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死的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魏延(三)

話說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命為前鋒。有天夜裡做夢,夢見自己頭上長角,不明何意,便找來占夢人趙直為自己解夢。趙直考慮到魏延性格不好,怕惹魏延不悅,不敢直言,便說:“麒麟有角而不用,這是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然而在從魏延那裡退出後卻對旁人說:“角這個字,是以刀下用的架勢;頭上用刀,這是大凶之兆啊。”


這年秋天,諸葛亮病倒在了五丈原,而且病情加重,臨終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商議身歿之後退軍節度,然而卻不知因何原因,這麼重要的軍事密會,唯獨沒有叫魏延參與會議。對於魏延,諸葛亮的遺令是讓魏延為撤軍斷後,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願聽命,大軍只管按照遺命開拔撤退。


對於諸葛亮臨終的遺令,我一直琢磨不明白。首先:諸葛亮的臨終會議,這麼重要的軍事會議為什麼唯獨沒叫魏延參加?如果是擔心魏延存在不同意見或者想讓楊儀主持撤軍事宜怕魏延不服,那在會議上當面給魏延下達命令,難道魏延還能當面抗命嗎?


其次:明知道魏延和楊儀不和,為什麼還是要讓楊儀來主持撤軍呢?既然已經把姜維作為自己的親傳弟子,何不將此大任交給姜維呢?如果擔心魏延或者其他文武不服,那麼對於死對頭楊儀,魏延不是更會不服嗎?


最後:對於撤軍的安排,為什麼說魏延如果不願聽命,大軍只管自顧開拔撤退,那麼諸葛亮這是要將魏延置於何地呢?


由此三點疑問,我不由得不懷疑,要麼是諸葛亮臨終前已經思慮不周,要麼是諸葛亮擔心魏延性格太孤傲,會對自己指定的繼任者蔣琬不服,產生危害蜀國的變故,從而故意留下這樣的遺命來挑戰魏延的內心。魏延如果服從,便也會認可蔣琬作為繼任者,如果不服便會失去軍心,被孤立起來,不能再造成多大的變故或者危害。


魏延之死的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魏延(三)


諸葛亮死後,蜀國大軍秘不發喪,楊儀不敢親自前往面見魏延,於是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的意圖。


費禕到了魏延大營將諸葛亮的遺令做了轉達,魏延聽後非常不以為然,回答道:“丞相雖然亡故,但還有我呢。府親官屬便可護送丞相遺體回成都進行喪葬,我自當率領諸軍與敵作戰,怎麼能因一個人的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 況且,我魏延是何人,怎麼能受他楊儀擺佈,做為他斷後的人呢?”


說完後,魏延轉而勸費禕一起留下來,一起共同繼續伐魏,並讓費禕和自己聯名做手書,昭告蜀軍眾將。


魏延為什麼有這麼大膽子敢違背諸葛亮的遺命?我分析原因有兩點:其一,撤軍其實並沒那麼無法接受,只是由楊儀來主持,讓自己為楊儀斷後,魏延是無法接受的;其二,當時蜀國有傳言認為,諸葛亮死後唯一能繼任主持北伐大局的人非魏延莫屬。因此,很可能在諸葛亮死後,魏延心中就默認自己就理所應當的是全軍代理統領了,哪知道結果卻是一向不和的楊儀。這兩件事與魏延的期望反差太大,這麼大的心理落差對魏延來說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費禕一看魏延這個意思,知道不妙,便謊稱說:“我應該回去為你勸解楊長史,長史是文吏,甚少管知軍事,他必不會違命。”於是出門馳馬而去。費禕走後不久,魏延就醒過夢來,後悔放費禕走了,然而已經追不上了。


於是魏延派探子去打探楊儀等人的動靜,探子回來報告說,楊儀等人都在按照諸葛亮的遺命收拾行裝,各個營壘都在按順序撤離。楊儀和費禕完全罔顧自己的意見就這麼開始撤軍,這不是明擺著棄自己於不顧嗎?因此魏延大怒,由於費禕沒敢當面和魏延直說這也是諸葛亮的遺令,因而魏延把這筆帳便算在了楊儀和費禕的頭上。


魏延當即率自己統領的軍隊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而且所走過的地方都把棧道燒得斷絕。


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在成都同時收到兩人的表章,便尋問侍中董允和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結果董允和蔣琬二人都擔保楊儀而懷疑魏延。

魏延之死的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魏延(三)


魏延搶先佔據了南谷口,在盛怒之下竟然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不敢上前,命令王平前去抵禦魏延。王平怒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說:“諸葛丞相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你們安敢如此!?”


