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錢的午飯、20塊的衣服,逐漸“摳門”的年輕人

3元錢的午飯、20塊的衣服,逐漸“摳門”的年輕人

當自媒體們鼓吹報復性消費的時候,更多的年輕人卻選擇了報復性省錢。

“9.9元就可以吃大餐”、“求問怎麼500塊過一個月”……這是豆瓣摳門小組的日常討論話題,類似這樣的討論在豆瓣乃至知乎等其他平臺也比比皆是。

3元錢的午飯、20塊的衣服,逐漸“摳門”的年輕人

在這些小組裡,年輕人們都默默遵守著一個規矩:每一塊錢的支出都要精打細算,而且要實實在在的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

這顯然與前幾年大行其道的消費主義理念相悖,到底是什麼讓這些曾經追求“生活要有儀式感”的弄潮兒們“變摳”了?

是真的沒錢了

根據尼爾森發佈的《2019年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年輕人平均負債高達13萬,超60%的工作90後擁有實質性負債。

報告中也明確提出,有大量年輕人曾經或正在進行著超前消費,這也是導致高負債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或許在許多人看來,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並沒有什麼不妥,反正明天賺了就能還上,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他們一個狠狠的教訓。

面對長達數月收入下降甚至底薪都沒有的現實,“花唄”青年們終於品嚐到了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而日益逼近的還債期更是勒緊了他們的脖子。

數據顯示,在投訴平臺上,僅平安普惠在5月份就因借貸糾紛被投訴了3000多次,甚至還誕生了一個聽起來很魔幻的新興職業:反催收。

3元錢的午飯、20塊的衣服,逐漸“摳門”的年輕人

而越來越多的新聞也告訴人們,在崇尚消費主義的美國,大量生活愜意的美國人因為疫情期間無法拿出區區400美元的應急現金而變得窘迫。

不論是因為親身經歷還是道聽途說,年輕人們都開始重新正視消費主義,因為他們現在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每個明天都能賺到錢的。

摳門不是真摳

回到“摳門”的話題,事實上摳門並不是反對消費,而是消費實用主義。

日本經歷過經濟繁榮,人人追捧奢侈品的黃金時代,也經歷過經濟泡沫破裂,消費主義跌落神壇的絕望時代,遍地雞毛之後,留下了消費實用主義。

那條2000塊的裙子的確很時尚,但這條100塊的裙子也不會使我變醜,沒必要;

每週一頓大餐非常誘人,但食堂平價午餐也很美味營養,不用每週都吃……

消費實用就好,削減無關緊要的需求,這也正是豆瓣裡那些摳門年輕人的真實想法。

3元錢的午飯、20塊的衣服,逐漸“摳門”的年輕人

熱極一時的斷舍離理念也是從中孕育而生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說:“拼多多的成功,是下沉市場的必然結果”。

三四五六線城市裡的草根青年對於物質和低價的雙重需求成就了拼多多的百億市值,證明了低價同樣可以刺激消費。

而豆瓣摳門小組中,各類琳琅滿目的優惠券和低價產品鏈接也比比皆是,他們只是追求用更低的價格滿足需求,而不是拒絕消費。

相反在涉及到健康、幸福感等關鍵問題的時候,他們還會互相勸誡。

“這錢值得花!”

摳門帶來的營銷啟示

在理解了這一心理後,就能為我們帶來營銷上的啟示。

日本的商業設計總是簡約而實用,比如日本的衣架大多都是雙層的,用於無痕懸掛衣物的同時也可以一架兩用,節省空間。

這種易用且實用的設計不僅淘汰掉了日本市場落後的產能,而且確實增加了用戶幸福感,做到了避免浪費,契合了年輕人的“摳門”心理,一經推出就風靡市場。

無印良品、優衣庫早期在國內的爆紅不外如是。

其次,面對鋪天蓋地的過度營銷,主打實用的“摳門”式營銷也許會成為一步奇招。

以宜家為例,2019年宜家零售額接近400億歐元,靠的就是“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不斷地降低成本”的理念。

3元錢的午飯、20塊的衣服,逐漸“摳門”的年輕人

在淘寶上,也有一眾主打性價比的國產美妝產品被譽為“國貨之光”而銷量暴漲。

年輕人作為未來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在年輕時養成的習慣會成為日後消費的趨勢。注重質量與產品本身,而非各種營銷噱頭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實用消費觀念。

在資本遇冷,經濟未來尚不明朗的當下,為自己的品牌和產品打上實用而非奢華的標籤,或許會成為企業思考未來的一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