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最近,校園又熱鬧起來了。孩子們像春天的蝴蝶,終於回到了校園的花海。但西安教育這個話題,老生長談,卻長嘆...

在《扁鵲見蔡桓公》裡,有這樣一段名句: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如果把西安的教育沉痾,比作生病的蔡桓公,一點兒都不為過。多次通報批評、公辦民辦失衡、優質資源稀缺,以及五大名校構築的利益聯盟,鐵桶一壁。無論從哪一環節入手醫治,都是碰誰的利益誰疼,誰去碰誰就得揹負裡裡外外的指摘。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不黑不吹,從大學區的推廣,到教師、校長的輪崗,在眾議紛紜的背後,是西安有關方面曾經的難言之苦:不是不想整治,只是無從下手,或者確切地說,不敢下手。


蔡桓公如此,扁鵲尚可逃秦;但西安教育如此,卻不能甩手,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但要醫治這樣的沉痾,既要心細、隱忍,更要氣正、膽大。非“快、準、穩、狠”,不可!


2019年9月,在經過縝密的調研和重新佈局後,西安啟動了力破教育沉痾的“三年行動計劃”。那麼,半年時間裡,西安教育,有什麼起色呢?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 將“+校”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半年變化)。|


不止於疫情之後的重啟...


戴著口罩上課,單人單桌就餐……4月7日,西安市初三和中職學校畢業班的10.48萬學生正式開學復課,沉寂多日的校園再現琅琅讀書聲。彷彿這個城市,都瞬時年輕了起來。


但比起校園書聲的重啟,市民們其實更希望的是西安教育的重啟,且更新升級。急民之所急,不妨從半年前的那一幀畫面說起。


還記得那是秋水高陽的日子,西安終於迎來了新書記王浩的到任。市民通過各種網絡渠道,和這位備受期待的新書記拉家常,聊煩心事。在經過調研之後,王浩發聲了: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認真研究解決市民群眾在教育方面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很快,2019年10月10日,《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佈。從由來已久的人、地、錢三個方面,硬碰硬,下茬兒解決。


履新第一事,教育掛心頭。西安,碰了最不容易的那塊瘡。沉痾已久,到底病灶在哪裡?


| 2019年9月,西安市委書記王浩調研教育工作並看望慰問教師。強調要認真研究解決市民群眾在教育方面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根據以往的調查,大概有此主要癥結:


其一,學校規劃建設不到位。按1500戶配建一個幼兒園、3000戶配建一個小學的要求,中心城區和幾個開發區欠賬較多,造成了學位供給不足,多次出現因上學問題帶來的上訪。


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佈局不優。相比較而言,優質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碑林、雁塔、高新區域,未央、灞橋、蓮湖較少,郊區郊縣就更少了。


其二,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其實,這也是優質教育資源不充分、不均衡導致的連鎖反應。接受不到充足的優質資源,只好在外面“補充營養”,而在此環節中,不乏有培訓機構不斷和名校點考、奧數班等相互掛鉤利益,甚至已經“無縫對接”,家長們像韭菜一樣再被“割第二茬兒”。


其三,制度設計的問題。2012一2017年實行民辦初中招生入學"528"考試,初衷是想教育公平,只是手段用的欠妥。本來想為民辦初中掐尖招生提供了貌似合規合法的平臺,卻加劇民辦從生源上甩公辦幾條街、造成民強公弱的制度利器、重器,也是帶來培訓機構惡性發展和造成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重要因素。“這種制度設計可以說影響極大,不僅違背了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免試就近入學規定,也是造成民強公弱、擇校熱、教育生態惡化的一個重要源頭。”有教育系統內部人員直言不諱地指出弊病。


