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項目帶來大收益

□ 本報記者 都鎮強 宋學寶

本報通訊員 王魯兵 張學健

這幾天,昌邑市卜莊鎮一處佔地40畝、投資381萬元的養殖場項目,進入招投標階段,建成後將形成年出欄8000頭生豬的能力。該項目建成後,可改變當地原有農業種植結構單一、農產品價格低且隨市場波動較大的局面,由合作社統一經營,主要從事生豬養殖。

“這是新投資的扶貧項目,投入扶貧資金形成固定資產,屬於17個村所有,委託昌邑市新科技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合作社只有養殖場使用權,養殖場運營維護由合作社自行承擔,每年上交鎮項目純收益30.48萬元。”昌邑市扶貧開發辦主任盧興亮說,收益資金主要用於保障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能力弱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殘疾人戶等特殊群體穩定脫貧,實施差異化到戶扶持政策,因戶因人精準扶貧,為涉及111戶的貧困戶長期穩定脫貧提供託底保障。

昌邑市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積極用好各級財政扶貧資金,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探索出了一條以產業推動脫貧致富、以產業帶動扶貧開發、以產業鞏固扶貧成效的穩定脫貧之路。2015年至2019年,昌邑市總投資2722萬元,實施5批共計49個扶貧產業項目,其中光伏發電項目19個(鎮級10個、村級9個)、小農水項目9個、大棚項目9個、旅遊項目3個、農產品加工項目4個、投資合作類項目2個、硬化道路項目3個。“今年新立項扶貧項目4個,計劃投資901.05萬元,其中道路硬化項目2個、大棚項目1個、養殖項目1個。”盧興亮說。

昌邑市都昌街道將上級撥付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3萬元注入昌邑琨福大姜蔬菜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該公司用10臺洗姜機作為抵押,每年拿出不少於注入資金10%的利潤,由街道辦事處統籌用於貧困戶脫貧,解決了扶貧資金長期收益的難題。同時,該鎮還投資了光伏項目,所獲收益同樣用於扶貧。“我家去年光伏項目分紅1800元,增加了家庭的收入。”都昌街道北興福村王化雨說。

昌邑市飲馬鎮則與濰坊博陸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百花園工程項目,進行產業扶貧建設。項目實施後,每年可增加收入7.2萬元以上,為建立穩定的扶貧長效機制提供資金支持,用於保證貧困戶、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增收。

“真沒想到,這個項目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大收益。”在昌邑市北孟鎮小南孟村山東億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高效農業種植園,村民張佃欒說。針對傳統農業種植模式效益低、見效慢,發展高效農業投入大、資金匱乏的問題,北孟鎮實施“飛地農業”扶貧幫扶項目,構建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模式,在小南孟村統一流轉土地2600畝作為項目建設基地,同時整合北孟鎮全鎮集體收入薄弱、資源有限又無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的村子,分批分期在項目區內統一建設高標準種植大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