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不好去炒房?深圳房價過熱,元凶到底是誰

本報記者 王曉悅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針對“房抵經營貸推高樓價”的傳聞回應稱,轄區的確存在個別商業銀行有客戶先全款買房,再以該新購置房產作為抵押申請經營貸的情況,但規模佔比很小。截至4月20日,央行深圳支小未發現信貸資金流入樓市情況,其他商業銀行已被要求展開全面排查。

業內專家對此表示,少部分經營貸流入樓市,是深圳樓價上漲帶來的副作用,並非樓市上漲的元兇。《證券日報》記者調查、採訪也發現,深圳樓價持續走高,短期來看是各項微觀和宏觀政策的疊加效應。長期來看,則是深圳人地矛盾愈演愈烈的必經過程。

未來,如何平衡樓市與GDP的關係、工業用地與住宅用地的比例,還將繼續考驗深圳政府的智慧。

近期漲價是多因素共振的結果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深圳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同比增長9.7%。相比被限價的一手房,二手房傳遞的信息被認為是相對真實的,可見深圳樓市不僅“回暖”,且已呈現一片“火熱”。繼“喝茶費”等傳聞滿天飛後,近期房抵貸違規流入樓市的說法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深圳是房價先漲了,才有經營貸入市的。因為豪宅稅取消了,短炒成本低,經營貸才有利可圖。”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樓價大漲,取消豪宅稅才是元兇。

2019年11月11日起,深圳144平方米以下住宅不再繳“豪宅稅”,在房屋總價動輒上千萬的深圳,免繳豪宅稅意味著省下幾十萬元。張大偉表示,交易成本減少,投資需求會增加。更重要的是,本來用來交稅的預算可以挪作首付,意味著貸款槓桿的提升。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深圳未放開豪宅稅前,中介會參考買賣雙方意願,將評估價格壓在豪宅線之下,降低交易成本。取消豪宅稅後,買賣雙方沒有壓線的需求,價格也更容易漲上去。不過,從目前數據看,房價漲幅已經超過稅費減免的部分。

“這裡面有心理的影響,政策寬鬆,大家就會投資賣房,會超過價格和稅費的平衡點。”張大偉說道。

從大環境來看,深圳房價過熱,避險的心理也是重要因素。

“在經濟大環境不太好的大背景下,大家會想抓住自己比較看好的資產,這個時候比較有賣點的房產就會成為優先選擇。當這種思路比較趨同的時候,一些區域的需求就會特別旺盛,這就給了一些業主漲價的理由。”深圳貝殼研究院院長肖小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她也提醒,個別片區和樓盤比較熱,未必代表深圳樓市的全貌,據其觀察,有不少區域的房價並未上漲,屬於“被平均”的數據。

在中國,投資房產避險已有先例。2009年及2015年,國內經濟下行,各類投資頻頻暴雷,唯房地產投資在政策鬆綁的刺激下獲得較好的收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深圳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同比增長12.2%,2015年同比跳漲40%,2008年至2018年十年期間,深圳房價漲幅為332.36%。

近期,資本市場震盪、餘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跌破2%,優質的投資品變得稀缺。4月20日,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降息20年基點,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降息10個基點。張大偉認為,降息不僅意味著保值需求更加迫切,也將帶來支付能力的提高。

深圳人地矛盾是長期問題

“近期寶安的火熱,是受前海擴容消息的影響。”深職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鄧志旺向《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局部的漲價是受消息面的影響。去年10月,前海管理局宣佈向國務院遞交前海雙區擴容的文件,這一股東風沿著前海吹向寶安,並帶動周邊區域的熱度。

事實上,近年來深圳每每傳出擴容的消息,往往帶來房價異動,其背後透露的是深圳人地比例的失衡。

深圳統計局數據,2018年末深圳常住人口為1302.66萬人,與廣州常住人口數量1490.44萬相近。但深圳的面積僅為1997平方公里,約佔廣州的1/4。

近三年,深圳常住人口每年增長50-60萬人。據鄧志旺觀察,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文件發佈後,深圳吸引不少市外人口。目前,深圳戶籍制度寬鬆,本科學歷即可落戶深圳並獲購房資格。

人口結構上,北上廣等城市第二、三代居民多,有房的中老年人佔比大。反觀深圳,全市平均年齡長期在35歲以下,且深圳居民大多是外來人口,有強烈的置業需求,近年父母為年輕子女在深購房的情況不在少數。據各大城市總體規劃文件(2016年-2035年),深圳平均每年商品住宅供應量約4萬套,北上廣則為8-10萬套,可見深圳住宅供應量是嚴重不足的。

從土地市場層面看,深圳的關鍵詞依然是“供不應求”。CREIS中指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全國10個重點城市宅地供應節奏放緩,深圳的宅地供應量與成交量均為最低,並以25%的宅地平均溢價率居於第一位。報告指出:“深圳住宅用地供應稀缺,長期供不應求,今年開年即拍地,房企拿地意願較高,助推一季度溢價率走高。”

一位不願具名的深圳房產研究專家向記者表示,住宅用地的緊缺,與深圳工業用地的管控有關。

按照深圳“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深圳工業用地不低於深圳土地30%,總計270平方公里。為了保住30%的工業紅線,深圳目前的寫字樓已經嚴重供過於求。2019年,深圳寫字樓空置率創下新高。2019年底,深圳取消公寓只租不售,一方面是緩解開發商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供給,避免供需矛盾更加緊張。

30%的紅線是否合理?這個爭議多年的話題再次被提起。

該專家表示,30%的工業紅線可能是按照工業產值比例計算的。據深圳統計局數據,

2018年末第二產業產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41.1%,業內預計這個比例未來會下降到35%,因此政府認為到2020年工業用地要保持在30%。

然而,保持30%工業用地,再減去學校、公路等用地,加上還有很多地用於人才住房,留給商品住宅的用地並不多。但事實上,學校等配套用地是不產生產值的,該專家認為用產值計算工業用地比例並不合理。“其實工業用地佔總建設用地一半的30%,也就是15%就比較合理。”他說道。

該專家表示,未來深圳工業產值比例必定會繼續下降,若工業用地繼續保留這麼多,會導致資源錯配。繼續推高房價,反而會造成用工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