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專業和奉獻照亮希望”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去武漢?你可以選擇不去’,甚至父母也說‘孩子還小’,你再考慮考慮?’。如果在疫情面前,我們都回避、逃跑,那還有誰去幫助被病毒折磨的病人呢?”“我做了19年華西護理人,接觸過無數患者,那種生命與病痛博弈的力量,依然會讓現在的我感到震撼而熱血沸騰。”……

今年3月2日,按計劃是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準備開學的日子,因為疫情,新學期課程轉到了線上。已經在武漢奮戰了15天的學院教師、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劉逸文,用“一封信”向學生講述了自己走上戰“疫”一線的心路歷程,讓不少華西學子淚溼眼眶。

“停課不停學,思政不掉線”,從那以後,劉逸文隔著屏幕,將戰“疫”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融入課堂,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地學習專業知識、體會職業賦予的責任。

4月21日,劉逸文隨四川最後一批161名援鄂醫療隊員解除隔離,平安返家,她並沒有結束繁忙的狀態,短暫休整後,又回到教室給學生在線上課。援鄂期間,不管工作再累,只要一有時間,她就用“錄播授課+在線答疑”的方式給學生上課。這學期,她主講的《急危重症護理學》、《備災教育》、《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學》4門課程,一節也沒有落下。

“劉老師,一線的情況怎麼樣?”面對學生對疫情的關切,劉逸文把正在發生的“陣地故事”與相關課程相結合,為學生“解疑答難”。

劉逸文所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23病區,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其中大多數年齡在60歲以上或有基礎疾病,護理人員缺口很大。“怎樣才能讓有限的人力資源發揮最大效能?”反覆摸索和研究後,她所在的醫護小組將所有病人按病情輕重,分成綠、黃、紅三區,把人員和精力重點放在以危重病情患者為主的紅區。

“病人的病情是動態的過程,經過積極的治療支持,紅區可以‘轉綠’,綠區也可能‘轉紅’,必須靈活調配資源,降低重症死亡率,減少綠區、黃區向紅區轉變。”當天晚上,劉逸文用現實中的案例,給學生講解《護理管理學》中相關的知識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專業、服務即將從事的職業,劉逸文還將課程思政貫穿於課堂的各個環節。有學生曾提出疑問“學護理讀完本科就足夠了,為啥還要讀碩士、博士?”劉逸文便用“紅區”中的案例回應學生:“這次在搶救危重症患者中運用的ECMO(體外心肺循環系統)、PICC(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等技術,許多普通護士平常見都沒有見過,怎麼能更好的搶救病患呢?只有專業,才能把病患從死神手中搶回來!”

她在給護理專業學生的信中這樣寫道:“現在,對於我們,對於護理,外界褒貶不一,我們被稱為‘天使’,卻一次次被現實環境所束縛,你們也許會迷茫失落。但不要被偏見和誤解矇蔽了雙眼,護理這條道路是犧牲與奉獻……湖北疫情肆虐,如果是你們,也會同我一樣站出來。將生之希望帶給患者的,就是被稱為‘天使’的我們。”

從武漢返回成都以後,劉逸文馬不停蹄地梳理著在武漢一線經歷的案例和故事,並把其中與課程知識點相關的內容加入自己的教案中。她告訴記者,為國家和人民拼過命,是難得而寶貴的人生經歷,她會把抗擊疫情中的智慧和精神,永遠地講下去。(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魯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