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成為階下囚的詩人們之詩仙李白

序言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說,被後世人推崇為詩仙。

不過,李白的一生並非都是如詩裡所寫的那般瀟灑豪氣,他曾被下獄,差點兒死在牢中?

先從一首詩說起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杜甫《不見》

杜甫這首詩大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是為懷念李白所寫。

天寶四年(745年)李杜二人曾遊歷東魯,後在山東兗州分手。此後,二人就再未見過面。

杜詩的頷聯說道「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被後人尊稱為詩仙的李白,在當年可謂是唐朝第一網紅,迷弟迷妹遍及五湖四海。他既有千金散盡的豪氣又具斗酒百篇的才氣,在文藝圈裡有著極好的人緣。

力士脫靴,貴妃捧硯有粉飾杜撰嫌疑,暫且不表。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杜甫更是被他迷得五迷三道。

還有像汪淪這種狂熱“鐵粉”,為了能跟太白對飲,坑蒙拐騙,用盡了手段。最後竟被偶像翻了牌子,不但攜手遊園賞花,還贈了一首詩,從此名揚四海。

後世韓愈曾盛讚“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歐陽修也很痴迷李白,為此還跟推崇杜甫的王安石吵過架;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也寫過不少讚頌李白的文章。

當代小眼睛歌手李榮浩還有歌曰:要是能重來,他要選李白呢。

......

一個如此有趣有料的太白,一個被那麼多人喜愛的太白,究竟因何事竟淪落到了世人皆欲殺的境地?

安史之亂中,成為階下囚的詩人們之詩仙李白

再從一組詩說起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


---節選自李白《永王東巡歌》裡的兩首


李白寫這組詩的時間是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史之亂的第三年。

就在一年前(756年),唐玄宗李隆基在逃亡蜀地的路上,在殺了楊國忠,賜了楊貴妃白綾後,又連下分封詔書。

任命太子李亨充任天下兵馬元帥,領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度都使,南取長安、洛陽;後又下詔永王李璘充任山南東道、江南西道、嶺南、黔中節度都使。

太子李亨和永王李璘分赴任所。玄宗的用意很明白,李亨負責恢復黃河流域,李璘負責經營長江流域。兄弟二人互為犄角,又互相掣肘。這是帝王的御人之術。

豈料不久之後,奔赴北方的太子李亨,突然在靈武登基稱帝,遙尊在蜀地的唐玄宗為太上皇。而後,李亨更是連下數道詔書,讓永王去蜀地照顧太上皇。

新皇帝的意圖很明顯,他怕自己的弟弟擁兵自重,搶奪帝位,於是想來個先下手為強。

可,大權在握的永王豈肯束手就擒,他沒有選擇奉召歸蜀。反而集結船隊,整頓軍務,準備揮師北上,出長江,走海路直搗安祿山的北方老巢,聲稱再造大唐,還都長安。

當時,李白正帶著妻子在廬山上避亂,永王很早就仰慕李白詩名,在得知李白就在駐地附近後,便三顧茅廬請太白出山,做帳下幕僚。

就這樣,一心想建功立業的李白便上了永王的龍船。不久,李白為永王寫下了那組氣勢磅礴、振聾發聵的《永王東巡歌》。

肅宗李亨見小老弟永王非但不聽勸告,還大有一副跟他較量較量的氣勢。攘外必先安內,李亨暫時避戰安祿山,竟派出幾路人馬前去鎮壓永王。

大詩人高適被封為劍南節度使,成為了其中一路人馬的扛把子。

幾個月後,永王兵敗大庾嶺,最後被殺。幕僚一干人沿著長江四處逃竄,李白後來逃至潯陽。

當年,武后則天在看到駱賓王的《討武瞾檄》後,非但不怒,反而嘆息如此大才不能為自己所用,著實遺憾。

然,肅宗李亨並沒有武后那般的肚量,在看到李白的《永王東巡歌》後,只有滿腹的憤恨。

最終,作為永王亂黨一份子的李白被下了潯陽獄,危在旦夕。

安史之亂中,成為階下囚的詩人們之詩仙李白

從一封求救信說起

餘時系潯陽獄中,正讀《留侯傳》。秀才張孟熊蘊滅胡之策,將之廣陵,謁高中丞。餘嘉子房之風,感激於斯人,因作是詩送之。---李白《送張秀才謁高中丞》序

下了獄的李白,終日惶恐不安,不斷地向舊時好友寫求救信。

夫人宗氏聽聞丈夫下獄的消息後,連夜從廬山下來,趕到潯陽營救,砸鍋賣鐵,四處求人。李白有詩讚曰“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借蔡文姬求曹操饒恕董祀的典故,稱頌妻子。

李白求救的那些人中就包括邊塞詩人高適,也就是上面那封信裡的高中丞。

安史之亂後,高適憑藉出色的政治才能,很快成了肅宗李亨眼前的紅人,並且被委以重任,全程參與了平叛永王。

天寶年間,李白跟杜甫,高適三人曾結伴遊歷東魯,在梁園天天飲酒作詩,好到恨不得睡一個被窩。李白身陷囹圄,思來想去,估摸著位高權重的高適,可能會念及舊時情誼,搭手相救。

於是,這位曾經寫下過“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謫仙人,放下了自己的高傲。為了求生,不得不寫了上面那封《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詩中以古喻今,將高適比作西漢的張良,對其大力推崇,大加讚譽。在後人看來,不免有溜鬚拍馬之意。

然而,太白終究是剃頭的挑子一頭熱。高適對來信未做出任何回應。甚至傳聞李白的夫人宗氏曾前往高適的府中跪求,高適選擇閉門不見。

是明哲保身也好,是束手無策也罷。總之,對於搭救李白,高適選擇充耳不聞。

出於對政治前途的考量,高適沒有伸出援助之手。也許在仕途權力面前,存在於詩詞文章間的華麗友誼可能根本就不堪一擊。

安史之亂中,成為階下囚的詩人們之詩仙李白

用一首詩結尾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此詩作於肅宗乾元二年(759年)。

永王被平叛後,其幕僚大都被肅宗杖殺,但名聲最大的李白卻活了下來,最終被流放夜郎。

在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太白驚喜交加,隨即乘舟東下江陵,並寫下了上面那首膾炙人口的《早發白帝城》。

站錯隊的李白非但沒被殺頭,最終還被大赦,顯然是有貴人對其進行了搭救。

有人說是大將軍郭子儀救了李白。李白年輕做遊俠時,曾在幷州救過郭子儀一命。郭子儀聽聞李白入獄後,跟肅宗說願用自己官爵換李白性命。

不過,後來有許多人證偽,說終其一生,郭子儀跟李白都沒有交集。二人互為救命恩人是後人杜撰的奇聞逸事,博個美好典故罷了。

不管歷史的真相如何,詩仙李白從那場政治鬥爭下活了下來。可,歷史沒有再給太白施展政治抱負的舞臺與機會。

太白沒能等到安史之亂被平定,更沒有等來他心目中的盛世大唐。

寶應元年(762年),李白病逝當塗,結束了他浪漫又傳奇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