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30秒快讀

1、從一片灘塗到高樓林立,30年,通信人見證了浦東一次次“從零到巔峰”的重大飛躍。

2、荒草灘裡“打草驚蛇”建設通信,集裝箱裡建機房,電話安排排五年,裹上睡袋睡機房......三個通信人的故事,將記憶拉回到浦東開發開放之初。

30年前,浦東開發開放之初,曾經被一些外國人質疑、笑話過,一位獲得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甚至說:浦東開發計劃就是一個“波將金村”(Potemkin)。

波將金村出自俄羅斯歷史上的一個典故,後成了做表面文章、弄虛作假的代名詞。

如今,而立之年的浦東用事實證明,浦東開發開放不是“波將金村”,而是發展奇蹟。

很多人見證了浦東奇蹟、參與了奇蹟的創造。

有群人一米一米地增加著浦東的高度,從24米高的消防瞭望塔增加到632米上海中心大廈;有群人一步步打破地理桎梏,讓交通越來越方便,浦東從只有4條公交線路到如今海陸空地下方式俱全……

30年來,一輩又一輩的通信人披星戴月、披荊斬棘,推動浦東通信業超前發展,從打破瓶頸到信息賦能,從當初電話難打到如今雙千兆覆蓋。

30年來,浦東通信一次次“從零到巔峰”的重大飛躍,這群人是見證者,是參與者。

01

從“打草驚蛇”到打破瓶頸普及電話

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正式啟動,由此翻開新的一頁,那一年,靳兆雲剛剛步入而立之年。

開發開放之前的浦東有多落後,當年一首民謠形象描繪:“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

當時,靳兆雲就住在東昌路附近,離爛泥渡路不遠。

如今,爛泥渡路已留在記憶中,變成了“高大上”的金融中心銀城中路。

靳兆雲不僅見證了浦東的舊貌換新顏,更從一開始就親身參與浦東的通信建設。

如今,新浦東步入而立之年,靳兆雲則將迎來退休。

他說自己有幸參與了浦東的通信建設,見證了浦東奇蹟的發生。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20世紀90年代初,靳兆雲工作時場景。

坐輪渡擠公交去“上海”上班

1978年2月,上海市郵電學校恢復招生,經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後,靳兆雲考入這所中專學校,而且選擇了當時非常“前衛”的光通信傳輸專業,就此和通信行業結下一輩子不解之緣。

“那時我對通信並不瞭解,之所以報考郵電學校,因為它在中專類學校中招生分數是最高的,我就報考了。”靳兆雲說道。

當時光通信在國內都還沒有出現,直到靳兆雲入學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上海才建成國內最早的光通信系統,這是一根試驗光纜,在海寧路分局和四川北路分局之間進行中繼傳輸。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從郵電學校畢業後,靳兆雲進入郵電519廠工作,“我們是1978年後郵電學校第一批畢業生,當時廠子裡缺人,所以我們好多人都來到這裡工作。”

靳兆雲在這裡一干就是11年。當時沒有地鐵、沒有過江大橋,每天從浦東到浦西上班要先坐輪渡再擠公交,靳兆雲每天在路上往返時間要四個小時左右。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開發開放之前,浦東真的落後,我記得當時浦東只有四條公交線路,81路、82路、85路和86路。”他回憶道。

當時,浦東最繁華的商業街——東昌路商業街不超過一公里,浦東人想要買像樣的衣服或者電器等等,都要坐輪渡去浦西那邊,在那時浦東人的口中,去浦西是去“上海”。

當時,浦東的通信發展水平也相當落後。

1990年時, 浦東地區電話總容量僅3.4萬門,普及率3.18號線/百人,遠低於市區4.5號線/百人的普及水平。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對比國外發達城市,更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早在1979年時美國華盛頓、法國巴黎的電話普及率就超過了100號線/百人。