但這三個問題,集中起來的矛盾點,就在人、地、錢三個方面,即教師和生源、教育用地、教育投入。而這些問題,在一度時期的“唯GDP”政績觀裡,想要破釜沉舟,收效甚微,也不難理解。“土地比較緊張,批給誰,就很關鍵。給開發商?給公辦教育?誰產生GDP?寸土寸金啊!”甚至,也曾有媒體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一個地區的民辦教育所佔的比重過大的話,說明了政府責任的缺失,政府把本該由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到老百姓身上。”而更有一些新區,將詬病已深的某些所謂名校,開設分校作為“納稅大戶”,甚至“政績工程”。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西安教育,不是被詬病一天兩天,治療舉措也並非只出臺了一條兩條。只是,確認過不是對的眼神,沒有從根兒上下氣力,再努力,也是杯水車薪。


對的時間,去做對的事,這是小青年們說的“正確愛情”,其實之於城市問題的解決,又何嘗不是?


2019年10月,《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佈,要在三年時間裡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設立2億~4億元學校質量提升專項獎勵資金,每年對200所辦學水平提升成效明顯的學校給予獎勵;市級“名校+”聯合體內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招聘方案和招聘結果報市、區縣教育和人社部門核准;市級設立三年不低於50億元的學校建設專項獎補資金,給予區縣、開發區差異化獎補……


實際上,瞄準的就是“人、地、錢”,這三個病原體。


沉痾猛藥,在“搶人大戰”、“大城覺醒”的新時間節點,尤其是能者、勇者、實幹者上的幹事環境下,以及政績觀被糾偏後,市民們對新出臺的三年行動計劃,抱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盼。


那麼,收效如何呢?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半年,搬開了哪些山?


近日,西安10.48萬學生回到了校園。而距離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剛好過去了半年。


據西安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姜建春介紹:西安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1565所,在校學生107.23萬人,專任教師6.62萬人。全市按照“建一所、優一所”的思路,在三個學年內(即到2022年秋季入學前),計劃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預計總投資約500億元。通過建設一流的校園硬環境和“名校”+“新校”的全面提升,實現每一所新建學校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特別要提出的是,三年行動計劃首學年校建項目加速推進。今秋投運的170所校建項目已竣工49所,封頂80所,主體施工33所,基礎施工8所。其中新建123所,屬歷年最多。


拋開官方發佈的有關發展成效的數據,坊叔跟著學生們走進了校園,實地探訪。目之所及,除了回望曾經青春年少的感慨,更有對新舉措實施成效的感嘆......


根據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要完成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30所,增加學位38.95萬個,滿足新增學位剛性需求,以此改善教育基礎投入的不足,加快提升公辦質量。數據顯示:在確定重點提升的202所公辦學校按“一校一策”提升方案穩步推進,其中涉及硬件提升項目121所,目前已開工56所,重點提升的33所公辦初中改提項目已全部開工。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 重點提升的33所公辦初中改提項目已全部開工。 |


89中,是西安的老牌公辦學校了。作為一所省級重點高中,在這次的行動計劃中,西安市加大了對其的基礎投資。據校長呂高願介紹,89中大華分校整體工程將於5月26日完工,整個建設工期不足2年,也是西安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中首個建成的學校,今年9月該校將首批招收高一6個班300名新生。“學校未來的建設目標是完全的高中形式,未來將有24個班1200名學生,從辦學模式上是委託89中管理,充分發揮89中名校優質資源的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呂高願表示,“根據新城區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學校有了用人自主權,學校就能以此激勵教職工工作熱情,激發辦學活力。”


壯大優質公辦院校的陣營,是解決教育資源失衡的第一手棋。除了89中。截止目前,西安市高新區50所新建學校已建成11所、27所已經封頂、12所正在進行主體施工;新城區5所公辦初中質量提升項目全部開工;今年秋季,長安區20所新建、擴建學校將建成投用並招生,新增學位總數9845個......


