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體系,大博弈:“失落”的20年?(上)

日本軍國主義從侵華到二戰所製造的戰禍,給中國和世界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日本本國自食惡果,也遭受慘重損失。據統計,戰爭中日本喪失了250多萬人的生命,國民財富的45%以上毀於戰火,40%的城市建築成為瓦礫,失業和半失業人數達到1 300百萬,失掉家園和流離失所者達3 000萬。以戰前1935年日本工礦業生產水平的100%計算,1946年下降到28%,工業設備90%被閒置,生產資料的產能僅為10%,消費資料的產能為30%,1945年的農產品僅及1937年的一半左右。

戰後初期的日本處於毀滅的邊緣,面臨著極大的困難。但深淵中的日本,在美國扶持下浴火重生般重新振作了起來,經濟上獲得了高速的發展。1950年日本經濟已經恢復到戰前水平,1955年超過了戰前的最高水平,1951-1973 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年增率高達 10.1% ,1968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428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1965年,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相當於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25.5%,1975年,改寫為62.2%;1985年,已經逼近美國,為97.6%;1986年超過了美國。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到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製造的產品充斥全球,“日本第一”“日本全球出擊”“日本取代美國”的呼聲響徹全球。日本資本瘋狂擴張的腳步,令美國人驚呼:“日本將和平佔領美國!”日本創造了戰爭廢墟上迅速崛起的舉世矚目經濟神話,讓亞洲和整個世界為之震撼。 “二戰”後的日元極度貶值。為了恢復日本經濟,美國在日本實行了“道奇計劃”(相當於馬歇爾計劃日本版)。作為其計劃的一部分,1948年12月10日美國佔領當局實施《日本經濟穩定計劃》,實行限制貸款;穩定物價、工資;減少財政赤字等措施。1949年4月25日,日本開始實行固定匯率制,確定為360日元兌1美元,1日元的含金量為2.46852毫克。

隨著日本重新崛起和經濟復甦,日元逐漸走強。1964年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之後,日元開始有規模地被使用於國際貿易結算。70年代起,日本對外貿易日益繁榮;美國由於存在著較大的對日貿易逆差,希望日元匯率能夠更加自由,對日元交換自由化的壓力增大。1980年日本修改外匯法,日元進入了初步的自由化交換階段。1984年,日元-美元委員會成立,被視為日本日元國際化的開始。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1年宣佈放棄美元對黃金的固定比價,佈雷頓森林體系被名存實亡,日元開始升值。

同年12月8日,發達國家財政部長達成《史密森協定》(Smithsonian Agreement),規定日元升值16.88%,新匯率為308∶1。1973年3月時隨著各國放棄《史密森協定》而採用浮動匯率,日元匯率升至265日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但這一價格實際被高估,此後日元開始貶值,到1974年時下跌到300日兌換比1美元。

進入1975年之後,日本對美貿易順差擴大不已。美國政府不滿日元停留在低價位,1977年,卡特政府財政部長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市場瘋狂拋售美元,大量買入日元。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為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41.38%。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的匯率普遍急貶。

1979-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導致美國能源價格飆升,消費物價指數高攀,出現了兩位數的嚴重通貨膨脹;如果在1980年初把錢存到銀行裡去,年末的實際收益率是負的12.4%。

1979年夏天,美聯儲為挽回美元弱勢,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採取提升利率、控制貨幣發行的措施。結果出現了高達兩位數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場利率;短期實際利率(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益率)從1954年-1978年間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1984年間的3%~5%。

美國採取高利率緊縮型貨幣政策,雖然抑制了通貨膨脹,但導致美元急劇升值;從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匯率上漲了近60%,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匯率超過了布雷頓森體系瓦解前所達到的水平。這時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在貿易順差中掌握著大量外匯儲備的日本企業和金融機構,為了追求高利率,紛紛將多餘的美元存入美國的銀行,致使日本的美元儲備大量外流。1979-1985年,日元相對於美元貶值,1985年5月日元兌美元匯率大約在250∶1。

該期間,美國政府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1984年時逆差高達1 600億美元,佔當年GNP的3.6%;同時財政預算出現鉅額赤字,1984年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 000億美元。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轉而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

與此同時,日本經濟瘋狂擴張,製造品充斥全球。其後日本三菱財團挾強勢日元收購洛克菲勒中心等大手筆,致令美國人驚呼“日本將和平佔領美國!”

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美國許多製造業大企業、國會議員和經濟學家紛紛遊說美國政府,強烈要求當時的里根政府轉變強勢美元政策,干預外匯市場,引導美元貶值,以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製造業。

在美國政府主持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美國和法國五國(G5)財政部長及央行行長於1985年9月22日在紐約曼哈頓的廣場飯店(Plaza Hotel)召開會議,達成了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協議,史稱“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主要內容為五國共同促使美元貶值,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態。(待續)

無體系,大博弈:“失落”的20年?(上)

紐約曼哈頓廣場飯店

(思進注:除註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為思進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