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餐飲行業還沒恢復過來,絕大部分都是虧本營業,你怎麼看?

廣西小駱


確實是這樣的,據我的觀察,餐飲業到目前為止也就恢復了70%左右,對每一個餐館來說,具體情況也不盡相同。這都是疫情帶來的連鎖反應。第一,現在疫情還沒有消失,人們害怕疫情,害怕被傳染,所以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居家做飯,不必要的應酬也取消了。第二,由於很多企業才剛剛復工,再加上全球疫情對外貿的影響,每個地方總體人數比同期少,人少了,消費相對應的也會減少。第三,餐飲行業總體競爭比較激烈,在平常有將近20%的餐館都是虧損的,更何況現如今。但對餐飲業的朋友來說,也不可能坐以待斃。我個人認為,第一,政府要加大復工復產的正常引導,為企業創造便利條件,包括項目引導,資金支持,稅收減免等。第二,對餐飲店來說,要生產急救。乘著現在的時間提高服務,提高產品的品質,改善就餐環境,完善預約制度。第三 ,需要開展多種的營銷方式。可以去推出特色菜品搞活動,外賣活動,預約服務等。相信隨著疫情的控制,餐飲業也會逐步恢復,需要我們有耐心,恆心,但是也要想辦法先活下來。


Erichu636


現在好多餐飲行業的經營意識還停留在個體戶時代,這是肯定要虧損的,做餐飲的意識定位非常重要,個體戶、企業家、資本家同樣做餐飲,但是結果絕對不一樣。

摘錄我頭條文章中的部分節選供大家參考 :

個體戶意識的餐飲——

餐飲要變現 大叔有觀點

張老闆決定拿出存款一百萬做一家餐飲,經過考察選址裝修後開業了,一年後營業額150萬,剔除成本100萬,盈餘50萬。張老闆認為“賺了五十萬”,可我認為他只是收回了其中50萬的投資而已,因為原始存款減少了50萬。

第二年張老闆依然營業額150萬,剔除成本100萬,盈餘50萬。他覺得賺了50萬。可我認為他只是回到了投資前的100萬水平而已,白忙兩年。

第三年張老闆同樣盈餘50萬,他依然認為自己賺錢了,可實際上他只是用三年時間賺了50萬和一家店而已,這就是典型的個體戶思維,敗在重資產經營上。



企業家的做法是這樣——

企業家投資一萬,再找99個人投資99萬,企業家有管理權,假如每年有200萬的營業額,企業家每年享受200萬的5%作為管理費,這就是10萬,剩下190萬,再減掉150萬的成本剩下40萬的純利潤,在收取40萬的20%作為應得紅利,這就是8萬,還剩下32萬的淨利潤,企業家在投資一萬的情況下獲利18萬,而剩餘的32萬,也就是說其它投資人在什麼都不管的情況下年分紅可以獲得32%的投資收益,大家都很開心。這就是企業家思維,贏在輕資產運營上。



再舉個實際案例——

美國和塔利班戰爭期間,陣地上有一輛快餐車,老闆不怕死嗎?是的,他不怕,為什麼呢?因為賣的是蘭州拉麵,雙方士兵都喜歡吃,而且可以在吃飯的時候放下武器,同車而食。老闆既不擔心安全又賺到了瑪尼,這就是選對了意識的賽道。


所以說疫情只是餐飲生意不好的原因之一,根本問題還在經營者的意識上,意識等於賽道,賽道選錯了就等於白忙或者虧損、負債、倒閉、關門。


食域大叔


餐飲業本來就是一個淘汰率很高的行業,疫情影響下餐飲業這種實體服務業影響必然是最大的,大環境不好做生意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