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科學教育(STEAM)與藝術的融合教育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過,科學和藝術總在山頂重逢。

少兒科學教育(STEAM)與藝術的融合教育

孩子們的好奇心能給藝術創作帶來靈感,在接受關於世界的科學解釋的同時,藝術的開放性思維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推進他們發掘世界未知之處。

在少兒科學教育中,孩子的問題越多,孩子的創作就越獨特,因為科學為他們打開了更廣闊的天地。其實科學與藝術從來都不曾是兩個相互割裂的板塊。他們之間的聯繫比我們感受到的更緊密、更深刻。雖然,科學與藝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它們之間的區別只是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創造了不同的範式。藝術家和科學家們都在對時間、空間、光影等宇宙間的物質存在進行理解和詮釋。

科學家關注表現宇宙的真實存在,藝術家注重表現情感的真實存在。科學史家沙利文為:“由於科學理論的首要宗旨是發現自然界中的和諧,所以我們能夠一眼看出這些理論必定具有美學上的價值。一個科學理論成就的大小事實上就在於它的美學價值。”

古希臘藝術家根據數的規律,賦予藝術品比例上美的和諧。例如,黃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義美學的基石。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將其體現在光影、焦點透視、人體解剖學等科學原理和寫實技法上,從達·芬奇的許多機械發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影子。

少兒科學教育(STEAM)與藝術的融合教育

無論是科學教育領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教育理念,還是藝術領域對藝術和技術結合的諸多嘗試,都是在同源中尋找更多交叉與融合的可能性。達·芬奇曾說過:“欣賞我的作品的人,沒有一個不是數學家。”如果不是那些繪畫作品和手稿一直流傳至今,我們一定無法相信同一個人既可以畫出如此柔美的人物畫像,又能夠繪出那般精細的設計手稿。如今,科技的高速發展推動了藝術形式的多樣化。科技讓藝術進一步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讓藝術更加立體化、生動化、直觀化。當下社會更加需要科技與藝術的融合。

科學探究用的是完整的中科院未來科學家幼兒探究實驗課,課程遵循“重視幼兒的主題發展”原則,倡導“生活即教育”思想。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鼓勵幼兒進行探索的熱情,點燃終身熱愛科學的火花。孩子們代表著人類的未來,他們在啟蒙少兒科學教育中不應當把科學與藝術割裂開來。

少兒科學教育(STEAM)與藝術的融合教育

藝術能夠帶給孩子無限的想象和創造力,而科學能夠教給孩子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了未來的無限可能,孩子們的啟蒙教育中應當注重用藝術的形式學習科學,用科學的思維展示藝術。家長們不用擔心科普作品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太過複雜或者難度過高,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無限的創造能力,只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孩子們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以及發現認識世界的獨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