不僅是量少,質也低,當時浦東大部分地區普遍使用人工交換機,中繼傳輸方面以模擬為主,而且配備不足,所以電話裝不上、打不暢的矛盾在浦東十分突出。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打草驚蛇”是為了打破瓶頸

一問電話二問路,第三才是談項目”,薄弱且嚴重短缺的通信基礎設施成為制約浦東開發開放、吸引外商外資的“瓶頸”。

為打破“瓶頸”,當時上海市“八五”計劃綱要將發展通信列為重點,並作為開發浦東新區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浦東開發區的通信要具備各種現代化手段,以滿足浦東開發區對各類通信業務的需求。”

1990年6月,浦東新區通信開發辦公室掛牌成立,規劃和推進浦東的通信建設。

通信開發辦公室位於浦東南路,離靳兆雲家並不遠,步行只要十多分鐘。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看到家鄉要開發開放,靳兆雲很興奮,也很心動,有一次他直接跑到通信開發辦公室中,詢問是否需要通信建設人員。靳兆雲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經過一番頗為周折的人事調動過程後,1992年9月他回到了浦東,隨後在新開的慶寧寺局站擔任機務長。

要支撐好浦東開發開放,浦東的通信業必須超前發展。

二十世紀90年代,像慶寧寺局站這樣的新建局站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全部是採用當時先進的程控交換技術。

而且為了滿足經濟飛速發展對通信的需求,當時外高橋保稅區等地方還出現了“集裝箱式機房”。

在集裝箱裡安裝交換設備、電源設備等等,在電話局站建造好之前,快速實現電話放號、滿足外部需求,移動時只需一輛四噸卡車拖動就行。

不過當時通信建設也面臨著許多困難,比如用電不方便、電纜被盜、建設困難等問題突出。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靳兆雲所負責的慶寧寺局站,起初只有臨時用電,一根電線從外面的工地上拖過來,局站供電無法得到保障,電壓經常不穩造成設備運行不穩定。

更有一次遭遇長時間停電,看著電瓶內的電量一點點耗盡、供電還沒有恢復,大家束手無策,最終釀成了斷電停機的事故。

那時電纜被盜的現象也經常發生,給通信建設工作帶來不小的影響,有一次為了伏擊盜賊,局站的工作人員蹲守伏擊了40多天,最終將盜賊抓住。

開發開放之初,浦東大部分地方是農村,通信建設遇到的困難可能遠遠超出現在人們的預料。

有一次施工時,大家抬著電話杆在荒草灘中穿行,走在最前面的那位員工被草叢中的毒蛇咬了一口,隨即跌倒在地,緊急送醫後才脫險。

之後大家碰到草叢時,會用木棍不停敲打,就是為了“打草驚蛇”。

電話裝不上徹底成為歷史

落後的浦東通信業,在開發開放之後實現了騰飛。

1994年12月,浦東新區王港電話局3000門程控電話交換機開通,至此新區的電話交換設備全部實現了程控化。

經過這4年的發展,浦東新區電話普及程度有了大幅提高,通信能力和電話普及程度與浦西基本持平。

在20世紀90年後半期,浦東以及整個上海都進入了電話大發展的時期,用戶需求迅猛提升,通信供給能力同樣在大幅提升。

“在1995年、1996年時,電話初裝費高達三四千元,但是在集中放號的時候,受理點門口排著的隊伍長達兩三百米。”靳兆雲說道。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為了更好支撐浦東開發開放,更好為用戶提供服務,1996年時上海電信在浦東率先提出“即要即裝”,用戶提出裝電話需求後能快速得到滿足。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擱在幾年前,這是不可想象的,用戶提出裝電話申請後,往往要等三五年時間才能裝上。

為了在浦東實現“即要即裝”,上海電信調動整個公司精兵強將到浦東“會戰”,碰到困難就在碰頭會現場,設計人員當場進行設計,工程隊隨即鋪設電纜,安裝人員則隨時待命去上門安裝。

