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謙虛的帝王,和他的遺詔 | 每天學點文言文

中國歷史上最謙虛的帝王,和他的遺詔 | 每天學點文言文

人們都說,謙虛是一種美德。

但是,謙虛為什麼是美德呢?我們為什麼需要謙虛?謙虛僅僅是一種客套嗎?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漢文帝謙虛的故事,希望在讀完這篇文字後我們對以上的幾個問題能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漢文帝是西漢第四位統治者,他在位23年,去世時,留下了這樣一篇遺詔:

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當今之時,世鹹嘉生而惡死,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無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臨,以離寒暑之數,哀人之父子,傷長幼之志,損其飲食,絕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謂天下何!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託於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餘年矣。賴天地之靈,社稷之福,方內安寧,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過行,以羞先帝之遺德;維年之久長,懼於不終。今乃幸以天年,得復供養於高廟。朕之不明與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毋禁取婦嫁女祠祀飲酒食肉者。自當給喪事服臨者,皆無踐。絰帶無過三寸,毋布車及兵器,毋發民男女哭臨宮殿。宮殿中當臨者,皆以旦夕各十五舉聲,禮畢罷。非旦夕臨時,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他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從事。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歸夫人以下至少使。

我們將這篇遺詔翻譯成白話文:

我聽說天下萬物萌芽生長,最終沒有不死的。死是世間的常理,事物的自然歸宿,有什麼值得過分悲哀呢!當今世人都喜歡活著而不樂意死,死了人還要厚葬,以致破盡家產;加重服喪以致損害身體。我認為很不可取。況且我生前沒什麼德行,沒有給百姓什麼幫助;現在死了,又讓人們加重服喪長期哭吊,遭受嚴寒酷暑的折磨,使天下的父子為我悲哀,使天下的老幼心靈受到損害,減少飲食,中斷對鬼神的祭祀,其結果是加重了我的無德,我怎麼向天下人交待呢!我有幸得以保護宗廟,憑著我這渺小之身依託在天下諸侯之上,至今已二十多年。得是天地的神靈,社稷的福氣,才使得國內安寧,沒有戰亂。我不聰敏,時常擔心行為有過錯,使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蒙受羞辱;歲月長久了,總是擔心不能維持始終。如今沒想到能僥倖享盡天年,將被供奉在高廟裡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賢明,卻能有這樣的結果,我認為就很好,還有什麼可悲哀的呢!現在詔令全國官吏和百姓,詔令到達後,哭吊三日就除去喪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飲酒、吃肉。應當參加喪事、服喪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腳。服喪的麻帶寬度不要超過三寸,不要陳列車駕和兵器,不要動員民間男女到宮殿來哭祭。宮中應當哭祭的人,都在早上和晚上各哭十五聲,行禮完畢就停止。不是早上和晚上哭祭的時間,不準擅自哭泣。下葬以後,按喪服制度應服喪九個月的大功只服十五日,應服喪五個月的小功只服十四日,應服喪三個月的緦麻只服七日,期滿就脫去喪服。其他不在此令中的事宜,都參照此令辦理。要把這道詔令通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地知道我的心意。葬我的霸陵周圍山水要保留其原來的樣子,不要有所改變。後宮夫人以下直至少使,全都讓他們回孃家。

漢文帝是中國古代專制統治者中比較開明的一位。他從一個不受寵愛的王子,在呂后死後,被大臣們推上皇位。他繼承皇位後,在統治的二十多年裡, 輕徭薄賦,廢除肉刑,休養生息,對匈奴、南越、諸侯王採取懷柔政策,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安定局面,他和他的兒子漢景帝統治時期,被稱為稱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恆出生的時候正是楚漢相爭的亂世,他的母親最初是西魏王魏豹的妃子,在魏豹失敗後成為劉邦的妃子,之後生下劉恆。漢高祖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即位,而實際掌權者是他的母親呂后。劉盈死後,呂后立了一個傀儡小皇帝,自己稱制,繼續掌握權力。在這些年裡,劉恆默默無聞地生活在自己的地盤。呂后死後,以周勃、陳平和劉章為代表的大臣和諸侯王勢力,滅掉了呂氏的勢力,推立遠在代地當代王的劉恆為皇帝。

也許正是因為多年的隱忍生活養成了他謙虛謹慎的習慣吧,他在成為皇帝后還保持著節儉和謙虛的性格。

據說,他不願意浪費十戶人家的賦稅而建造一個露臺。對諸侯王,他也是以安撫為主,同時在合適的時候削弱他們的勢力。比如,他對吳王劉濞給足優待,打消了劉濞的不臣之心。對南越王趙佗,漢文帝也採取了優待:給他家族的先人以適時的祭祀,封趙佗的兄弟為官。趙佗知趣地表示臣服。漢文帝對待匈奴,也是既打又拉,保持了北方邊境的長期相對和平。

中國歷史上最謙虛的帝王,和他的遺詔 | 每天學點文言文

漢文帝在去世之前,留下這樣一篇遺詔,依然保存著謙虛之風。曾國藩說:“天下惟誠不可掩,漢文帝之謙讓,其出於至誠者乎!”

說到謙虛,人們首先想到的好像這是一種客氣的態度。其實不然,謙虛的基礎是認識到自己的有限性,進而在對待他人時不驕傲、不蠻橫。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這種有限可能體現在:生命和時間的有限,權力和暴力的有限,金錢的有限,知識和能力的有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管一個人能活多久,即使壽過百歲,或者像傳說中的彭祖那樣活到八百歲,終究有一死。秦始皇和漢武帝去尋找不死藥,終究都沒找到。漢文帝似乎就達觀得多。必死是人的特性之一,這種有效性就決定了人不可能掌握時間。這是人們應當謙虛的一個基礎條件。

權力也是有限的。即使是最高最專橫的權力,也要有所依憑,它不可能是自給自足的。任何權力都不可能完全隨心所欲。況且,有必死性在前,再專橫的權力總有消失的一天。暴力也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發揮作用的。比如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就在宮廷裡被刺死。

金錢的有限性。首先,一個人擁有的金錢不是無限的。其次,金錢也並非能買到一切。多少人在有了一些錢之後,就對他人頤指氣使,彷彿全世界都容不下他們。這顯示了他們修養的欠缺和人生境界的庸俗。

知識和能力也是有是有限的。世界如此之大,知識可以說是無窮盡的。我們就算窮盡一生,又能掌握多少知識呢?古人云,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個人也許擅長一個領域,但他對另一個領域可能就完全不懂。所以,即使是天才,也要知道自己的侷限,沒有必要以自己所擅長的去嘲笑別人不擅長的。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到這一點,這個領域的權威在另一個領域的發言就未必有足夠的說服力。比如,我們不一定會相信一個數學家對歷史問題的看法,或者一個藝術家對洗髮水的看法。

認識到了人的生命、權力、能力的有限性,我們才能更清楚自己的定位,更平等地對待他人。這是我們必須保持謙虛的心理和認知基礎。

除了這些認識之外,還有一點,也時刻驚醒我們必須保持謙虛的態度。因為世界上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就是有一種變態的心理,他們看不得別人好,看不得別人開心快樂。即使他們和你沒有利益的衝突,在他們認為你的行為傷害了他想象中的利益或自我認知時,他也會給你製造或明或暗的麻煩。

在認識到我們的這些侷限性,再加上世界的複雜性以後,我們是否理解了謙虛的意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