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應該被消耗,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電視已經開了兩個多小時了,你怎麼還在看?”

“玩具搞得滿屋子都是,趕緊給我收拾乾淨。”

“我不是說過做作業的時候不能塞耳機嗎?你怎麼就是不長記性。”

“這個月已經給你三次零花錢了,你都把它花哪裡了,還有臉跟我要?”

“你又跟別人學來這些粗話,你是野孩子嗎?真是氣死我了。”

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生活中肯定是會常常聽到的,而且還不少。這種帶著怒氣的狂吼,總是讓人覺得有那麼一點不舒服,有點不對勁。

話語之下,總是能讓人聽出“你沒有選擇,必須要聽我的”,但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絕不會是真心實意地服從於你。他若是服從,那也只能叫屈從,因為他沒有過多的選擇,為了讓你能夠閉嘴。

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應該被消耗,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經常會聽到家長憤怒地對著孩子狂叫的聲音,這不禁讓我想到住樓下的那一戶人家,幾乎是每天晚上十一點,就會準點準時帶著八十分貝的聲音,對著孩子怒吼,然後就會伴隨著孩子的哇哇大哭聲。

世界著名心理學大師阿爾伯特·埃利斯在其著作《控制憤怒》中把這種憤怒的情緒稱之為不健康的情緒。如果長期下去,它將會侵蝕著我們的人際關係(當然,這也包括親子關係)。

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多種,但是往往健康的情緒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一個乖巧的孩子而言,這可能是他無意犯下的錯,只要你心平氣和地和他說清楚事情的危害性,他可能永遠不會再有這樣的錯誤。但如果你一上來就生氣,對於孩子而言,他就會有意識地反抗,並且內心肯定會烙下一塊傷疤,難以治癒的傷疤。

阿爾伯特·埃利斯在《控制憤怒》中跟我們講解了憤怒的形成過程、危害以及處理憤怒的有效方法,讓我們學會盡最大可能地控制憤怒,不讓憤怒情緒妨礙我們的日常生活和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應該被消耗,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一、你以為的合理想法其實是非理性的-----憤怒情緒由非理性信念產生

憤怒其實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由於我們在憤怒時的想法最後會被對方認可,心裡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以至於下次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處理類似的事情,而且還是“屢戰屢勝”。

所以,我們會以為這種壓迫對方接受的方法是行得通的,更是合理的。但是,這種你看上去合理的想法,在書中被稱作是“非理性信念”。如果你被它掌控著思維,那麼你的情緒多半就會是不健康的憤怒情緒。所以,我們需要發現非理性信念,才能有效地控制憤怒。具體做法可以分為:

記住書中提到的這四大信念就是非理性信念

1、你這樣對我太糟糕了!(太糟糕)

2、我無法忍受你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無法忍受)

3、你不應該、不可以這樣對我!(不應該、不可以)

4、你不應該、也不可以這麼做,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此你是個壞人,要受到嚴厲懲罰!(不應該、不可以)

當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時,這樣的想法就是非理性的。我們只會顧著嚴厲地要求別人不應該如何如何,自己又是如何地受不了,我們就會很容易憤怒。

所以,當我們的腦海中出現這些非理性信念時,我們就需要剋制我們的思維,把非理性信念轉化為理性信念,要不然我們就有可能隨時生氣。

明確有情緒之前是怎麼想的

當有情緒時,先想想自己是怎樣想的,然後和上面的非理性信念對比看看是不是非理性信念。

明確情緒

如果你的情緒時憤怒、焦慮、抑鬱,那麼基本可以確定你的想法就是非理性信念。憤怒是責備別人;焦慮是責備自己;抑鬱是責備客觀環境。

而這些都是不健康的情緒,你需要強迫自己馬上把自己的想法轉化為理性的想法。

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應該被消耗,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二、該重視的忽視了-----憤怒產生的危害性

憤怒是我們眾多情緒的一種,但請不要說有這種情緒沒什麼關係。我們憤怒的對象往往是我們身邊的人,像家人、同事、朋友、孩子,憤怒會產生紛爭,會破壞感情,會轉移你的專注力讓你無法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當然還有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在親子關係裡面,如果常常對孩子使用憤怒情緒,那孩子將不再信任你、疏遠你、逃避你。