基礎硬件是前提,那是用錢解決的問題。但,教師和生源的失衡,卻得破開機制的梗阻。為此,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包括“名校 ”聯合體內的“名校”自主招聘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等舉措,用以破除“人”之難題。


西安市第92中學建校四十餘年,因為地處道北地區,周圍發展較為緩慢。2016年,該校開始整體重建,但2019年開始恢復招生後卻因為種種原因招生不暢,2019年僅招生41人,現全校只有121名學生。行動實施半年後,該校硬件設施已大為改觀,今年3月20日,89中學教育集團對該校進行了託管,從今年9月開始,92中將與89中集團在招生、教學管理、教師績效發放等方面同頻共振,該校計劃招生200名初一新生,計劃三年招滿600人。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均衡教育資源,絕非只從原來的基數上排列組合。西安在前所未有的改變原來的格局之時,同時又進一步加大優質公辦的基盤。從教育人事改革入手,直面問題。據坊叔瞭解,組織、編制、人社、財政、教育等部門印發了“區(縣)管校聘”“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教育編制週轉池”等文件,積極推進核編工作。《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招錄公辦教師21000多名,今年計劃招錄7683名。力度之大,可謂歷史之最。


為了解決學位規劃、教育用地的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由西安市委教育領導小組分別給各區縣黨委書記、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移交任務清單,督促落實學位保障、質量提升等重點工作。“王書記指示市上分管領導和市教育局、資源規劃局赴雁塔區大寨路區域找地補建學校,最終硬是從兩個企業名下找到兩塊建校用地,用以解決該區域學校規劃不足、學位供給嚴重不足的歷史欠賬。”知情人不無感慨地說。


擴數量,提質量。這是一個X和Y的雙軸,唯有同時延展,才能畫出西安教育的新象限來。


宏觀來看,其實西安並不缺優質教育力量,甚至是造人才的一個搖籃。但為什麼上學難,上學貴?不僅僅是因為優質資源過於集中,更在於所形成的那幾個優質中心,並未發揮引渡作用,反而越發虹吸了其他學校。如何讓優質資源從“壘高”,向“鋪開”走?從解綁公辦院校的手腳,簡政放權,引入活力入手,尤其是創新教育方式,很重要。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 教學觀摩提質量(資料圖,非近期拍攝) |


目前,全市已組建市級和區縣級“名校+”教育聯合體904個,惠及學生97萬人,充分運用兼併融合、委託管理、集團化辦學、一長多校等四種緊湊型“名校+”模式,使“+校”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


高新一中“名校+”聯合體總校長、高新區第二高級中學校長王淑芳,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對學生來說這種改變是一件大好事,對老師和青年幹部來說也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學校幾位幹部和20多位老師是高新一中派來的,三年行動計劃給了我們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平臺。”


而且,跟高新一中辦學模式相同,二中也開設了170多種校本課程,包括廚藝、農場、機器人等各種課程,學生需有修夠相應的學分才能順利畢業。另外,“名校+”工程推進半年時間以來,高新八小也已經獲得各級各類榮譽近10項,同時還成為高新區首家被授牌的“錢學森實驗班”公辦學校。?


可以說,近半年來《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19年全省群眾滿意度調查顯示,社會群眾和“兩代表一委員”對西安教育的滿意度分別較2018年提升了12.76和3.4個百分點。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 曾經的西安教育,在一電視問政節目中,被市民當場給差評。(資料圖) |


未來,還需不畏浮“雲”


書山有路“雲”為徑!這恐怕是疫情給全世界教育系統上的一課,我們從未如此近距離的感知到第四次產業革命的電波。


事實上,在《三年行動計劃》裡,西安市早有佈局:到2021年,基本實現全市中小學數字校園全覆蓋。“建立西安教育管理大數據平臺,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和西安市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應用。”“創建網絡空間學習應用示範學校150所、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範學校120所、中小學幼兒園智慧校園120所、中小學創客教育實踐室600個,上線優質資源270萬件,實現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城鄉之間的資源共享、課堂共享。”


