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負荊請罪 卻不知藺相如和廉頗最終下場

在小學和初、高中的歷史課本中,我們每年都會學到一些歷史典故,如晉文公的退避三舍,韓信的背水一戰,孫臏的田忌賽馬等。同時語文課本中的負荊請罪,也是深受大家喜歡的一個典故。

  負荊請罪是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由於諸侯之間的兼併戰爭和發展,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逐漸脫穎而出,併成了當時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原本七國實力相差不大,但在秦孝公時期,由於商鞅變法,秦國很快強大了起來,實力逐漸位居其他六國之上。

只知負荊請罪 卻不知藺相如和廉頗最終下場

  秦昭襄王時期,秦國的實力很強大了,這讓秦昭襄王有了吞併六國的野心,但是這個時候六國依然有著不俗的實力,所以秦國要滅掉它們絕非易事,秦國也不敢和六國或者其中的幾國同時交戰。

  在這個大背景下,發生了澠池之會。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要派兵攻打楚國,但他又擔心趙國會出兵幫助楚國,這會讓秦軍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局面,所以他約趙惠文王在澠池商談此事。

  澠池之會時,秦昭襄王依靠秦國的強大實力,對趙王是咄咄逼人,要求趙王為他擊缶,還要求趙王割讓五十座城池為他祝壽,幸好趙王身邊的大臣藺相如站了出來,據理力爭,使秦王沒有佔到趙王的一點便宜。藺相如維護了趙王的面子,使他和秦王處於同等地位,同時也捍衛了趙國的利益。

只知負荊請罪 卻不知藺相如和廉頗最終下場

  這讓趙惠文王對藺相如極其滿意,回去後將藺相如提拔為上卿,官職位居名將廉頗之上,但這讓廉頗十分不滿。廉頗是通過浴血奮戰才獲得了現在的地位,而藺相如功勳不及他的十分之一,僅憑一次聚會上的耍嘴皮子,就官職位居他之上,這讓廉頗十分不爽,所以廉頗想找機會教訓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此事後,就一直躲著廉頗,但藺相如這樣做,讓他身邊的人感到不解和不滿,因為藺相如的官職不比廉頗低,也沒必要如此害怕廉頗。藺相如問身邊人:“廉頗和秦王誰厲害?”身邊人回答:“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我連秦王都不害怕,怎麼會害怕廉頗將軍呢?他這樣做是為了趙國的利益。”

  “秦國之所以害怕趙國,是因為有他和廉頗在,如果他們兩人發生矛盾,勢必無法共存,這會損害趙國的利益,他這樣做是將國家的危難放在個人私利之前。”這些話傳到廉頗耳朵後,廉頗羞愧不已,他揹著荊條來向藺相如請罪,藺相如熱情接待了廉頗將軍,從此兩人冰釋前嫌,有了將相和的美談。

  廉頗和藺相如是趙國的支柱,有他們兩人在,秦國奈何不了趙國,趙國也一直是戰國時期的強國,但是趙惠文王死後,他的兒子趙孝成王就不會像趙惠文王那樣,重用和信任廉頗和藺相如了。

  長平之戰時,由於廉頗遲遲不能擊退秦軍,這讓趙孝成王對廉頗心生不滿,於是讓趙括代替廉頗率兵抵抗秦軍。對於趙王的這個不智決定,藺相如堅決反對,但是趙孝成王沒有聽從藺相如的意見,最終造成了趙軍長平之戰的慘敗,40萬趙軍兵秦軍名將白起坑殺,趙國也從此一蹶不振。

只知負荊請罪 卻不知藺相如和廉頗最終下場

  長平之戰後,趙國到了亡國的邊緣,幸好其他諸國出兵相救,才沒有使趙國被秦國滅掉。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年邁的藺相如在失意和悲痛中死去。藺相如的一生很輝煌,但人生的最後時光卻充滿了悲痛和苦澀。

  長平之戰後,廉頗又得到了趙王的重用,他率兵抵抗住了秦軍,同時還率兵擊敗了趁機攻打趙國的燕軍。

  趙孝成王去世後,他的兒子趙悼襄王又不信任廉頗了,他一上臺之後,就急忙要撤掉廉頗的兵權。他派樂乘去替換在外領兵的廉頗,這激怒了廉頗,他打跑了樂乘,但廉頗此舉也意味著他背叛了趙王,廉頗被迫逃到了魏國。

  廉頗到魏國後,一直希望趙王能重新將他召回,讓他繼續為趙國效力。趙悼襄王曾派使臣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能否為將。但趙國大臣郭開害怕廉頗回來後再次受到重用,威脅到自己,所以他賄賂使臣,讓其在趙王身邊說自己壞話。

  廉頗見到趙國使臣後,為了證明自己還能為將,特意吃了一碗飯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向使臣證明自己還有用,可以為趙國效力。

  但趙使回來後,對趙王說,廉頗飯量還好,但與他做了一會兒時間,就如廁三次。趙王聽後,知道廉頗老了,也就斷了再將廉頗召回的心思。後來楚王又將廉頗接到了楚國,廉頗也最終在楚國抑鬱而終。

來源:今日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