可能很多時候,你會覺得憤怒是有用的,因為它能讓對方聽從你的想法。但是你需要相信,當你使用憤怒來應對各種難題的時候,這些問題都不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就好比說,孩子愛罵粗話,你很生氣。可能這次是有效了,孩子好像閉上了嘴,但他並不會從心底服從你,下次還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並且在憤怒的情況下,很容易引發攻擊性行為。就像是平時新聞裡常說的家庭暴力,對伴侶暴力、對孩子暴力。

所以,你需要清楚憤怒絕不是一種健康的情緒發洩方法,你需要遠離憤怒,從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應該被消耗,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三、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該被消耗,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我們早已習慣了多年的情緒表達方式,遇事就容易著急上火,容易憤怒生氣。我們的情緒是得以宣洩,可是卻在無形之中傷害了對方,也傷害感情。那麼我們該如何控制憤怒,以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和親子關係呢?

改變非理性思維

非理性信念是一種強迫性思維模式,如果我們腦海中出現的是非理性信念,那麼我們的情緒大多數是憤怒的。所以我們要盡最大可能去改變我們的內心想法。

我們習慣用“太”來表達我們的內心對對方的感受,好比說“太糟糕”“太過分”“太失望”等等。而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站在個人的角度上下的定義,這個定義也是太大、太模糊了,這也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因為這樣的想法沒有太多的事實依據作為支撐。

如果你繼續認為這些行為讓你無法忍受,那麼你就會陷入這種非理性的漩渦了無法自拔,最終,你會爆發不健康的憤怒情緒。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無法控制這些行為的發生,因為它實際上已經發生了,但是你可以改變自己內心對這種行為的看法。

即便是你認為這樣的行為很不尊重你,對你很不公平,你依然是有選擇一種更好想法的餘地。

你需要擯棄對方必須對你好的觀念。好比孩子他不想吃你為他準備了兩個多小時的晚餐,你很生氣,因為在整個做飯的過程中你都在想著孩子自己看到孩子津津有味地吃飯,內心特別的滿足。而他這麼做,讓你的想法瞬間破滅了。

如果要不生氣,你就必須放棄孩子必須吃完飯的想法。你當然是希望他能吃,但很顯然的是,即使他不吃也不會影響什麼,那不吃又有什麼關係呢,他餓了再吃不就好了麼。

如果你留意,你會發現,每次憤怒時你的想法就會是“他太過分,絕對不可以這麼做”,若能把這種想法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好比說是“他最好這樣做”,那麼你就不會那麼容易有生氣的想法。

利用情緒想象盡情發洩

情緒想象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中的一種情緒方法,你需要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即使是憤怒中的自己。你需要明白,憤怒只是你的情緒表達方式,只是這種方式不對,但是,你不是壞人,你不需要以任何方式來責備自己。

你不用迴避你的憤怒情緒,而是應該編造一些對方對你更壞的故事,讓你的怒火迸發出來。

但是這樣做後並不是事情的終點,你還需要在自己情緒迸發後強迫自己改變對原有事件的看法。

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要改變你的非理性思維,這需要通過一遍一遍的練習才能讓你順利把自己的憤怒轉化為遺憾、失望等健康的情緒。

保持聯繫,減輕憤怒

與對方保持聯繫,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中的“家庭作業”法。在我們憤怒的時候會想著如何與對方保持距離,好比你的孩子惹你生氣了,你就會很想把他關進房間裡,讓他自己反思。

但是,這是一個並不可取的逃避方法,你是避開了與孩子面對面,但這並不能消除你內心的非理性想法,就算你在這次平息了怒火,但是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你依然會憤怒。

保持聯繫,當然不管是時間還是空間上的聯繫,能讓你慢慢地對這些不合理的行為不那麼生氣。然後才能避免內心的非理性信念,最後依舊運用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中的質疑非理性信念,讓自己改變對對方以及對整個事件的看法。

良好的親子關係,不應該被消耗,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一個長期被憤怒的操控的人,若要改變自己的憤怒情緒,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因為憤怒這種情緒表達方式在我們內心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但是,縱然如此,為了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這些原有的思維模式是都可以捨棄的,雖然過程可能會很難,但請堅信:親子關係,不該被消耗,良好的親子模式,是你給的,因此控制憤怒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