小要求孩子認真洗手,卻從來都沒有“認真教會”孩子洗手。

一位西安的5歲男孩的媽媽每天吃飯前都督促孩子認真洗手。孩子洗完手到餐桌前時,她總問:“洗千淨了沒有?”孩子回答洗乾淨了。”“那吃飯吧。

一天中午,她突然無意中發現,孩子在衛生間獨自洗手時是在馬桶裡洗的手,她驚呆了,大發脾氣,到了晚間情緒平靜下來,和孩子交談,孩子和她說:“高的是你的,低的是我的,你不在的時候我就用低的洗手,那水也很乾淨。”這是孩子的思維,媽媽在的時侯用洗手盆,也就是孩子說的“高的”,媽媽不在的時候,就用“低的”,這樣方便。要知道,孩子可沒有“髒”的概念,他看到馬桶裡的水是“乾淨”的,為什麼不能洗手呢?

那什麼是認真?認真就是:目標明確、程序完整、結果達標。

要把任何一件事情認真做好,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有“達標的結果”,更為核心的是“完整的程序”,只有程序完整,才能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達到滿意的結果。

例如認真洗手,日標明確一洗手,結果達標—把手洗乾淨,程序完整----只有按照正確的洗手程序去做,結果才會達標。正確的洗手程序有:第一步打開水龍頭,第二步把手淋溼,第三步關水龍頭,使用洗手液,第四步掌心對掌心,第五步掌心對掌背搓,第六步掌心對手指旋轉,第七步掌心對指尖搓,第八步掌心對手腕搓;第九步打開水龍頭,清洗;第十步幹手。第十一步擦乾水池,物品歸位。

手洗得乾淨與否是“洗手這一行為的程序是否完整和每個程序是否達到標準”決定的,如果我們家長只是要求“目標”和“結果”,而不告訴孩子“程序”也就是“怎麼去做”,那孩子永遠都不能認真,不會掌握做事的技能!

教育孩子我們做的認真嗎?

在孩子學習洗手的過程中,首先,給孩子多做示範,讓孩子基本瞭解流程;其次,定量和定性地告訴孩子每一個步驟的行為標準;再次,確定孩子按照流程把每個步驟都做規範;最後,在21天內監督孩子按標準操作形成習慣。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幾點,孩子一生都能把手洗乾淨。

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程序完整的教孩子,並陪伴她養成習慣,相信我們就不會有這麼多嘮叨和不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