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仁宗多活十年,對明朝的歷史會有什麼影響?

發paper


應該有很大的影響。

最大的影響是遷都,這對於明朝的邊境可謂關鍵之舉。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就是為了守護邊境。可仁宗在位短短一年,就想遷回去。雖說當時仁宗採取了開發貿易來試圖消弭戰爭,但當時的蒙古,經過 朱棣的多次打壓,處於非常衰弱的時候。而一旦假以時日,恢復元氣,會不會規規矩矩的貿易實在很難說。如果加上明朝後期的沒落,戰爭的可能性實在很大,而明朝 就總體而言,戰鬥力是無法和蒙古比的,遷都一旦成功,明朝的歷史說不定要短很多年。

其次是對政府機構的影響,仁宗深得人心,有三楊作為最得力的大臣,看起來一切都很好,可從宣宗教宦官讀書這件事來看,當時的文官集團已經坐大,皇帝已經招架不住,要拉幫手了。如果仁宗多活十年,就算文官集團對仁宗非常認同,但這個問題也會冒頭,仁宗對這件事情的處理,也會關乎以後歷代皇帝與文官的權力博弈。

再次是對朝局的影響,仁宗多活十年 ,他死的時候也正是現實歷史中宣宗的死亡時間,也許明宣宗一輩子就只能做一個太子了。這樣一來,明英宗可能就做不了皇上,那王振就沒有專權的機會,就算會出現另外的奸臣,也不至於上演同樣的土木堡之變,明朝的歷史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仁宣二宗雖然都是好皇帝,但由於二人身份不同,仁宗多活十年和宣宗執政十年還是有很多的分別的,其影響足可以改寫歷史。


瀾僡小世界


1. 從朱高熾的性格、處事和處理政務能力會創造一個盛世偉業。

朱高熾生性端莊沉靜,言行識度,非常喜歡讀書。他沉著冷靜,做事有條有理。這個體態臃腫的大胖子還是一個仁厚寬人的皇帝,在他那肥胖殘疾的外表下,有一顆並不殘疾的、溫和的心。他登基之後,朱高熾回顧多年來的艱辛生活,對曾經支持過自己的文官集團大加封賞,某次退朝之後,他拉著重臣楊士奇、楊溥的手痛哭失聲,這是作為皇帝對臣子最高的信任了。

在對待建文遺臣方面,朱高熾能赦免盡皆赦免,不僅放回了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誅十族''慘案,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並恢復一些大臣的官爵,使得明王朝內部的矛盾得以緩解。從這一點上來看朱高熾心地仁厚,具備了太平盛世君王的基本素質。

他通過改組內閣,選用賢臣,裁減冗官,善於納諫等舉措實現了政治清明。此外,又明令禁止對犯人濫用肉刑,並且儘量避免牽連犯人的親屬。還在於他十分關注民生,心繫百姓。在思想上,朱高熾崇尚儒學,推崇仁政,他處處以仁君的標準要求自己,修明綱紀,愛民如子。他正是朱高熾施以仁政,才為大明王朝十一年的仁宣之治開了一個好頭。如果給他更多的時間,相信他定會創造出一個盛世偉業。

2. 成功遷都到南京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長期以來,南京就是他的基本盤,自永樂二年(1404)立為皇太子他便長居南京,再從永樂六年(1408)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的明成祖朱棣歷次北伐,都是由皇太子朱高熾監理國政留守南京,因為北京皇城至永樂十八年(1420)才落成,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才宣佈遷都北京,至朱高熾登基北京成為帝國首都不過四年。朱高熾對朱棣的北征不感興趣,也不喜歡北京;而他在南京監國的日子裡已經熟悉南京的情況,也感到那裡更為舒適。他只想依文治國,相比之下富饒繁華的南京跟吸引他。

於是在朱高熾登基半年後,他就安排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謁洪武帝的皇陵,並留在那裡負責遷都南京的一些準備工作,遷都是一件很複雜的大事,這麼大的事情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剛開始一個多月,明仁宗朱高熾在北京突然死了,皇帝的這一死,朝廷上下只能放下遷都工作,準備皇帝后事和新皇帝登基。此外他的大臣夏元吉和其他高級朝廷官員也強烈要求進行把資源從北方邊境轉移出來的策略。朱高熾還關心維持北方首都的費用,因為這項費用不但大大地增加了中國東南的負擔,也使各政府部門難以應付。遷都是國之遷都是國之大事,一兩年內恐怕只能完成部分,若是朱高熾多活十年,想必會成功遷都回南京去。


歷史長河有你有我


古代有不少的短命皇帝,明朝也不例外,明仁宗就是。這個僅僅在位時間10個月的皇帝,不管是當時的大臣還是後世的學者,都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甚至當時的大臣們都認為,如果他能夠多活幾年,可能就能再現文景之治,說不定明朝會存在更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明仁宗朱高熾的身世。因心性沉穩他是朱元璋最喜歡的長孫,和父輩崇尚軍事武力強勢統治天下不同,朱高熾是一名隨和的皇帝,他更提倡憑藉著自己廣闊的胸懷和仁政折服了自己的下屬大臣和黎明百姓,他的仁德才能夠這樣流芳百世。

朱高熾在做太子時就被朝臣稱讚,除了體態肥胖、身體不好的缺點外,實屬完美。洪武二十八年時朱高熾被立為世子。不過朱棣卻不喜歡這個體態肥胖、喜靜厭動的兒子。朱棣起兵靖難,就把次子朱高煦帶在身邊隨其征戰,留朱高熾坐守大本營北平。 在戰場上朱高煦幾次在關鍵時刻趕來救下朱棣,朱棣也鼓勵朱高煦“勉之,世子多疾”,朱棣確實更看好朱高煦。

而作為世子的朱高熾負責留守北京,北京的總兵力只有一萬多人。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圍攻北京,朱高熾僅以萬人之軍就成功地阻擋了李景隆,保住了北京,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一戰中,朱高熾的表現實在令人驚豔,在他短短47年的人生中,這是他軍事成就最高也是最耀眼的一筆。永樂二十二年,65歲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

朱高熾一即位就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赦免了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家屬,並允許他們返回原處,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實有明君之風。另外,朱高熾還廢除了朱棣當政時期的許多嚴苛法令,停止了大規模用兵,與民休息。

此外他還大力推行儒家思想,任用賢能,獎勵百官進言,為政仁慈,使得當時的朝廷開放清明,文化得到復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得多。雖然只做了十個月皇帝,但在這十個月甚至更早,朱高熾就已經推行了他的那些開明政策,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