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書香路上的奮進者

做書香路上的奮進者


閱讀鑑古今,書香暖人心。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才智,能夠啟迪智慧、擁抱邏輯,讓人涵養浩然正氣。作為最接近生活本身的藝術,閱讀有著洗淨鉛華、豐盈心靈、提高素養和格局的力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閱讀史,從“頭懸樑、錐刺股”的苦讀到“枕上、馬上、廁上”的惜讀,從“子不學,斷機杼”的家風故事到“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典故,從“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的淡泊寧靜到“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悠然自得,先賢們對閱讀的迷戀和推崇讓人敬畏。人生的旅途,唯有將閱讀作為一種行為自覺,融入到日常生活,才能真正領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境,不斷拓展生命的長度和廣度,增加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在其中才會上下求索,讓興趣鐫刻“樂知者”的足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某個事物感興趣,才會主動去求知、探索、驗證,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愉悅情緒、收穫美妙體驗,進而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閱讀興趣需要循序漸進的培養。首先,要在閱讀內容上有所選擇,隨心隨性去選擇“看得進去、靜得下來”的文學作品開展閱讀,摒棄“功利心”突出“功能性”。其次,要在閱讀時間上有所保障,固定時段安心閱讀,培養專注與耐心。最後,要在閱讀範圍上有所突破,從自己喜歡讀的內容延伸開來,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逐步擴大閱讀半徑,養成愛上閱讀、樂於閱讀的良好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成效,以慎思標註“善思者”的智慧。喜歡閱讀是態度,而善於閱讀則是智慧。移動互聯時代,信息飛速更新迭代,各類書刊魚龍混雜,尤需切準閱讀“脈搏”。人各有心,心各有見,同一本書籍,不同的人來讀就會呈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差異化認知。既要俯下身子品讀經典原文,也要在閱讀時精心思考,保持清醒頭腦,理性判斷甄別,敢於反芻質疑,多問上幾個“為什麼”,融會貫通深化自己的觀點見解,掌握主動思考、終生思考的思維方法。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躬身踐行才能感同身受,用實踐書寫“篤行者”的精彩。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在於“改變”。以閱讀為友、以實踐為師,是實現改變的“必由之路”。學政治理論,就要掌握和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補足精神之鈣、築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學業務知識,就要補足能力短板,提高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的本領;學人文知識,就要孕育鴻鵠志、提振精氣神,修身律己,校準人生航向。不斷將精神洗禮化作銳意進取的前行動力,把靈魂觸動轉為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推動文字與生活對接融合,讓知識在實踐中落地生根。

作者:蔣代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