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FSMP0001 2019-12-23


本文導讀:

第一部分:結直腸癌-《默沙東診療手冊》

第二部分: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發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第三部分:益生菌與益生元在結直腸癌預防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益生元對結直腸癌圍手術期患者免疫指標及腸道菌群的作用

第一部分:結直腸癌

作者:ElliotM. Livstone , MD, Sarasota Memorial Hospital, Sarasota,

FL 最後一次全面審校二月 2013

主題資源

· 家族史和一些飲食因素增加結直腸癌患病風險。

· 典型症狀包括便血、疲乏以及虛弱。

· 對於年齡大於50歲的人群,篩查很重要。

· 結腸鏡常用於診斷。

· 若能早期發現腫瘤,常能治癒。

· 可手術切除腫瘤。

幾乎所有的大腸、直腸癌(結直腸癌)都是腺癌,它們發生於大腸(結腸)和直腸的黏膜。結直腸癌通常開始表現為大腸和直腸黏膜上或者息肉上紐扣大小的隆起。腫瘤繼續生長,開始侵犯結直腸壁。附近淋巴結同時也被侵犯。來自結腸和大部分直腸壁的血液最後被運送至肝臟,結直腸癌在鄰近淋巴結轉移後通常很快轉移至肝臟。

在西方國家,大腸和直腸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結直腸癌發生率在40歲開始增加,60~75歲達高峰。在美國,每年約143 000人患結直腸癌,每年因結直腸癌死亡約51 000人。結腸癌在女性患者較常見;直腸癌在男性患者常見。大約5%的結腸癌或直腸癌患者在結腸和直腸有兩個或更多病灶,並非簡單從一個病灶轉移至另一個所致。

危險因素

有結腸癌家族史者患結腸癌的幾率更高。有多發性息肉病家族史的患者同樣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增高。

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息肉是腸壁上長出的組織,突向腸腔內(上圈),可能是非癌性的(良性),也可能是癌性的(惡性)。直腸癌起源於直腸粘膜(下圈)。

同樣,患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發生癌變的風險增高。這種風險與患者的患病年齡和病程有關。

喜食高脂低纖維的人患此病幾率很高。長時間處於汙染的空氣和水中,尤其是工業致癌物質〔致癌物),也可能是一個原因。

家族型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

HNPCC來自遺傳基因突變,其中70%~80%的患者會患有癌症。通常50歲之前HNPCC就會發展為結直腸癌。他們患其他腫瘤的風險也增加,尤其是子宮內膜癌、胃癌、小腸癌和卵巢癌。

症狀

結直腸癌生長緩慢,在很長一段時間無症狀。症狀取決於癌腫類型、部位及侵及擴散程度。

由大便隱血(肉眼看不見)所致的疲乏和虛弱可是患者僅有症狀。左半(降)結腸的腸腔直徑較小,而且糞便是半固體狀,左半(降)結腸腫瘤可能在早期就可能引起腸梗阻。癌腫在此段結腸常呈環狀生長,引起便秘和腹瀉交替。患者可因痙攣性腹痛或嚴重腹痛和便秘就診。由於右半(升)結腸腸腔直徑較大,且腸內容物為液態,直到癌腫晚期才出現腸梗阻症狀。癌腫被發現時,腫瘤已大到醫師可經腹壁捫及。

大多數結腸癌患者的出血通常緩慢。糞便中可能帶血,但通常看不見血。需要對糞便進行隱血檢查( 糞便隱血檢查)。直腸癌最常見的第一個症狀是排便時出血。任何時候的直腸出血,即使知道患者有痔瘡或憩室,醫師都要考慮癌腫的可能。直腸癌患者還可出現排便時疼痛和排便不盡的感覺。除非直腸癌擴散到直腸外組織,直腸癌本身一般不引起疼痛。

