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戰神,到底誰為首?你怎麼看?

讀史有文化


大漢,自公元前202年高祖劉邦稱帝,都長安,歷經西漢、東漢共26位皇帝。四百零七年間,名將輩出,如西漢韓信,衛青,霍去病,李廣,周亞夫,東漢雲臺二十八將等,要論戰神屬誰,當屬韓信!

韓信,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和張良、蕭何並稱“漢初三傑”,“兵家四聖”之一。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戰必勝,攻必取,韓信當為大漢戰神!韓信生平今日暫且不敘,我們來看看他的戰功:

1.“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拜為大將後首站即是助劉邦襲佔關中。他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章邯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2.“臨晉設疑、夏陽偷渡。”

公元205年8月,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軍攻打魏王,魏王豹為阻止漢軍渡河攻魏,將主力部署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蒲坂。蒲坂在黃河東岸,同兩岸的主要渡口臨晉相對,是攻魏的必經之地。韓信見魏軍正面有重兵防守,從臨晉強渡黃河已不可能,於是採取了“臨晉設疑,夏陽偷渡”,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戰法,把船隻和兵力集中起來擺出要由臨晉渡河的架勢,而在暗中調集主力,出其不意地從夏陽用木罌偷渡過河,然後直奔魏軍的後方安邑。就這樣,漢軍出其不意地渡過黃河,迅速佔領了魏城安邑。

3.“背水一戰,拔旗易幟。”

漢高祖三年,韓信率領一萬兩千人和趙軍二十萬大軍在井陘交戰。韓信利用一萬人擺下“背水陣”,早上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打出了大將的旗鼓,鼓樂喧天地開出了井陘口。趙軍打開營門迎擊,雙方激戰了很久。這時,漢軍便假裝丟棄旗鼓,逃回河邊的陣營。河邊的部隊大開營門讓他們進去,然後又和趙軍激戰。趙軍果然傾巢而出,爭搶漢軍拋下的旗鼓,追逐至進入河邊的陣地後,漢軍拼死奮戰,趙軍無法攻破陣地。

同時韓信派出的二千名騎兵突擊隊等到趙軍將士全體出動去追逐爭奪戰利品時,立刻奔馳進趙軍的營地,拔掉所有趙軍旗幟,插上漢軍紅旗。這邊趙軍打敗漢軍,便想退回營地,但卻見自己的營壘中遍是漢軍的紅旗,都驚慌失措,以為漢軍將趙王的將領全部擒獲了,於是士兵們大亂,紛紛逃跑,趙將盡管不停地斬殺逃兵,也無法挽回潰敗之勢。漢軍隨即又前後夾擊,大敗趙軍,在水上殺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這就是兵法上說的“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4.“沉沙決水,半渡而擊。”

公元前203年,韓信率兵攻打齊軍,齊王廣兵敗向項羽求救,項羽派大將龍且率兵救齊。龍且的部隊號稱20萬,齊王廣的部隊也不少。龍且一向瞧不起韓信,他說:“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受辱於胯下,無兼人之勇,不足畏也。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也。”

11月,齊楚聯軍與漢軍在濰水(山東淮河)兩岸對壘。韓信命令部隊在夜色中悄悄用上萬個沙包壅塞濰水上游,第二天,“引軍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龍且笑道:“吾固知信怯也!”親自率領大軍渡河追擊漢軍,韓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太半不得渡”。韓信見對方陣勢已亂,率兵攻打對方已上岸的先頭部隊,斬殺龍且,齊楚聯軍大敗,韓信乘勝追擊,俘虜了齊王廣,與漢將灌嬰、曹參等將領平定齊地。

5.“垓下之圍,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劉邦、韓信、彭越、英布4路大軍會師垓下。韓信軍30萬,分3路首先與楚軍接戰,韓信居中路,進攻失利,向後退卻,同時命左右兩翼投入戰鬥,楚軍受挫,韓信又返身衝殺,3路合擊,楚軍大敗,項羽被迫入壁而守。韓信遂指揮各路大軍將楚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但漢軍一時也難以徹底打敗楚軍。為了儘快取勝,張良用計,讓漢軍夜夜高唱楚歌,瓦解楚兵鬥志。項羽夜聞 四面皆楚歌,以為楚地已盡為漢所得,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800精銳騎兵突圍南逃。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手下僅剩28騎。項羽指揮這28騎,將漢軍騎兵殺得人仰馬翻,殺開一條血路,至烏江邊,力戰而竭,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最後自刎而死,年僅31歲。

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自拜大將軍,僅四年半時間便助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所以韓信是當之無愧的大漢戰神!


