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呼籲“讓借貸迴歸理性”

前兩天,朋友林林突然開口向我借錢,我很驚訝,平時名牌加身,沒事就周遊列國的她怎麼可能需要借錢度日呢?

一番盤問下,她才告訴了我緣由。

原來,她一直習慣了超前消費,幾張信用卡交替使用。

這樣的花錢方式,讓她花起錢來毫無感覺。直到前不久,到了還款日期,她發現自己的工資已經資不抵債了,這才慌了神。

其實我們身邊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朋友,朋友圈裡的照片光鮮亮麗,而實際上口袋空空,甚至負債累累。

這樣的人群,被稱為“隱形貧困人口”。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份調查報告,90後平均存款約815元,00後平均存款約1840元。

算算,最早一批的90後,也到了奔三的年紀,可大多數卻依然是兩手空空,上不能養老,下不敢養小。

賺錢的能力還不足,但花錢的能力卻早就培養出來了,這大概就是所有隱形貧困人口的通病。

平安普惠呼籲“讓借貸迴歸理性”

如今,到處都在喊著“不過將就生活”的口號,各種借貸平臺也應運而生,把“消費慾望”包裝成正能量,讓人們大膽消費。

於是,在這樣價值觀的裹挾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理直氣壯的給自己高配的生活。

而各種借貸平臺似乎是提供了一條捷徑,讓人們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樣子、過上不將就的人生。

但我們真的應該冷靜下來想想,缺乏理性的借貸,最終過上的,真的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前不久在虎撲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大學男生為了給女朋友買手機,在某借貸平臺上分期付款,可由於還沒有工作收入,他很快就支撐不下去了,連續幾個月逾期還款。

終於,在年底的時候他接到了借貸平臺瘋狂的催款電話,對方對他的個人信息瞭如指掌,甚至揚言要鬧到學校人盡皆知。

好在,最後該男生通過向朋友求助已經湊齊了欠款,否則等待他的必然是難堪的局面。

比隱形貧困更可怕的,是難以填滿的慾望;比透支金錢滿足消費更可怕的,是透支金錢去冒險。

前不久,就有這樣一條新聞登上了熱搜:90後青年貸款賭博,讓整個家庭傾家蕩產。

小斌已經畢業5年了,工資雖然不高,但能夠養活自己,小日子也還挺滋潤。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網絡賭博,原本只是試試水,沒想到卻是一腳踏進了沼澤,一發不可收拾。

“十賭九輸”的道理人人都明白,可一坐上賭桌,人的理智就會被徹底吞噬。小斌先是輸光了存款,繼而開始向借貸平臺申請小額貸款。

各種借貸平臺不僅放款快,還能分期還款,導致他完全感受不到壓力。隨著對賭博的沉迷日益加深,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輸掉一兩萬。

終於,他開始接到各類催款電話,甚至連累了家人。父母拿出了一輩子積攢下的20萬替他還了貸款,整個家庭也像水中浮萍,在風雨中飄搖。

借錢去冒險,等於是把自己置身於懸崖,也許只是一陣風,就能讓人跌入谷底。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講述自己在新加坡創業,負債1000萬的辛酸故事。

幾年前,他觀察到國內的外賣行業蒸蒸日上,而新加坡的互聯網餐飲行業百廢待興,於是他萌生了在新加坡創業的想法。

有了想法就立即去行動,前期籌措資金十分順利,拿到了幾百萬的投資。可一年之後,他發現事情遠沒有之前想象的那麼簡單。

新加坡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基本為零,創業路上阻礙重重。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你是準備去草原放羊的,可結果發現還得先自己種草”。

可不甘心的他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在花光了幾百萬投資後,又去借款,相當於是不給自己留後路,去賭一把。

結果可想而知,他輸了個精光。最難的時候,孩子的奶粉錢都買不起,妻子只能帶著孩子回了孃家。

的確,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我們行走在慾望的叢林,貪戀著累累的碩果,卻忽略了腳下的陷阱,以至於忘了稍有不慎,就會行差踏錯。

不懂得管理慾望,慾望就會被加以利用,讓自己身陷囹圄。

不懂得理性借貸,生活就會像失控的飛機,墜進慾望的深淵。

前不久,看了這樣平安普惠拍的一個視頻,受益匪淺。

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世界,但也充滿了誘惑。

當面對誘惑的時候,你會如何選擇?在做出決定前,是否已經想清楚過這背後的風險,以及可能因此付出的代價?是不是做出了理性選擇?

在借貸前,想清楚這些問題,比什麼都重要。千萬不要因為一步踏錯,讓人生從此陷入困局。

但回到原點,借貸本身沒有錯,它只是工具,用得好可以幫你抵禦風險、把握機會,用得不好會則讓你迷失自我,生活失控。

平安普惠秉持“理性借貸 不負信任”的品牌價值觀,向全社會呼籲“讓借貸迴歸理性”。

希望你能在面對誘惑時不忘初心,面臨風險時量力而行,面臨機會時深思熟慮,做一個不負信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