診斷

篩查

早期診斷有賴於早期篩查,通常應開始於 50 歲。可對糞便進行檢查,化驗肉眼不可見的血(隱血)。一般每年進行一次便檢。為保證化驗結果準確,患者在留取糞便標本前應進食3天高纖維不含牛羊肉的食品。一些新型的糞便隱血檢查不需要患者避免食用紅肉。或者,醫生可以對通過直腸指檢獲得的糞便進行檢查,將戴手套的手指插入患者的直腸。如果檢測到血液,需要進一步檢查。

乙狀結腸鏡檢查(使用可視導管檢查大腸下端)是另一個用於篩查的診斷過程。與隱血檢查不同,乙狀結腸鏡檢查只需要每5年進行一次。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結腸鏡檢,需檢查整個大腸。對於結腸鏡檢查,只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患癌風險高的患者通常應進行結腸鏡檢查篩查。如果是這樣,結腸鏡檢查的頻率增加。使用通過結腸鏡進入的手術器械切除一些出現癌變(惡性)的增長物。在正常手術過程中,必須切除其他增長物。

結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結腸,俗稱大腸,是消化道末端的一條很長的中空管道,位於腹部。它相當於廢物處理器,將消化完的食物處理成固體廢物,通過直腸和肛門排出體外。結腸粘膜是小息肉或腫瘤的高發部位。息肉通常為良性,也即非癌性。但結腸也可發生惡性或癌性腫瘤。結腸癌可發生於男性或女性,在50 歲以上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結腸癌的症狀包括頑固性便秘或腹瀉、大便帶血以及不明原因的疲倦或體重下降。結腸癌與直腸癌通常放在一起討論,它們被合稱為“結直腸癌”。與大多數癌症一樣,早期發現是關鍵。高危患者,包括年齡超過 50 歲或存在結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接受篩查。

計算機斷層掃描(CT)結腸造影(虛擬結腸鏡檢查)可通過一個特殊CT裝置形成結腸三維圖像。這種技術需患者服下造影劑,通過直腸將結腸充氣,是通過觀察模擬常規結腸鏡的高清三維圖像。觀察模擬常規內鏡的高清三維圖像,故因此得名。虛擬結腸鏡適用於無法或不願忍受常規結腸鏡檢查的患者,但是它的敏感度較低,而且高度依賴設備。虛擬結腸鏡不需鎮靜劑,但仍需排空糞便,且充氣可能會有不適。另外,不同於常規結腸鏡,這種技術無法進行活檢。

膠囊內鏡( 視頻膠囊內鏡檢查)前景較好,但目前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限制它對評估結腸的有效性。

HNPCC患者需要篩查其他癌症。此類篩查包括雌性器官的超聲檢查(通過陰道完成)、使用抽吸裝置提取子宮內膜細胞進行檢查、血液和尿液化驗。HNPCC患者的近親從20歲開始,應每1至2年進行結腸鏡檢查,女性應每年進行子宮內膜和卵巢癌檢查。

診斷性檢查

便中帶血的患者(也包括乙狀結腸鏡發現異常的患者)需行結腸鏡檢查。發現其他病變時,需在結腸鏡檢查時切除。

一旦確診腫瘤,醫師需行腹部CT、胸片和常規實驗室檢查,尋找是否有轉移、是否有貧血和評估患者整體條件。

血液學檢查不用於結腸癌診斷,但可幫助醫師監測術後療效。如患者術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很高而術後水平很低,以後一旦發現水平又增高提示腫瘤復發。其他兩種腫瘤標誌物,CA199和CA125作用同CEA,在結腸癌患者它們的水平有時會增高。

HNPCC患者進行基因檢測。

預後

結腸癌轉移前,若及早切除最有可能治癒。即使沒有發現轉移灶,癌腫若已侵及很深或穿透腸壁常提示腫瘤已轉移。腫瘤僅限於腸道內壁時,10 年存活率大約 90%,腫瘤穿透腸道內壁時,治癒率約 70%~80%,腫瘤有腹部淋巴結轉移時,治癒率 30%~50%。