那些曾經被利益微妙堆積起來的“壁壘”,在“機制”的改革裡是那般舉步維艱,而技術革新的到來,或許能一招破解“教育資源失衡”的難題。


在疫情防控期間,西安教育以一朵“雲”的形式醞釀著多樣態的花蕾。西安市市級網課平臺作用凸顯,瀏覽量達4億次,不僅免費保障了全市百萬多學生"停課不停學",還免費服務了陝西及武漢部分學生。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自2月10日起,航天一中“網絡雲課堂”順利進行,“主播”老師們和“粉絲”學生們雙雙上線。課堂上每位任課老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自覺利用下午自修時間完成作業。3月3日20:00,航天一中 “戰‘疫’課堂,抗疫一線專家公益‘雲講壇’”暨航天一中“‘飛天大講壇’‘疫’啟育人”主題教育活動亮相“雲端”。直播收視30多萬人次。據航天一中常務副校長、法定代表人徐雄介紹,疫情期間,利用網絡,航天一中形成了雙師課堂、混合式教學、重視互動生成和雲教研、雲講座、雲公開課、雲名師教研員把脈課堂等教學教研特色,努力打造“在線好課堂”,努力探索抗疫時期學校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的可行之路。


在居家學習的那段時日,音樂、體育鍛煉、繪畫等豐富多彩的課堂,被雲連接,給學生、老師和家長在開啟了新連接通道的同時,也為西安教育系統的更新,提供了新思路。


其實,說到底,三年行動所做的一切努力,也都是為了將優質資源共享到每一個孩子身上。有學上,也要上好學。


當然,關於信息化教育的工作,正在逐步進行,尚不完全成熟。但借“雲梯”爬升西安教育的這座大山,指日可待,這毋庸置疑。


城區內教育資源的均衡分佈,教學質量的提升,尚可行“雲”流水,只待時日。但作為二元結構已久的城鄉差異,又如何縮小?鄉村薄弱環節,又何時得以坐看“雲”起?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在全國網課開播的時候,一些偏遠地區、貧困學生,無法用得上網絡。師資、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鴻溝,不由令人憂慮。


對此,《三年行動計劃》也是畫滿了重點。“紮實提高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質量”;“加快改善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打造一批城市優質學校和鄉村溫馨校園”;“完善區縣政府對口幫扶、城鄉學校對口幫帶工作機制,優質學校每學年到薄弱學校、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教師的數量不低於6000”;加強信息化資源配置,提高全市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使用效益,實現網絡同步課堂、名師公益優課、雲教研在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常態化使用”......


從最新公佈的成果來看,也是值得欣慰。周至縣委書記楊向喜表示,正在探索實施教師“縣管校聘”、職稱“評聘分離”機制,加大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學校傾斜。2019年優質學校到相對薄弱學校、鄉村學校交流輪崗248人,今後每學年不低於200人。


鄠邑區區委書記範九利表示,今年鄠縣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對7所重點學校校長實行公開競聘;賦予校長考核權、用人權,對考評優秀等次的學校績效獎勵提升25%,打破了績效工資“大鍋飯”,樹立正向激勵;擬定“區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方案,正在確定改革試點學校。


半年前,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同時,西安教育大會召開。市委書記王浩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全省教育大會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突出重點難點,直面短板差距,按照問題導向、突出重點,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屬地管理、權責統一,強力推動、穩妥操作的要求,抓好《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落實,全面加快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的步伐。”


半年,西安市教育沉痾 醫治得怎麼樣?


半年已過,再觀西安教育,完全可以給一個大方的評價:機制破壁,技術搭橋,資金到位,師資充備。西安教育,正在“會當凌絕頂”。


當然,前進的路上,不會少了“浮雲”,公辦民辦均衡發展需要一個過程,或許依舊會在一些時間節點,引發陣痛,改革的腳步,大多從部分非議中,款款而來;又在坦誠布公,積極溝通的“容錯”裡,錚錚而行。


三年行動計劃的提出,要深化的其實是用人機制的改革,必然觸碰以前從未觸碰的空間。“不畏”,才能“有為”,我們期待西安教育這朵新花蕾,能在這個新春天裡,綻放不一樣的姿態。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為資料圖,非近期拍攝。)

來源:208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