這一年,浦東的住宅電話普及率已經達到每百戶61號線。

浦東實現“即要即裝”後又一年,1997年,上海第一次出現了沒有電話待裝戶的局面,電話裝不上徹底成為歷史。

與此同時,移動通信、數據通信業務開始蓬勃發展,推動浦東成為上海和全國信息化的先行區、示範區。

02

世博會時的暢想真的不浮誇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上海,選擇浦東。”

回望自己17年來在黃浦江東岸的奮鬥足跡,凝望著辦公室窗外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中心,路穎非常感慨。

17年來,路穎從未離開過浦東這片開發開放的熱土,要問他為什麼願意留下,“只要你願意努力奮鬥,它就會接納你,在這裡看得見未來。”

而立浦東,再立潮頭。

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的路穎青蔥歲月中滿滿都是浦東印記,而他也依然在浦東尋找著他的下一個潮頭。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路穎

走進最寬馬路、最高大樓

青春,有衝動、有夢想。對於路穎來說,當他決定離開家鄉湖北來到上海時,他並不知道未來會和這裡緊緊相連。

2003年,從武漢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的路穎收到了若干個公司的offer,上海電信是其中一家,“上海發展空間大”,抱著這樣的想法,路穎來到上海電信,來到了浦東。

彼時的浦東開發開放十年有餘,建設熱潮一直在持續,打樁聲此起彼伏。“

當時我在電信浦東局大客戶中心,工作地點在浦東南路,一出門就能看見金茂大廈,右轉就是當時浦東最大的綜合商城八佰伴,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也在建設中。”

浦東開發開放蘊含的眾多機會,為初入職場的路穎注入了信心。入職後兩個月,路穎就拿下了大單,為一家投資諮詢公司提供100多線虛擬交換機業務,頓時讓他很有成就感。

職場第二年,路穎成為一名樓宇經理,對接的就是當時上海第一高樓金茂大廈,“

原本只能遠眺,終於可以走進它了。”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金茂的電梯速度特別快,就像上海速度,信息化建設一浪高過一浪,數據業務、新興業務生根發芽。

金茂是一座體量較大的樓宇,樓內金融、貿易等企業正需要這類業務的支撐。

年輕的路穎很快掌握了各類新業務,如魚得水,打開了銷售局面,那一年他佔了所在部門一半的銷售體量。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世紀大道上的車越來越多,路穎也覺得路越走越寬。

2006年,路穎在民生路買了房子,紮根浦東,“剛買房時,從家裡能看到陸家嘴的高樓,後來慢慢地看不見了,高樓越來越多,繁華的商圈越來越多。”

世博會時的暢想早已落地

如果說浦東大規模的開發建設猶如龍騰虎躍,那麼信息化則是其點睛之術。

2010年,浦東開發開放20年,這一年恰逢舉世矚目的世博會舉行。

路穎是上海電信世博項目組成員,主要負責為浦東片區的展商、企業提供展會期間語音、寬帶等電信業務。

世博會開始前夕,是路穎最為繁忙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泡在現場,為展館開通協調各類業務,其中有不少是國外展商。

世博會正式開幕後迎來八方遊客,尤其是在夜晚時,絢麗彩燈照亮浦江兩岸,浦東和浦西一樣美麗。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在世博園區的眾多展館中,路穎最有感觸,也最有感情的是信息通信館。

當時,路穎經常帶著客戶一起參觀信息通信館,通過“動態壁畫”瞭解通信滄桑鉅變,在“夢幻劇場”中體驗未來信息生活:會“說話”和能主動服務的冰箱、遠程診斷和遠程手術等等。