長安回望品春秋


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人,是因為漢朝是一個很有血性的王朝,有文治又有武功,不僅為華夏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更是在所有對外戰爭中不落下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蹟,使四海臣服、萬國來朝,這是華夏民族第一個聞名世界的朝代。

一個強盛的王朝,除了實力強大、文明先進之外,武力也要足夠強大,武力的強大需要有名將的輩出,漢朝其實就是一個名將輩出的年代,從秦末天下大亂開始,韓信、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開國名將們為劉邦打下了一個全新的王朝,還用了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只用七年就建立了一個王朝。

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七十多年國力的積累,與歷史上最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開戰,湧現了像衛青、霍去病這樣對匈奴作戰的常勝將軍,甚至創造了軍事奇蹟的封狼居胥的戰績,此外還有李廣、李敢、李廣利、李陵等名將,西漢晚期時,又有鄭吉、陳湯、甘延壽等在西域揚名的名將。

漢武帝

東漢同樣也是名將薈萃,開國時有云臺28將,還有一個“馬革裹屍”的伏波將軍馬援,中期有燕然勒石的竇憲,還有憑藉幾百漢軍擋住匈奴數萬大軍近一年進攻的耿恭,同時耿恭也是岳飛創造滿江紅的原型人物,還有憑藉一己之力重開西域都護府的班超,西漢晚期有平定羌人叛亂的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與段熲,還有平定黃巾起義的漢末三名將:皇甫嵩、朱儁、盧植等等。

那麼這麼多大漢名將,誰才能稱得上大漢戰神之首?

雖然名將很多,但是有資格參與評選的應該是這麼幾個人:韓信、衛青、霍去病、耿恭、竇憲五個人。

有人說韓信可以,因為韓信戰必勝,攻必克,楚漢戰爭四年時間,沒有打過一場敗仗,而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戰役,什麼背水一戰、拔旗易幟、半渡而擊、十面埋伏等等,並且韓信號稱國士無雙和千年一出的兵仙,是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比較難得一見的軍事奇才。

韓信

但是,如果說西漢名將之首,也許是韓信,但是說到大漢戰神之首,韓信算不上,因為韓信的特長是謀略,韓信打勝的每一場戰爭靠的是出神入化的謀略,再加上韓信所有的對手都不算強,魏豹、陳餘、齊王,只有一個龍且算是勇猛出眾的將領,但是不懂謀略。

而秦末真正稱得上戰神的是項羽,項羽與其說是被韓信擊敗的,不如說是被劉邦在政治上孤立了,韓信只與項羽打了一仗,而且是佔據了絕對的軍事優勢加政治優勢,當時整個天下還臣服項羽只剩下江東和魯地了,全天下的兵力集合起來打項羽一個人,要是打不贏,就鬧笑話了,所以韓信算不上戰神,只能算千古名將。

有人說是衛青,衛青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將軍,他是特點是謹慎、沉穩、很有謀略,也是第一個與匈奴作戰取得勝利的漢軍將領,完全憑藉戰功從奴隸的身份一躍成為漢武帝時期鼎鼎有名的抗擊匈奴名將,衛青七徵匈奴,次次獲勝,斬獲匈奴五萬多人,衛青與霍去病合作,一起把匈奴從邊境趕到漠南,再從漠南趕到漠北,最後匈奴人連漠北也無法待,被趕到中亞去了。

衛青

衛青的最大的意義就是給了漢武帝抗擊匈奴最大的信心,因為當時包括之前的七十多年,漢朝與匈奴交戰沒有勝績,從衛青開始,漢朝不斷地開始勝利,在衛青和霍去病去世之後,漢朝又開始打不過匈奴了,所以這不完全是國力的問題,也是將領的能力問題。

但是,衛青雖然厲害,雖然七戰七捷,但是仍然沒有四次出擊攻打匈奴,而且比他年輕很多的霍去病功勞大,所以大漢戰神之首也不是衛青

有人說是耿恭,很多人對耿恭比較陌生,這可是東漢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十三壯士歸玉門中的主角,這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耿恭是雲臺28將排名第四的耿弇的侄子,耿恭跟隨竇固、耿秉遠征車師國,並在漢軍大部隊撤退後駐守西域,成為戊己校尉,沒想到漢軍大部隊一撤退,北匈奴捲土重來,2萬匈奴騎兵攻打車師國,耿恭率領三百人救援車師,三百對兩萬,66倍的差距,耿恭打退了匈奴人,這是有多厲害啊。

耿恭

然後數萬匈奴騎兵攻打耿恭駐守的疏勒城,耿恭手中只有幾百人,匈奴人打了一年多還攻不過下城,任何方法用遍了,包括招降,強攻,欺騙,耿恭就是不投降,還烹殺了匈奴使者,耿恭就是宋朝抗金名將岳飛創造滿江紅的原型“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耿恭就是吃了匈奴使者的肉喝了匈奴使者的血,所以才被岳飛所推崇,最終還是東漢政府從邊境緊急增派了七千騎兵,其中三千人翻越了冬天的天山山脈,到達疏勒城救援了來耿恭,最後耿恭手下只有十三個人活了下來,這就是“十三壯士歸玉門”的故事。

耿恭在疏勒城之戰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視死如歸、忠心耿耿、死不投降的節氣和意志讓所有人無限佩服,耿恭以極少的兵力,消耗了匈奴數萬人一年多時間,稱得上戰爭奇蹟,所以稱耿恭是戰神也是可以的,但是由於此戰名氣太小,再加上耿恭只是防守方,所以不能算大漢戰神之首

