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三觀”

普遍國人認同的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估計這個看法來自馬哲。

劉擎教授對三觀有個不一樣的解讀,為:世界觀、道德觀、人生觀。

世界觀:事實的真假判斷,是天人關係。

道德觀:判斷的是對錯,即人際關係。

人生觀:是好壞之針,為自我關係。

至於價值觀,劉教授認為是其在道德觀和人生觀不同體現。


這個看法,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我理解為世界觀能得“天道”,道德觀能得“人助”,而人生觀能修“圓滿”。


但,不管是馬哲的三觀,還是劉教授的三觀,我總覺得並不夠完整。

天人關係、人際關係、自我關係,來概括人的認知結構,有點像古代中國思想中的天、地、人。而馬哲的三觀,確實在人生觀和價值觀之間,應該有大量的耦合。


人的認知,是對事物現象的解讀,以實現其所謂的合理化,從而獲得某種確定性。

觀,是人認知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底層的那部分。一分為幾,體現是對認知底層最基本的知識結構的洞察。


說說我的三觀:

1、物理規律主導的,自大爆炸開始,向著熱寂奔湧的,熵增世界的認知,這是所謂的世界觀

2、生命演化主導的,在時空漣漪中,湧現的秩序渦流,複雜系統的認知,這是所謂的生命觀

3、存在價值主導的,因解讀信號生,卻陷入自我反思,自由意志的認知,這是所謂的人生觀

所以,劉教授三觀中的道德觀,我以為是生命觀在社會這個生命體的認知。(社會是更高層次的生命樣式)


另外,說說智慧。我們經常會說某人有大智慧。

這個大概指的是在生命觀、或者人生觀中有極深的洞察。


世界冷漠、枯燥,以巨大的時空換取個推平了一切褶皺的一無所有。

但生命是精彩絕倫,在極小的時空尺寸中,可以組織出超越想象的信息奇點。

而我,站在奇點之上,面對及其短暫和註定的結局,思考究竟是個塵埃還是另一種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