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15年個人賬戶8萬和工齡30年個人賬戶2萬的退休金差距多少?

風險透視:

把上述說法具體化一下,1992年開始實行養老保險,假設A:開始自己做生意沒社保,2005年1月交了社保15年,個人賬戶8萬,B:從1990年開始工作,1992年1月開始,共交28年,前面2年按照過渡性養老金髮放,個人賬戶2萬;兩者生活工作在北京,均2020年1月,滿60週歲且符合退休要求。

首先,判斷領取類型,確定退休金計算方法。

新人:退休金=個人賬戶+基礎賬戶;

中人:退休金=個人賬戶+基礎賬戶+過渡性養老金。

A屬於新人,B屬於中人。

然後,弄清養老金構成部分的差距。

個人賬戶=個賬戶總額/139,根據國發(2005)38號文,60歲退休計發月數139.

基礎賬戶=1/2*【上一年月社平工資*(1+繳費指數)】*繳費年限%

過渡性賬戶=上一年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實行社保前繳費年限*指數(1-1.4%)

比較個人賬戶:A=8萬/139個月=576元,B=2萬元/139個月=144元

比較基礎賬戶:難點在於兩者的繳費基數的推算。

繳費指數 A約 1.3 B約0.64

A 基礎賬戶=1/2*8161*2.3*15%≈1408

B 基礎賬戶=1/2*8161*1.64*28%=1874

比較過渡賬戶:(假設核定指數為1) =8161*0.64*2*1%≈104

綜合: A養老金=1408+576≈1984元,B=1874+144+104≈2162,,B領的多。

對比可見,繳費指數A是B的2倍,繳費時間A是B的1/2,繳費時間長比繳費指數高領的多,說明,通過短期、高檔位繳費,不如長期、低擋位繳費領的多。時間的作用勝於金額的作用。

結論:繳費時間相同時,繳的多領的多;繳費時間不同時,想用2倍金額換少交1半時間的話,2倍繳費指數實現不了,經過計算要選擇2.6倍以上繳費指數。所以,想短期繳費,多領錢的朋友,建議選擇3倍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

數據及詳細推算過程如下所示:

工齡15年個人賬戶8萬和工齡30年個人賬戶2萬的退休金差距多少?

工齡15年個人賬戶8萬和工齡30年個人賬戶2萬的退休金差距多少?

發現這兩個表上的數字,某些同年份1-3月和4-12月的數字不同,某些年份1-6月和7-12月是兩個不同數字,就需要將每年不同月份的繳費基數做加權平均處理。

A:8萬/15*12≈445, 445/8%≈5556, 15年月均工資約5556,繳費指數約1.3

B: 2萬/28*12≈60, 60/8%≈744 ,28年月均工資約744,繳費指數約0.64

工齡15年個人賬戶8萬和工齡30年個人賬戶2萬的退休金差距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