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1萬公里衝鋒,堪稱防空導彈死亡剋星,美軍司令斷言無法攔截

時速1萬公里衝鋒,堪稱防空導彈死亡剋星,美軍司令斷言無法攔截

隨著美國在高超聲速飛行器領域已明顯落後於其競爭對手,美軍近年來已將此類研究列為最高優先事務,年度國防科研預算投入已經數年超過10億美元,並且還在快速大幅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美國高超聲速飛行器重大科研項目至少包括6個高超聲速導彈型號和演示驗證項目、3個高超聲速飛機技術驗證項目和1個可重複使用航天運載飛行器演示驗證項目, 全面覆蓋了導彈、飛機和航天運載器等三大高超聲速技術分支方向。

時速1萬公里衝鋒,堪稱防空導彈死亡剋星,美軍司令斷言無法攔截

值得令人關注的是,除了美軍和美國政府在大力發展高超聲速飛行器外,美國民間的相關企業也對此抱有濃厚的興趣,並自籌資金進行發展。而馬斯克的成功:其私人公司研製併發射大型運載火箭的壯舉更是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例如由微軟共同創始人保羅·艾倫(2018年逝世)出資支持、發展壯大的美國平流層發射系統公司就是其傑出代表。2019年4月13日晨,由該公司開發的世界最大雙體飛機完成了首次試飛。據介紹,這架名為“平流層發射” 的雙體飛機採用雙機身設計,擁有6臺發動機,總重近230噸,翼展約117米,可在雙機身之間的翼段裝載近250噸的有效載荷(與前蘇聯的安225同級) 。

時速1萬公里衝鋒,堪稱防空導彈死亡剋星,美軍司令斷言無法攔截

保羅·艾羅去世後,該公司曾經蕭條過一段時間,“平流層發射” 的雙體飛機成功首飛後就被無限期停飛。然而最近在被美國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博龍資本收購後,該公司又開始重新活躍起來,據2020年4月24日國外媒體報道,該公司研製的Talon(“鷹爪”)-A高超聲速小型飛行試驗平臺目前已處於研發的最後階段,正在進行原型樣機的構型和計算仿真試驗,預期在2022年實現初步運行能力。Talon-A是一種空中發射、無人駕駛、可重複使用的小型飛行器,長8.5米、翼展3.4米,發射質量約2772千克,發動機最大推力達4.5噸,可使其以超過6馬赫的速度進行長時間飛行。

時速1萬公里衝鋒,堪稱防空導彈死亡剋星,美軍司令斷言無法攔截

Talon-A採用乘波體設計,具有高後掠角三角翼和常規垂直尾翼。它也是應美國空軍的需求而研製的。美國空軍希望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高超聲速試飛平臺, 用於開展高頻次、低成本、航時較長的高超聲速飛行試驗, 以全面提升高超聲速氣動、自主控制、材料、推進、結構和機載系統等技術的技術成熟度。並計劃到2025年前後利用此平臺完成600-1000次高超音速飛行試驗。

時速1萬公里衝鋒,堪稱防空導彈死亡剋星,美軍司令斷言無法攔截

而平流層發射系統公司更雄心勃勃的計劃是後續研製一種名叫Talon-Z大型高超聲速飛行試驗平臺,它是Talon-A的放大版,翼展10.9米,總長24.4米,飛行速度有望達到10馬赫,最大高度達150千米,總重約29483公斤,發動機最大推力可達到91噸,續航時間則更長,預計在Talon-A投入使用後5年內,即2025年進行首次飛行測試。這些公開的性能指標可以說是空前的, 堪稱全球最大的高超聲速飛行試驗平臺。

時速1萬公里衝鋒,堪稱防空導彈死亡剋星,美軍司令斷言無法攔截

根據美方透露的公開資料分析,目前美國在高超聲速導彈方向已經臨近全面突破, 2021年便可形成早期作戰能力; 而尺寸更大、技術體系更復雜的高超聲速飛機和可重複使用航天運載飛行器則仍處於技術儲備階段, 需要大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來推動相關技術成熟。如果Talon-A,特別是 Talon-Z在2025年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的話,標誌著美國在大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技術攻關, 特別是高超聲速飛機和可重複使用航天運載飛行器、空天飛機研製等方面又重新奪回了優勢。美國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聲稱,這種新型武器方面的領先,將是對手無法攔截的新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