那時,不少人覺得這只是展望而已,有些浮誇。

不過,在越來越強的創新力量驅動下,當時的暢想早已變成現實,物聯網的應用能讓冰箱“說話”,低時延5G讓遠程診斷甚至遠程手術都成為現實,AR/VR已經滲透進人們的生活當中。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這一切,都讓路穎感嘆,通信發展變遷的加速度越來越快,通信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現在,5G、雲網融合正在撲面而來,眾多充滿科技感的應用來了。

讓路穎難以忘記的是為浦東國際機場安裝“大腦”的項目,天翼雲在探索智慧機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機場攝像頭、安檢、X光影片的數據存儲提供了資源支持。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浦東機場可以利用在機場設置的視頻攝像頭完成智能視頻監控、人流監測、突發事件警報等,提升機場的運營效率。

這只是機場智慧轉型中的一個小場景,但為機場的智慧化建設撬開一個“大窗口”。

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小場景,讓浦東的智慧化腳步越來越快。

浦東已經成為路穎的第二故鄉,如今的他已是有兩個孩子的幸福爸爸。

“我在湖北生活了22年,在浦東生活了17年,還將繼續生活下去。”

背倚奔流不息的長江水,面朝澎湃向前的東海浪,浦東面對的是太平洋、是全世界,路穎的腦海裡也總會聽到未來的響聲。

03

黃浦江浪花會見證更美的浦東未來

沈斌傑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他用自己的成長見證了浦東的變遷,用自己的職業生涯丈量了浦東這片熱土上翻天覆地的飛躍式通信發展。

從泥濘不堪的海邊農場到金碧輝煌的高堂廣廈,從局房裡上下翻飛的縱橫制電話到流光溢彩的雙千兆網絡,從“南匯嘴”到陸家嘴,沈斌傑在陸家嘴這個浦東開發開放的最前沿陣地深深地紮下了根。

回望過去30載,展望未來30年。

沈斌傑說,自己是一個基層通信工作者,自己始終扮演好這個角色,通過一點一滴的進步持續改變陸家嘴,並始終走在開發開放的最前列,見證更美好的“未來浦東”。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沈斌傑

裹上睡袋睡在機房

1995年,上海大學數學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沈斌傑來到了浦東、也是上海的最東端——南匯朝陽農場。

“當時的主要工作就是為農場等相對偏遠的地區機房開局,跟著學習安裝程控制交換機。”

沈斌傑至今清晰記得,趴在油機房柴油機上安裝傳感器,拆除縱橫制電話換上高大整潔的貝爾1240程控交換機的場景,這對大學剛畢業的他來說是一件新鮮且有趣的事情。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貝爾1240程控交換機

然而,毫無疑問,那是一段艱苦的日子。

到農場的公交車一天二班,裹著睡袋睡在機房值班是工作常態。

“遇上逢年過節,我還要準備好乾糧,因為農場商店全部關門了,否則就真要餓肚子了。”

回憶起當年的日子,沈斌傑感嘆,自己很慶幸經歷過那段日子,在上海最偏遠最荒蕪的地方幹過,見過浦東最泥濘、最本源的樣子。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後來沈斌傑又曾參與新場古鎮、臨港書院配套開發區、周浦萬達等浦東重點地塊的通信建設和開發,可以說每一個腳步都踩在了浦東發展的脈搏上。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在沈斌傑的辦公室裡,掛著2014年時繪製的浦東區塊地圖,地圖上清晰地標示著浦東當時發展規劃的“一軸三帶”:

從小陸家嘴,沿世紀大道並一直延伸到浦東國際機場的東西向發展軸;

以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為核心的沿江綜合發展帶;以張江、金橋、外高橋、孫橋為核心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帶;以外高橋港區和浦東國際機場至臨港新片區為兩翼的沿海發展帶。

這張地圖上的許多未知數現在已經變成了現實。”沈斌傑說,這張地圖上滿滿都是浦東通信發展的影子。

新時代的新魅力

沈斌傑當了20年電信分局長,有8年都待在了陸家嘴。

2012年4月,由於兩區合併,沈斌傑從周浦來到了陸家嘴,從此就再也沒有離開過。

初來乍到,沈斌傑在心裡暗暗對自己說,這可是被譽為“東方曼哈頓”“黃浦江畔的明珠”的陸家嘴啊!

