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運河故事:油坊益慶和鹽店

邢臺運河故事:油坊益慶和鹽店

相傳清道光年間,運河水運事業的興旺,迅速帶動了油坊集鎮的興起和繁榮,山西蒲州人看準了油坊這塊風水寶地,在油坊南街開辦起益慶和鹽店。益慶和鹽店東靠大運河碼頭,西臨南北大街,佔地近10畝,僱工50餘人,鹽巡近20人。鹽店組織非常嚴密,有大掌櫃1人,下設採辦、押運、卸貨、庫管、零店掌櫃、大宗掌櫃、總賬房。鹽巡全副武裝,站崗放哨,日夜巡邏。益慶和鹽店是沿運河有名的大鹽店,除20餘間倉庫裝滿食鹽外,又露天堆放如同小山似的散鹽垛,日銷售量達3萬餘斤,主要銷往清河、威縣、南宮、平鄉、廣宗、邱縣、曲周等地。1940年前後,因被搶及戰亂等原因,益慶和鹽店元氣大傷,處理完剩餘的食鹽後,便關門歇業了。新中國成立後,在益慶和鹽店原址成立了儲運站,仍經營鹽等物資。遺址現存道光年間鹽店賬房5間,磚腳坯牆,兩頭抱廈,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距今已有近二百年曆史,現為縣級文保單位。鹽店為了彰顯公平交易之經營理念,使用了鹽砣。鹽砣是稱鹽衡器使用的“秤砣”,即土製天平中的“砝碼”。鹽店現存一塊重量約為300公斤的清代鹽砣,此鹽砣為道光年間的物件,長約65釐米,寬約46釐米,高約45釐米,重約300公斤,青石材質,雖然歷經一百多年的風化,表面有些坑窪不平,但總體保存完好。鹽砣上方凸起呈“象鼻”狀,為穿繩索用,前側分別雕刻有“振德”“道光二十九年”字樣,“振德”二字為當時鹽商的稱呼,“道光二十九年”代表鹽砣所製成時間。此鹽砣是當時鹽商批發鹽時稱鹽所用,這說明當時清河附近鹽業興盛。

邢臺運河故事:油坊益慶和鹽店

邢臺運河故事:油坊益慶和鹽店

(來源:方誌清河 河青新聞網編輯侯明怡|平臺主編張永忠丨監製耿碩)

原文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399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