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在滬發佈 鄭州等城市社會發展潛力大

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高校智庫、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16日發佈的“新時代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暨百強榜(2020)”顯示,綜合排名前十強城市分別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廣州市、重慶市、杭州市、南京市、天津市、武漢市和成都市。與2019年相比,城市社會發展十強城市連續上榜,北、上、深、廣仍舊佔據前四位,杭州和南京進步明顯。

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在滬發佈 鄭州等城市社會發展潛力大

11月16日,新時代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暨百強榜(2020)在華東理工大學發佈。課題組繪製

由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吳開澤副教授領銜的課題組根據“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利用可獲得的2019年各類統計年鑑數據,對全國297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了排名。這是華理第三次公開發布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課題組後續還將推出中國城市社會發展專題報告等系列報告。

課題組構建的“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標體系”是一個綜合反映城市社會發展與治理水平的系統性指標,包括7個一級指標、46個二級指標,更加突出城市的民生與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和居民健康,更加重視城市的教育和就業質量,更加強調社會治理,更加關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社會發展潛力。

在地域分佈上,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7個城市來自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慶、成都和武漢等3個西南和中部城市也表現優異,充分體現國家區域均衡發展戰略。

百強城市省份分佈情況顯示,廣東省上榜城市數量名列榜首,上榜城市達到16個,其中5個城市進入前20強;江蘇省和浙江省上榜城市數量緊隨其後,入選城市分別達到12個和10個;山東省和福建省也分別達到9個和6個。上榜城市的空間集聚效應非常明顯,東部沿海城市上榜城市最為集中,東北、西南地區上榜數量較少。

上海市在多個一級指標排名表現優異,其中“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一級指標得分名列前茅,“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社會治理與公益慈善”和“公共醫療與居民健康”三個一級指標得分僅次於北京位居榜眼,“公共教育與科技文化”得分位列第三。

課題組發現,上海社會發展還存在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數、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在校大學生規模優勢不明顯等短板。因此,課題組建議應考慮建立更加有效的生育保障機制,以及更加全面的幼托和基礎教育體系,切實降低中小學家長的課後輔導負擔和課外輔導支出負擔,從而提升上海女性的生育意願。上海還應適當擴大高等教育規模,降低落戶門檻,從而有效地吸引有才華、有夢想、有衝勁的青年人。

在7個一級指標分項排名中,一些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由於特殊的環境條件和資源稟賦,或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投入,排名靠前。在“人口發展與社會潛力”領域,東莞、鄭州、佛山、青島和合肥等城市表現優異,這些城市人口吸引能力顯著增強,青壯年人口比重高,城市老齡化程度低,社會發展潛力大。

在“公共教育和科技文化”領域,北京、深圳、上海實力最強,珠海和克拉瑪依等科教或產業強市,以及拉薩和太原等省會城市集聚了大量教育和科技資源,排名靠前。

在“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領域,上海、北京、深圳、珠海和廣州等城市得分最高,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壯年勞動人口,他們在為城市經濟發展貢獻智慧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增強了社會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

在“生態文明與環境治理”領域,十強城市大多為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的中小城市,包括麗江、黃山、威海、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遊城市。

課題組認為,這充分說明城市社會發展不完全等同於經濟發展,而良好的社會發展能夠使城市居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大的獲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適度和健康度。(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