魏延軍知道不該進攻自己人,魏延的軍令有誤,於是都不再聽魏延的命令,作鳥獸散了,只剩下魏延和自己的兒子等十幾個人。無奈之下,魏延只好逃往漢中。楊儀見狀不肯罷休,派馬岱前往,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他的頭顱獻給了楊儀(至於馬岱是如何斬殺的魏延,史料上沒有詳細的記載,有可能是《三國演義》描述的突然襲擊,也有可能是倚仗所帶的追兵遠多於魏延剩下的十幾個人,但是無論如何這都不是諸葛亮的遺計)。楊儀見到魏延的人頭,一把扔到地上,一邊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一邊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


此後,魏延被誣陷謀反,並被屠了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三國志》記載:“魏延不是向北降魏而是向南行軍,本意不是謀反,只是要除掉楊儀等人而已。”

魏延之死的背後真相究竟是什麼?——魏延(三)


可見,楊儀是沾了遵了諸葛亮遺命的光,成為了諸葛亮撤軍遺命的執行者和代言人,魏延則就是吃了這個公然違命的虧,要除掉宿敵楊儀,又沒想到好的辦法,反而是盛怒之下采取了極端錯誤的措施,與自己人對陣,這才使得自己因為理虧而兵敗被殺。


可憐魏延一代蜀國名將因為性格問題導致的個人恩怨,造成如此糟糕的結局,而且還被《三國演義》黑成腦後有反骨的反叛,成為了三國時期被黑得最慘的人物。


最後我再順帶交代一下楊儀的結局,這貨害死了魏延,回到成都後自以為立下了大功,以功臣自居,而且認為自己理所應當是諸葛亮的繼任者,哪知道諸葛亮生前因為他和魏延鬧得勢同水火,從而看出他的性格存在重大缺陷,因此臨終前留下遺囑,將繼任者指定為官位僅次於楊儀然而卻為人穩重練達的蔣琬。


蔣琬接任後,楊儀大為不滿,滿腹牢騷,費禕前去勸誡他,他竟然說:“早知如此,當初丞相病逝,就應該帶兵投靠魏國。”費禕大驚,回去如實向上奏報。


建興十三年(235年),楊儀被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楊儀到了流放地心中不滿,再次上書誹謗,語氣措辭激烈,於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楊儀在得知郡吏前來捉拿他後自殺,他的妻兒老小回到蜀地。


這便是楊儀的最終下場!


最後對於魏延之死,我忍不住要再多說兩句。魏延的孤傲自大的性格是他自尋死路的內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他和楊儀的矛盾的主因。而另外還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外因也是魏延之死的另外兩個主因就是:諸葛亮的遺令和楊儀想要藉機除掉魏延。


諸葛亮臨終如此重要的軍事會議唯獨沒有叫魏延參加以及遺令讓魏延為大軍撤退來斷後,這兩點決定如果不是諸葛亮故意這麼安排的話,那實在是匪夷所思。


按說魏延在諸葛亮治下這麼多年了,魏延是什麼脾氣性格諸葛亮不可謂不瞭解,所以自然會料到魏延會不服從遺令。儘管如此,諸葛亮仍然讓楊儀來負責主持撤軍,而且說如果魏延不聽遺令,大軍只管撤軍,不必管魏延。這樣的遺令不能不讓人想到諸葛亮是在故意激怒魏延,由此來孤立甚至除掉魏延,原因很可能是魏延的軍事冒險主義會對蜀漢的未來帶來難以估量的風險。


至於楊儀,受了遺命,一朝權在手,不但沒有主動化解和魏延的矛盾,反而趁機派馬岱將失勢的魏延追殺,足見兩人的矛盾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這也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將蔣琬指定為繼承人而不是楊儀的原因。


而楊儀的下場很可能也是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的,因此,對於魏延和楊儀的下場和結局,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是諸葛亮預判自己死後,蜀漢無人能制約這兩個人而留下的遺計。雖然會使蜀漢損失兩個重要人才,但是卻也避免了蜀漢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儘管諸葛亮知道,這兩人的沒落是本來就人才凋敝的蜀漢的重大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