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白日夢想家》是一部由本·斯蒂勒自導自演的一部奇幻喜劇電影,該片於2013年12月在美國上映。

本·斯蒂勒是一名喜劇演員,因《拜見岳父大人》、《博物館奇妙夜》等喜劇而被觀眾所知。憑藉《白日夢想家》,2014年,本·斯蒂勒獲得第40屆土星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該片也獲了第40屆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提名。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經常做白日夢的膠片沖印部經理沃特,在女主角謝莉爾的鼓勵下,踏上一場人生冒險旅程,尋找“白日夢”,並與女主展開一場浪漫愛情的故事。

在我看來,《白日夢想家》是一部故事結構並不複雜但充滿正能量的電影,具有濃郁的喜劇色彩和日常生活氣息,通過荒誕的喜劇情節引發觀眾的思考。

本文將從影片的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這個三個方面來分析這部影片的與眾不同和帶給我們的啟迪。

  • 敘事結構:整體敘事方式細膩而富有想象力,故事情節跌宕起伏
  • 情感表達
    :多樣化的場景變換,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引發觀眾共鳴
  • 表現手法:虛擬與現實的對比,矛盾的人物形象,極易帶動觀眾情感
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1、敘事結構:一主一副兩條敘事主線,層層深入的敘事結構,獨特的敘事脈絡,迅速勾勒出整個故事發生的環境背景和人物情節

影片採用一主一副兩條線敘事線,敘事主線是一條明線,以男主尋找25號底片為線索展開,敘事副線是一條暗線,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線展開。 主線和副線相互交叉,在緊張刺激的主線之中穿插溫馨的愛情副線,男主和女主之前的愛情線推動了主線的發展,主線的發展也帶動了男女主人公愛情的進一步升溫。

① 敘事主線:沃特由白日做夢,勇敢追夢,到最終圓夢的心路歷程

42歲的沃特在《生活》雜誌工作了16年,日常工作是沖印雜誌膠片。沃特性格內向,愛情和事業都不如意,生日單調乏味之餘,喜歡做“白日夢”。遇見心儀的女孩不敢向前搭訕,只能通過做“白人夢”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因為性格懦弱,工作中也不如意,被上司批評時不敢反抗,只有在“白日夢”中才能對抗上司以獲得短暫的心理平衡。

直到有一天,公司被收購,所有員工面臨被裁員的危險。公司將出版最後一期雜誌,而沃特卻找不到攝影師強烈推薦用作封面的第25號底片。在裁員的壓力下,沃特不得不想辦法找回25號底片。在女主的鼓勵下,他踏上了尋夢之旅,僅有的線索是攝影師給他的一個錢包和三張底片。

沃特最終在喜馬拉雅山找到攝影師肖恩,也最終在肖恩送給自己的錢包中找到了25號底片,並將它交回雜誌社。雖然沃特仍然被辭退,但是經過這次尋夢之旅,沃特明白了生活的意義。

在我看來,這三張照片是導演巧妙設置的一個道具,照片無意間透露出攝影師的蹤跡,為沃特尋找攝影師指明瞭方向,同時也將三個無關的地方串聯到一起,推動了整條主線的發展。影片中的推理元素也充分調動了關注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將觀眾帶入到劇情發展中。

這段尋找25號底片的旅程,匯聚了全片最重要的看點,推理元素的妙用、實景拍攝的風光,融合成一場震撼人心的冒險,讓觀眾在充分調動思維與視覺的同時,感受到了“享受過程”的重要性。沃特最終回到了現實,也明白了不可能永遠活在自己的白日夢裡,終將有夢醒夢破的時候,也會有邁進現實的那一刻。

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② 敘事副線:沃特和謝莉爾的愛情是他踏上尋夢之旅的動力

沃特在職場碌碌無為,在感情上同樣是一個失敗者,42歲的他仍然單身一人。為了尋找另一半,他經常登錄約會網站。當發現公司新同事謝莉爾也是約會網站註冊用戶時,他鼓起勇氣發起約會邀請,卻因為自己因為背景空白而發送失敗。