治療

在大多數結腸癌患者,手術切除癌腫腸段及鄰近淋巴結,再吻合剩餘腸段。當結腸癌患者的癌腫穿透大腸壁,轉移至鄰近的一些淋巴結,手術切除可見的癌腫,術後化療可延長生存期,但效果有限。

直腸癌的手術類型取決於癌腫距肛門的距離和癌腫浸入腸壁的深度。直腸與肛門全切術會給患者留下永久的結腸造瘻,即經手術方法在大腸和腹壁之間造口。大腸內容物將通過腹壁開口排入盛糞便的袋子。如有可能,可僅切除部分直腸,留下部分直腸和完整肛門,並將此段直腸連接於大腸斷端。然後將此段直腸連接於大腸斷端。

瞭解結腸造口術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在結腸造口術中,大腸(結腸)被切斷。剩餘的大腸將通過已有的開口連於皮膚表面。它將被縫合至皮膚上。糞便則通過開口進入裝糞便的口袋。

當直腸癌已穿透直腸壁並轉移至附近一組數目有限的淋巴結群,手術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直腸癌後行化療可延長生存。同樣,手術切除可見的直腸癌後放療有助於控制其殘餘腫瘤生長,延遲腫瘤復發,延長生存。

當腫瘤轉移至遠離結腸或直腸淋巴結、至腹腔或其他臟器,腫瘤就不可能單單通過手術治癒。但是,有時需要進行手術來緩解任何腸梗阻並減輕症狀。一般生存時間7個月。化療藥物單藥或聯合可以縮小腫瘤,延長生命數月。醫生常與患者、患者家屬及其他醫務工作者討論臨終關懷事宜。

結腸癌分期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 0期:

腫瘤侷限於有息肉的大腸(結腸)的黏膜層內。這階段的腫瘤患者有超過95%的人生存期至少是5年。

· 1期:腫瘤擴散至大腸的黏膜層和肌肉層之間。(黏膜層和肌肉層之間富有血管、神經和淋巴結。這階段的腫瘤患者有超過90%的人生存期是5年以上。

· 2期:腫瘤侵犯至肌肉層和漿膜層之間。這階段的腫瘤患者大約有55%~85%的人生存期在5年以上。

· 3期:腫瘤擴散已透過漿膜層並轉移至附近的淋巴結。這一期的患者大約只有20%~55%的人生存期在5年以上。

4期(無圖):腫瘤轉移至其他臟器,如肝臟、肺、卵巢或者腹腔內。這一期只有少於1%的患者生存期在大於5年。

當腫瘤僅轉移至肝臟並且存在3個或更少腫瘤(轉移灶)時,醫生有時通過手術切除這些腫瘤。當腫瘤僅轉移至肝臟,可直接將化療藥物注入供應肝臟的動脈中。手術將一小泵埋植於患者皮下,或體外攜帶一小泵,使患者在接受動脈注射化療時可走動。這種治療比普通化療好處多,但還需進一步研究。當腫瘤轉移至肝臟以外的地方時,該方法沒有任何優勢。

對身體狀況差而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如果腫瘤堵塞結腸,醫生可嘗試以其他方式緩解症狀。一種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應用電流(電烙術)的探針或激光縮小腫瘤。或者,醫生可以使用可擴展的網狀支架,撐開受阻區域。所有這些治療均可通過結腸鏡完成。雖然患者通常在一段時間內感覺良好,但這些治療不會延長生存時間。

術後

術後,應該連續5年每年進行結腸鏡檢查,之後,如果未發現息肉或腫瘤,每3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術後,醫生定期進行血液化驗,如全血細胞計數和肝功檢查。當醫生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異常或者患者的血液檢查結果異常時,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有效。

以上資料來源:《默沙東診療手冊》家庭版

………………………………………………………………………………

第二部分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發病關係的研究進展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

第三部分:益生菌與益生元

在結直腸癌預防中的作用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

第四部分:益生元對結直腸癌圍手術期

患者免疫指標及腸道菌群的作用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腸道菌群與結直腸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