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早就聽說長安公園是打卡聖地,今天終於開園了,以後我們在家門口就能逛公園了!”家住西安市長安區萬景荔知灣的李女士興奮地說,得知長安公園開園,她專程帶著孩子來遊玩,優美的景色和豐富的遊樂設施讓孩子來了就不想回家了。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據悉,4月20日,長安公園正式開園,迎接各地遊客前來“打卡”遊玩。

華商報記者瞭解到,長安公園位於長安區常寧新區子午大道以東、城南大道以西、學府大街以南、錦湖街以北,是財政部第三批PPP示範項目、省市水土保持示範項目,是長安“全域治水 碧水興城”以及“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板塊,是古長安八水之一潏河生態景觀廊道的核心節點,將成為西安市民休閒觀光的全新目的地。

沿著潏河河道建起城南“綠肺”

消納了西安南郊大量建築垃圾

漫步長安公園,就像徜徉在山間河畔,微風徐徐,滿眼皆是清幽自然。

作為長安區景觀元素涵蓋範圍最廣的公園,長安公園以潏河河道景觀為主題,打造了集自然河道、山地風景和水景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園內設濱河、湖面、溼地、運動、專類花園、花谷、農耕七個功能區,著力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生態旅遊勝地、山水休閒樂園”。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公園以改善區域環境、建設城南“綠肺”為目標,通過對地形、地貌、水系的開發利用和修復,使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達到整體生態平衡。園內規劃了兩條景觀廊道,即以河、湖面、溼地為主題的水景廊道,以公園高地形成的山地景觀廊道。據工作人員介紹,山地景觀廊道主要以建築垃圾為材料,與湖底黃土拌合夯實、堆積而成,形成了子午山、茱萸峰等多個高點,不僅打造了高低起伏、移步異景的效果,更消納了西安南郊大量建築垃圾,實現了變廢為寶、自然生態。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此次正式開園的是公園一期

四種特色路線打造舒適休閒地

長安公園分兩期建設,此次正式開園的是公園一期。公園突出“植物造景”,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栽植喬木、灌木、藤本等200餘種,形成了多層次、多主題的立體植物景觀。同時,無恙花谷、岩石園、臺地花園、薔薇園等重要景觀節點,更是讓公園呈現出葉舞花飛、繽紛多彩的獨特自然風貌。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據瞭解,為體現公園文化長安、山水常寧、生態潏河的建設理念,以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時尚文化、體育文化、生態文化為出發點,正式對外開放的公園一期,建設有國際輪滑場、音樂廣場,已先後舉辦國內外音樂會、舞劇、音樂節近10場。

“園內的常寧博物館、多功能溫室、市民家庭休閒農場等近體驗場所,不僅展現了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魅力,還為大家提供了迴歸自然的活動場地。週末帶家人來逛逛,既欣賞了美景,又能感受古城西安的文化。”工作人員介紹道。同時,公園在不同節點設置了功能互補、風格各異的商業建築,主要有常來咖啡屋、濱水茶社等,滿足遊客休閒購物的需要,打造一座市民心中的理想公園。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根據遊客不同需求,園內設置了四種特色路線:環湖慢行步道,打造最美跑道;電車遊覽路線,為遊覽景觀節點提供便利;自行車運動路線,感受騎行的魅力;水上游覽路線,觀賞潏河兩岸風光。家人遊玩,日常晨跑,健康騎行……在這裡都能滿足。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據介紹,長安公園規劃設計有東、南、西、北4個主入口,園內設置4個服務中心,14個公廁兼售賣亭及2個立體停車場、3個生態停車場。目前開放東門和南門2個主入口、2個生態停車場及一期11個公廁,提供諮詢、導遊、接待等系列服務,全力滿足遊客遊園需求。另外,公園即將實現WIFI全覆蓋,紅外報警系統、智能停車管理系統和全園建立的綜合安保系統,讓舒適和安心始終陪伴大家。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美麗長安 建設生態宜居“公園城市”

華商報記者從長安區獲悉,2019年以來,按照“把城市建成山水相依、宜居宜業公園”的建設藍圖,長安區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抓手,加大民生項目支出,推進城市公園建設,31個公園建設全面啟動。2020年,長安區將按照“全域治水 碧水興城”要求,持續遵循“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理念,疊加生態、體育、休閒功能,融入商業、居住、大學城等資源優勢,尊重河道修復,展現自然景觀,建成平安公園、學府公園等31個公園,並建成5個以上鄉村郊野公園。

長安公園今日開園!周邊市民翹首期盼的“後花園”,它來了

4月20日,隨著長安公園的正式開園,長安區“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畫卷已徐徐鋪開。未來,31個公園的陸續建成開放,將會為“美麗長安”建設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不斷打造自然、生態、人文和諧共生的城市新景觀。

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