竇憲是創造東漢對匈奴作戰最高戰績的人,也就是歷史有名的:燕然勒石。由竇憲率軍聯合南匈奴、烏桓、羌胡等兵馬攻打北匈奴,在稽洛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大敗北匈奴,殲敵一萬三千餘人,俘虜匈奴人無數,然後再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把自己的功勞刻在石頭上,當時的南匈奴歸附漢朝,北匈奴被徹底打垮,逃到中亞,徹底退出中原歷史,從此以後,匈奴對漢朝的威脅徹底解決,這就是竇憲創造的。


漢軍

雖然此戰的意義重大,但由於當時的北匈奴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竇憲的燕然勒石的影響力遠遠沒有西漢的霍去病所創造的封狼居胥的意義重大,另外竇憲在歷史也只有這一次功勞,而且竇憲個人名聲不太好,所以稱不上戰神

能被稱為大漢戰神之首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霍去病

為什麼是霍去病?因為霍去病創造了無數個第一,他是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大司馬驃將軍,不到20歲就成為大司馬驃騎將軍,他是漢朝歷史上對匈奴作戰功績最高的人,比他的舅舅衛青還要高,而且出擊匈奴的次數要少,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打到瀚海的華夏人,他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堪稱戰神之首。

霍去病

霍去病從17歲開始參與對匈奴的作戰 ,首戰即獲得重大戰功,俘獲敵人2028人,17歲啊,有多少人能達到這個成績,19歲時就兩次參與漠南之戰,俘敵四萬多人,22歲時率領5萬精銳騎兵,長途跋涉數千公里進入匈奴的核心腹地,大敗匈奴左賢王, 並佔領了匈奴人的祭祀聖地,創造了“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飲馬瀚海”的華夏史上最高軍事戰績,這一戰績在冷兵器時代基本上沒有人能超得過。

霍去病四次出擊匈奴,合計斬獲敵人11萬多人,比他舅舅衛青高了一倍有餘,光是這個戰績,就沒有其他人能比得上,並且還逼降了匈奴渾邪王部眾四萬多人,還殺到了匈奴人的核心地區,成為後朝歷代軍事家的楷模,而且霍去病作戰,敢拼敢衝,親自上陣作戰,以長途奔襲、閃電戰為特點,這在當時的漢朝都是絕對的亮點,而且所以霍去病才是大漢戰神之首。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對外少數民族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並且中原王朝粉碎北方少數民族威脅的將帥,一位是率領三千輕騎夜襲陰山,徹底擊破東突厥部落的大唐戰神李靖;一位就是漢武帝時期,七戰七捷,擊潰匈奴,最終導致匈奴消逝在歷史長河的大漢長平侯衛青,可謂是大漢戰神。

那為什麼在眾多漢朝將中,比如韓信、霍去病、李廣等,以衛青為戰神呢,有以下2點原因可以看出來。


1.奴身也有顯赫時

衛青本人及其家族並不是漢朝顯赫之輩,相反,衛青的身份在當時非常低下。衛青是平陽縣吏鄭季的私生子,而且是和一個奴僕衛媼所生的兒子,這就相當尷尬了。

按理說,這樣的出身,不要想著說是出人頭地了,能被當人看就不錯了,就連衛青自己也說:“人奴之生,得無笞罵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但是,天上砸餡餅,他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上了,這樣,衛青也來到皇宮,逐漸的被漢武帝賞識。而當時漢武帝為了對抗貴族為主的“外朝”,開始設立身邊的親信為內朝官,衛青開始被漢武帝重用,封為了太中大夫。

除了因為身份關係以外,衛青也是有能力的,曾在平陽公主府中做騎奴,是瞭解騎馬射箭本領的。


2.七擊匈奴建威名

在漢武帝之前,中國北方的匈奴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敵,秦時秦始皇為了防禦匈奴,修建長城,並且派大將蒙恬率領幾十萬大軍駐防北方;漢初劉邦被匈奴所逼,訂下和親政策。可見匈奴對當時漢朝的威脅。

到了漢武帝時,匈奴又來南下侵擾,而此時,漢武帝一改以前政策,果斷任命年輕的衛青為車騎將軍,同李廣等人分四路大軍迎擊匈奴,而結果只有衛青凱旋而歸,因此受封關內侯。

自此之後,漢與匈奴之間又進行了六場戰役,衛青都是統帥大將,並且六戰大獲全勝,在最後的漠北決戰中,斬敵數萬,匈奴單于逃遁,一舉粉碎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衛青因功被漢武帝封為大司馬,顯赫一時。

從一個奴隸之子,到顯赫一時的朝廷重臣,可見衛青才幹絕人,而且不驕不躁,《史記》中評價他“為人仁善退讓,以柔和自媚於上”,死後諡號烈侯,何為烈,即“有功安民曰烈”。稱其為大漢戰神,應該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