而在上海電信內部,這裡也有“第一分局”的美譽,自己一定要在這裡好好幹!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陸家嘴分局轄區內一共有202座商務樓宇,“在寸土寸金、極致繁華的陸家嘴,一棟商務樓的商業體量就好比農村裡的一個鎮。”

沈斌傑說,陸家嘴的“三大神器”,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哪個不是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城市綜合體。

“例如上海之巔上海中心的商業面積就相當於浦西整個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群。”

G20峰會、進博會、央視春晚東方明珠分會場等,沈斌傑和小夥伴們一次次陪伴陸家嘴挑戰新的高峰。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上海中心論壇、5G商用發佈會、國際會議中心電信生態鏈大會,完美無缺的信息化保障方案背後,進博會浦江兩岸美輪美奐的燈光秀中折射出的都是通信網絡在新時代展現的新魅力。

現在陸家嘴的明星企業正在探索哪些創新的信息化應用?

沈斌傑說,無論上海中心的5G+黨建、東昌電影院的5G電競館、金茂大廈的5G+智慧樓宇,還是證大廣場、第一八佰伴和華潤時代廣場正在進行的5G+商圈探索。

又或是陸家嘴轄區內街道社區正在進行的城市智慧管理升級。

電信運營商的身影無處不在,時時刻刻為陸家嘴的發展和轉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未來藏在陸家嘴的機體裡

時代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鉅變,而陸家嘴的職責和使命似乎永遠都是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十幾年前,浦東最知名商場之一的浦東第一八佰伴商場在新年大賣時,最急需的是可靠的寬帶網絡保障。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如同今天的雙十一狂歡一樣,一秒鐘的斷線就可能造成鉅額營業額流失。

十幾年後的今天,雙千兆網絡延伸在陸家嘴的地下、盤繞在每座摩天大樓身上、飛揚在東方明珠的上空,5G+新型通信網絡正在撬動陸家嘴新的鉅變。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面向浦東和陸家嘴發展的未來,沈斌傑堅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基層的思考者與行動者。

“浦東和陸家嘴可以說都已經有了很好的信息化基礎,但轉型壓力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大,互聯網新模式對現有實體商業環境發起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無論是智慧樓宇的改造,還是新零售商業模式的更新,對於電信運營商本身和陸家嘴一棟棟商務樓裡的企業來說都不陌生。

面對重資產的商務樓商圈企業,每個用戶都在尋找自己的變革之路。

“我們要做的是讓電信運營商成為服務於千百行業最堅實的合作伙伴。”

沈斌傑呼籲,通信建設以及新基建的未來發展,既離不開電信運營商紮根企業,與客戶一起創新、一起前進,也離不開城市管理者、通信行業條例規範制定者的頂層設計和建設規劃。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未來的路向哪裡走?以A(人工智能)B(區塊鏈)C(雲計算)D(大數據)E(邊緣計算)H(智慧家庭)I(物聯網)5G、S(低軌衛星)為代表的新技術如何成為智慧城市新一輪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新技術如何幫助城市管理者像繡花針一樣精細呵護城市?這些技術革新到底會給我們的客戶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沈斌傑說:“辦法不是空想出來的,也不是書本里翻出來的,對我和陸家嘴分局來說,要去每家企業每個用戶中尋找答案。

我們所要做到的是急用戶所急,想用戶所想,用心服務好用戶,陸家嘴通信建設的未來就藏在每個企業用戶和電信運營商自己的機體裡。”

浦東通信30年:從牛棚、泥灘、毒蛇到光網、5G、AI

作者/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王昕 潘少穎

編輯/挨踢妹

排版/黃建

圖片/採訪對象 東方IC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