在現實生活中,沃特因為性格內向也不敢和謝莉爾打招呼,只能在“白日夢”中和謝莉爾進行約會。在夢中他想象出了和謝莉爾的各種情節,但在現實中卻缺乏勇氣,沒有向謝莉爾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

因為要尋找攝影師,沃特不得不接觸謝莉爾,在兩人不斷的接觸過程中兩人互生好感。為了讓這段追愛之旅更加曲折,導演製造了許多小誤會,作為沃爾特遲遲不敢開口告白的原因。在一連串的誤會後,沃爾特鼓起勇氣,說出自己平日的幻想,最終抱得美人歸。

在我看來,《白日夢想家》中的愛情線帶有濃烈的奇幻氛圍,導演在影片中不斷穿插沃特想象中的畫面,增強了影片的喜劇效果,更體現了影片的浪漫色彩。正是沃特的無厘頭的想象,推動了他和謝莉爾的愛情發展,讓影片中的愛情線變得曲折離奇,在歡笑和誤會之中展現了愛情的多姿多彩,讓觀眾在欣賞影片的同時對愛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2、情感表達:多樣的場景變化帶來的視覺刺激使整個情節的情感表現極富張力,以小人物的酸甜苦辣觸動著觀眾的情緒,引發了觀眾內心深處的共鳴

《白日夢想家》是一部喜劇片,在給觀眾帶來笑聲的同時,也傳遞出略顯沉重的悲涼。影片表達了對陷入工作和生活困境卻又能夠把握命運的小人物的關注,以幽默的語言、不斷變換的場景把握住了觀眾的心理需求。

① 影片通過不斷變幻的場景營造出具有高度視覺衝擊和情緒張力的影像,給觀眾帶來視覺刺激,更能帶來情感的宣洩和昇華

《白日夢想家》的故事情節與場景的變換相結合,場景的變換推動情節的發展。沃特根據不斷出現的新線索尋找25號底片。影片以25號底片為線索,指引著沃特從美國都市轉到格陵蘭島,然後又轉到鄉村小鎮,最終到達冰島。沃特的旅程節奏飛快而又變化多端,能用到的交通工具從飛機、輪船到自行車、滑板,都用了一遍。

影片在城市景觀和自然景觀中不斷的變換,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城市景觀在影片中出現的不多,影片的大部分時間轉換在優美而奇幻的自然風光中。冰封的島嶼、洶湧的大海、噴發的火山以及雪域高原給觀眾帶來日常生活難以體驗的視覺盛宴。

影片場景的變換增加了影片懸念,每當觀眾想當然的以為沃特能夠找到底片的時候,導演總是來個一百八十度轉彎。當沃特即將找到攝影師尋得底片下落時,沃特收到裁員通知將他拉回了美國,當觀眾和沃特感到低落時,新的線索又將沃特拉到阿富汗。影片場景的變換和情節的不斷髮展始終將觀眾的觀影情緒始終維持在高位。

在我看來,影片最後沃特找到了那張25號底片是對沃特認真工作的肯定。沃特16年的辛勤工作沒有換來老闆的肯定,而短短10幾天的奇幻旅程,讓他明白了幸福其實就在身邊,只有努力的去追求才能獲得,而不是通過“白日夢”來獲得短暫的滿足。

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② 通過平凡小人物的酸甜苦辣表達情感,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白日夢想家》沒有選擇傳統好萊塢英雄主義類型的角色,而是塑造了鬱郁不得志的城市失意者。影片通過沃爾特的工作和生活展現了小人物帶笑的悲涼。

男主沃特並沒有出眾的本領,唯一拿的出手的特長只是滑板技術還不錯而已。工作處處受到老闆的壓制,收入不高,從他一絲不苟的記賬上可以看出每筆支出都需要精打細算。經濟上經常出現問題,甚至為了生存,賣掉了父親的鋼琴。

女主謝莉爾是一名單身母親,辛苦的撫養著孩子,也沒有什麼特長。從影片中可以看出,她工作也不如意,不斷的變換著工作,不能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這些角色,在觀眾看來並不是“成功人士”,而是一群城市失意者,都是小人物。他們和大部分的觀眾一樣,都是芸芸眾生之一,都是為了生活、為了愛情而奔波努力。正因為如此,影片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沃特“白日夢”何嘗不是他對自己所處的環境的一種抗爭和吶喊呢?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在生活或者工作壓抑之時,又何嘗不是通過白日做夢來消解內心的苦悶?

