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請給我再多一點愛

01

今天早上在瀏覽百度的時候,看到一篇推文。作者整理了多個孩子父母的慘案,從中發現了一個規律,這些孩子身邊要麼沒有父親,要麼父親長期不在身邊。

眉山13歲男孩弒母案。父母離異,母親沒有再婚。

北大弒母案,吳謝宇他爸爸很早就去世了,母子相依為命。

江蘇13歲男孩弒母案,父親不在身邊,常年在外工作。

益陽12歲男孩弒母案,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回來也是不會陪伴孩子。

引起我關注的是裡面益陽12歲男孩小吳的筆跡,因為我是高級筆跡分析師,並且一直在研究筆跡與親子教育之間的關係。

爸爸,請給我再多一點愛
爸爸,請給我再多一點愛

這份筆跡明顯的特點就是字小,字窄,行向波動,撇捺不展,凝重線條,結構鬆散,長點,這些體現了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內心情感被忽視,規則感弱,情緒波動起伏大,並且內在情緒壓抑。到最後字越寫越大,也是一種情感的宣洩,整個筆跡體現了缺乏自我控制,容易衝動的狀態。

小吳是一個留守兒童,從小父母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七歲的時候被面包車撞傷,傷勢不重,父母沒有回家。之後因為生了弟弟,所以媽媽回來了,而父親繼續在外打工,即使父親在家也不怎麼陪他,就像這份作文當中最後一句話“爸,你少打麻將吧,我失去的愛太多了。”

因為從小沒有管教,母親回來之後,經常會和母親吵嘴。而這次的衝動行為起因是孩子將母親攢的4包煙偷偷抽完了。母親氣憤而用皮帶抽打。但是誰都沒想到,小吳去廚房拿起菜刀朝母親連砍了20多下。

爸爸,請給我再多一點愛

看著孩子的照片是一個稚嫩的臉蛋,而行為卻讓人感到扼腕。其實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也不懂得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面對和處理問題。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做出了無法挽回的行為。


02

有一位朋友,她在職高做心理老師。她曾經和我說:有我們這樣一所職高在,我們國家就會少6座監獄。每次想到她這句話的時候總是會鼻子發酸。


學校裡的孩子大多數是留守兒童,或者是家庭不健全的。而我曾經也看過這些孩子的筆跡,他們普遍存在的就是缺少父母真正的關愛,不被真正接納的內心。


我們也知道,其實很多家庭因為生活的壓力而無法長期陪伴孩子。但這個不能作為不關愛孩子的理由。因為同樣有這樣家庭情況的孩子,他們照樣對生活充滿熱情,對父母充滿愛,對社會抱有善意。


03

每個家庭都會有生活壓力,親情需求。


那麼對於忙碌的父親,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父親在孩子的生命當中的重要性。


我們常說母親是給愛的,父親是給規則(榜樣)的。如果孩子得不到愛,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通過其他不良的方式來獲得。比如有些孩子沉迷遊戲,或者其他的暴力手段。


如果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就以什麼樣的形象展示給孩子。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場景,父母在沙發上玩著手機,看著電視,而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


所以,如果我們的父親因為工作關係,因為生活壓力而無法一直陪伴孩子身邊,我們可以做的是:


1,因為科技的發展,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只要有機會就可以跟孩子打電話、視頻。同時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愛。


愛需要表達,情感需要表達。不要做一個“含蓄”的父親,因為平時已經很少跟孩子在一起生活了。


2,抓住每一刻,在孩子身邊的時光。


比如經常出差在外的父親,只要回來就儘量找時間和孩子一起遊戲也好,聊天也好,分享所見所聞也好,讓孩子知道父親無時無刻愛他。


3,高質量的陪伴勝過長時間不上心的陪伴。


15分鐘全心全意的陪伴抵過心不在焉的1小時陪伴。所以在陪孩子的過程中放下手機,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

一個合格的父親,既可以給到孩子樹立良好形象,也可以幫孩子提升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從小我們熟讀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重新來一遍,錯過了就錯過了。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一句話: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