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新解:為什麼是小國寡民

這一篇是老子論述社會形態方面的內容,提出的是小國寡民解決方案。至少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消極的,這大概是眾多人一致認為的吧。之所以這麼認為,原因很簡單,結合社會的進步,看看身邊的生活,讓他們去想象一下類似原始時代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這麼大的落差不可能沒有什麼想法。老子的這個觀念就算在春秋時期,也多不被看好,否則老子怎麼會出走呢?而且社會也沒有按照老子設想的方向發展。

老子新解:為什麼是小國寡民

理想社會

以老子的智慧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指導思想呢?如果您看過了我的老子新解系列中關於論道方面的內容,或許已經找到了答案。因為這個形態只不過是老子的宇宙觀和廣義人生觀(人生觀才是主要的)的映射而已,老子結合生活的時代,用人生的真正含義在詮釋當時的人們應該怎麼生活,以獲得一個清心寡慾的修行環境。所以打造一個清心寡慾的生活環境才是正題,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無求無慾的靜修,儘快擺脫輪迴之狀。小國寡民是當時的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案,只是有多少人會了解呢,那個時期正是各國紛爭不斷,相互兼併和擴張的開始,人心浮動又如何能在意一個“糟老頭子”的看法,搞不好誰先發起這樣的動作,誰就最先被吞併了呢。

現在我們清楚了,正是老子瞭解了人生真諦,根據這一基本原則才提出如何打造一個清心寡慾的生活形態。所以小國寡民只不過是一種形式,結合當代的生活狀況,建立利於靜修的生存環境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好比我們當今時代,如果迴歸到小國寡民的狀態,勢必又會被帝國主義瓜分掉,這顯然不是給人們建立一個利於靜修的生存環境。

對於個人就是生活態度,同樣基於廣義人生觀的處世原則,無法改變社會形態的修行人,要麼遠離鬧市走向深山;要麼潔身自好,寬和待人,自然善終。在那些久經戰亂時代,為什麼常有功成身退的道家人物身影,也不難理解了,因為他們揹負了一個心願,想盡快提供一個和平的年代,好讓百姓遠離痛苦,走向易於修行的生存環境。

通過上面的探討,您是否對出世和入世有了新的認識,還認為他們有很大的區別嗎?對人生觀基本原則的認知,運用到生活時,出世和入世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需要哪一種時,就採取那一種形式即可,當然說來容易做來難,能做到這一地步的人,境界一定是值得點讚的了。

現在是否解開了您對老子提出小國寡民的誤解?是否還認為老子是一種消極態度?如果有了這些認知,再去看老子的徳篇,是否會有不一樣看法了呢?視角不同,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僅僅是關於小國寡民的問題,通過這個認知,去看待整個中華文化時,也會出現新的視野,那些您未曾觀察到的地方。

祝您能在中華文化中找到更多屬於您自己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