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隨著沃特追夢圓夢的過程,也會反思自己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或許也曾有過懷疑、幻想,也能夠隨著男主沃特一起找尋生活的本質。

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3、表現手法:獨特的鏡頭語言、矛盾的人物形象,在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又烘托出主人公的情感

影片以獨特的鏡頭語言,矛盾的人物形象,將喜劇元素和審美內涵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在嬉笑之餘引發觀眾情感的共鳴。

① 獨特的鏡頭語言強調了影片的喜劇效果

在人物表現上,通過面部特寫鏡頭的方式描述沃特心理。沃特掛掉婚戀網站客服電話後,鏡頭給出了沃特的面部特寫,隨著沃特的眼神轉向空中的鳥群,影片以慢鏡頭展示了鳥群轉化為謝莉爾的臉,隨後,以長鏡頭全景展現了沃特在公路騎行並且撞向落標。前一秒觀眾還沉浸在沃特的夢中,下一秒就現實打破,這種虛實結合、快速轉換的鏡頭語言帶來強烈的喜劇效果。

沃特在機場安檢時,影片以獨特的安檢影像鏡頭的方式展現沃特的經歷,當安檢員要沒收沃特的金屬笛子時,沃特與安檢員發生爭執,下一鏡頭直接切換到沃特被戴上手銬坐在桌前被審訊的畫面。這一過程中,影片鏡頭的運用巧妙又滑稽,在講述人物衝突的同時,又增加了喜劇效果。

影片的色調與劇情的發展相互配合,影片開始以冷色調為主,暗示了沃特生活的無趣與平淡。每當場景切換到沃特“白日夢”時,影片由冷色調轉換為暖色,意味著平和與希望。鏡頭採用黃金分割、垂直、三角式等多種構圖方式展現優美的自然風光,渲染了一種自由的氛圍,給觀眾一種賞心悅目的體驗。

在我看來,影片通過獨特而的鏡頭語言表現喜劇效果,鏡頭在虛擬和現實之間靈活轉換,富有獨特的結構感,實現了獨特的喜劇效果。

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② 矛盾的人物形象,強烈的反差引導觀眾找尋最終的答案

《白日夢想家》在奇幻的視覺效果和荒誕離奇的情節之外,塑造了一個自我矛盾的人物形象。從表面看來,男主沃特有點呆板,實際上他的內心極具浪漫主義和冒險精神。和很多平凡的人一樣,沃特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他的內心世界卻極為活躍。因為性格原因,沃特無法改變現實,只能沉迷於白日夢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內向深處渴望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英雄,能夠實現自由的生活、獲得浪漫的愛情。

在現實中沃特看似工作穩定,能夠在一個崗位工作16年而沒有換工作,但是卻與環境格格不入,對老闆敢怒不敢言,在“白日夢”中卻想對老闆大打出手。現實生活中的懦弱與白日夢中的勇敢,使沃特成為一個矛盾集合體,這也為他之後在現實生活中展現出另一面埋下了伏筆。

在我看來,正是沃特矛盾的人物形象實現了影片的喜劇效果,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帶來喜劇效果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的思考。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和沃特一樣,生活中充滿了理想,但是夢想卻難以照進現實。平凡的自己也想要通過一些“白日夢”來彌補現實無法實現的夢想。

從敘事結構、情感表達、表現手法解讀《白日夢想家》的獨特魅力

總結一下:

《白日夢想家》作為一部奇幻喜劇片,背後主題的凸顯無疑是成功的。影片的成功在於它圍繞最普通的夢想的主題和人人對美好的嚮往,著眼於小人物的成長,給觀眾帶來共鳴和啟迪。

平凡的我們和沃特一樣,都是“白日夢想家”,也都是生活的締造者和英雄。真正的美好事物一直就在我們身邊,缺的只是能夠發現它們的眼睛。有時做做“白日夢”並沒什麼不好,但更加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把白日夢變成現實的勇氣。

我們想要的生活,只差向前一步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