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一統七國時最難打的一場仗, 秦軍傷亡50萬, 戰神白起因此戰而死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國掃六合吞八荒,一統七國,平定四海。秦國能夠一統天下不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勞,而是經過了秦國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還有無數秦人的浴血奮戰才換來的戰果。

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崛起的基礎,到了秦昭襄王時,秦國已成七國中的第一大國,其餘六國中都無法跟秦國抗衡。如果說秦始皇一掃天下,勢如破竹,秦昭襄王就是把“天下”這根竹子打出裂痕的人。

那麼秦一統七國時最難打的一戰是哪一場呢?那就是滅趙之戰,秦國為了滅趙,先後損失了秦軍50萬左右,戰神白起也因滅趙而死。

秦一統七國時最難打的一場仗, 秦軍傷亡50萬, 戰神白起因此戰而死

到了戰國中後期,除了趙國和楚國,其他四國對秦國已經沒有實質性的威脅,也無力跟秦國進行大規模的對抗。在趙國和楚國中,趙國的實力更強,趙國也讓秦國吃盡了苦頭。

與其他五國相比,趙國跟秦國有相似之處,就是戰鬥力強,戰鬥意志驚人,因而自古就有“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說法。趙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軍戰鬥力提升了一個檔次,能征善戰。

此外,我們看看戰國四名將的名單,秦國兩個,白起、王翦;趙國兩個,李牧、廉頗。趙國是秦國最強勁的對手,又與秦國相鄰,秦國想挺進中原就必須拿下趙國。但為了滅趙,秦國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秦一統七國時最難打的一場仗, 秦軍傷亡50萬, 戰神白起因此戰而死

長平之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這一戰,從根本上決定了秦趙兩國的命運。

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幾乎都是傾國出兵,趙軍45萬左右,秦軍將近60萬。長平之戰開始時,是趙將廉頗對陣秦將王齕。老將廉頗利用地形佈置了堅固的防線,堅守不戰,兩軍陷入僵持。從戰略上看,廉頗是正確的,堅守不戰,消耗秦軍的銳氣,等秦軍糧草不濟時,再尋戰機。

但趙王認為廉頗是消極避戰,幾次責備廉頗,後來又聽信了讒言,讓趙括去前線代替廉頗領軍。

秦一統七國時最難打的一場仗, 秦軍傷亡50萬, 戰神白起因此戰而死

秦王也暗中令“殺神”白起,奔赴前線對陣趙括。如果沒有遇見白起,趙括也許會成為一代名將,但是他根本不是白起的對手。白起把趙括引出廉頗辛苦構築的防線,把趙軍分割包圍,趙軍斷糧四十天後,全軍崩潰投降。趙括率軍突圍時被亂箭射死。

長平之戰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白起放了240位年僅不足16歲的趙軍,剩下的趙軍全部坑殺活埋。40萬趙軍就這樣死在白起之手,趙國哪還有實力跟秦國對抗?但長平之戰中,秦軍也是慘勝,因為趙軍的戰鬥力是除了秦軍之外最強的。這一戰,秦軍損失了將近30萬人。

白起在長平之戰後,想乘勝追擊打下趙都邯鄲。但范雎卻怕白起滅趙後功勞會超過自己,他就對秦王說,秦軍損失極大,需要休養生息,秦軍糧草也不能支持再打邯鄲了。秦王接受了范雎的建言,令白起班師。

眼看著邯鄲就在眼前,秦王卻令白起班師。白起氣的眼睛都紅了,三十萬秦軍用鮮血換來的戰果被一紙詔令毀於一旦。但王命不可違,白起班師回朝。白起也因此事與范雎徹底鬧翻,經常在朝堂之上爭吵。

事實證明,白起是對的。秦國再打趙都邯鄲時,趙國已是破釜沉舟,賭上了全部跟秦國打。秦軍接連失敗,秦王令白起去前線統軍,白起不去。此時又趕上楚春申君和魏信陵君率軍救援趙國,讓秦軍傷亡五萬人。

秦一統七國時最難打的一場仗, 秦軍傷亡50萬, 戰神白起因此戰而死

前線接連失利,秦軍損失慘重,秦王怒不可遏,令白起立即奔赴前線統軍。白起一看秦王大發雷霆,就同意了,但磨磨蹭蹭的,還抱怨了幾句。

白起抱怨了這幾句,就被范雎抓住了把柄。范雎立刻去秦王面前告了白起一狀,說白起“頗有微詞,不服王命”。本來秦王就對白起有意見,再加上范雎在一旁煽風點火,一怒之下秦王就賜死了白起。

白起在奔赴前線的途中,接到秦王賜劍令其自刎。白起一生大小七十餘戰不曾一敗,但他敗給了范雎。一代殺神,就此隕落。

秦一統七國時最難打的一場仗, 秦軍傷亡50萬, 戰神白起因此戰而死

時間的長河繼續向前奔流,白起和秦昭襄王相繼離世。最後滅趙的,是秦始皇和王翦。趙國雖然在長平之戰中實力大損,但仍能跟秦國叫板。趙王把在北方防禦匈奴的李牧調了過來,讓他帶兵抵抗秦軍。

李牧不愧為一代名將,打的秦軍接連失敗,傷亡10萬有餘,秦將桓齮畏罪叛逃。公元前232年,李牧打的秦軍不敢再戰,雙方進入了短暫的休戰期。

休戰期間,王翦用離間計騙了趙王。趙王聽信讒言,殺了李牧,自毀長城。王翦一看陰謀得逞,就率領秦軍再次攻趙,這次趙國沒了李牧,徹底兵敗。王翦最後以傷亡5萬人的代價,滅趙。

趙國士兵戰鬥力很強,也有廉頗、李牧這樣的名將,但可惜趙國後期的君王都是昏庸之輩,不辨忠奸,聽信讒言。即便趙王昏庸,秦軍還是傷亡了50萬左右,白起也因滅趙之戰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