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對關羽趕盡殺絕?

笑口常開22



如果說劉備打贏了漢中之戰,這還不是對孫權的心腹之患的話,那麼,關羽北上進攻樊城,就是對孫權安全的極大威脅。而且關羽還一路高歌,節節勝利。

不過關羽的勝利之下,有巨大的危機。由於關羽個性高傲,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下屬越發傲慢。要知道這個時候劉備59歲,關羽61歲,曹操64歲,孫權才38歲,關羽傲慢是可以理解的。關羽水淹七軍後,曹軍投降了三萬士兵,南郡的供糧壓力增加。加上樊城大水雖然讓關羽大勝,但也使糧食供應更加困難,很多糧食都掉進洪水裡了。關羽對負責押運糧草的糜芳傅士仁說,回來要好好問責,嚇得糜芳傅士仁趕緊投奔東吳。要筆者說啊,關羽虎落平陽,活該。你關羽講義氣早年跟隨劉備四處奔波。要知道,糜芳可是劉備的大舅哥啊,哪怕人劉備再困苦,糜芳也是不離不棄的,結果你倒好,把你大哥的大舅哥也給逼走了。

這個時候,關羽又做了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因為後方供應糧草不到位,為了給士兵供應糧食,就搶了東吳境內的一個前沿糧倉,這下孫權打關羽都不需要藉口了。再加上關羽大有拿下洛陽的態勢,這樣下去,關羽日後還能給孫權好日子過嗎?

於是,孫權就果斷和曹操聯合,共同擊破了關羽大軍,關羽最終被孫權所擒。那麼孫權為什麼要殺關羽呢?我們不妨想想如果孫權不殺關羽會如何?

不殺關羽,無非就是把關羽軟禁起來。關羽雖然對下屬不好,但是對荊州百姓非常好,而荊州百姓對東吳很是不滿。如果劉備鼓動荊州人民來救關羽,這對孫權來說就麻煩了。

那麼,如果把關羽送給曹操呢?曹操巴不得你孫劉兩家大打出手,回頭分分鐘把關羽送回成都。關羽再殺回荊州,荊州人民和關羽裡應外合,也夠孫權喝一壺的。

孫權沒有選擇了,只能直接殺了關羽。

筆者可以想像,關羽死後,曹操劉備為之的哭泣聲。尤其是身在成都的劉備,彷彿開始了借酒買醉:“雲長,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讓我依依不捨的不止你的義氣。復興大漢的餘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我們總是分別回憶是思念的愁。在袁紹那頭效力時,我從未忘記你。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我多想讓你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你會挽著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我們坐在那小酒館的門口,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有趣的是,關羽一生或從未到過成都。


歷史的波瀾壯闊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孫權對關羽斬盡殺絕,縱然有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缺陷外,最主要的是孫吳對於荊州,那是勢在必得。為得荊州,孫權那是見神殺神,見鬼殺鬼,毫不心慈手軟。

就算是諸葛亮這麼一個完人鎮守荊州,機會來了,孫權也會痛下殺手。孫權關心的只是荊州,不會在意是誰在鎮守。

赤壁之戰後,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屯駐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所公安。

據《周瑜傳》記載: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劉備去見孫權,說:“你看看,我堂堂一個荊州牧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咱們都聯盟了,這事說出去對你面子上也不好看哦。”

周瑜一看就明白,劉備這是在打荊州的主意哦,就上疏對孫權說:“劉備看上去就不是善茬,具有梟雄之姿,再加上關羽、張飛這些熊虎之將,一定不會甘心久居人下。我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把劉備弄到吳郡來,為他建造宮室,多給他美女、奇珍異寶,讓他享受聲色之樂。再把關羽、張飛分開,各置一方,讓像我這樣有本事的人來控制他們並與之對戰,大事就可以妥妥的了。假如割讓土地資助他們,把這三人積聚在一個疆域上,恐怕是蛟龍得水,終究不是池中之物哦。“

說周瑜聰明吧,還真就是聰明,說他傻吧,還真有點傻。

曹操認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看出劉備非池中之物,周瑜也看到了,這是其聰明之處。

曹操對劉備還是不錯的,美女、珍玩恐怕也沒有少給他玩,但依然沒有拴住劉備的心。劉備還加入了董承的小組織,差點就把曹操給辦了。

周瑜不汲取曹操的教訓,還給孫權出這餿主意,致使賠了夫人又折兵,豈不有些傻哦。

雖然沒有史料記載,就是周瑜的主意,才把孫夫人嫁給劉備的,但從周瑜給孫權上的這道疏,多少可以看出其中一些貓膩。

曹操拴不住劉備,那麼,孫權、周瑜就能栓得住劉備嗎?

還是孫權心眼多: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對江東威脅很大,現在正是廣泛招攬英雄的時候,又擔心一時難以控制劉備,於是,沒有采納周瑜的建議。

當初,劉備在徐州被呂布擊敗投靠了曹操,程昱就說劉備是天下梟雄,不甘心屈居人下,建議曹操殺掉劉備。曹操也是因為“殺掉一人而失去天下人歸順之心”,沒有殺掉劉備,而是想把他軟禁起來。

池中之物,不困也會呆在池中,非池中之物,即便困在池中,那也是暫時的,一旦出現時機,就會沖天而去。如果能夠把劉備困得住,那也就不是劉備啦。

孫權明白這個道理,既然不能殺他,就做個人情,把妹妹嫁給劉備,恐怕孫權也清楚不會因此而困住劉備,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據《魯肅傳》記載: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

這也說得是劉備見孫權的事,劉備請求都督荊州,也是說劉備賴在荊州不想走。周瑜代表了多數將領、文臣的意見,不同意把荊州借給劉備,只有魯肅勸說孫權借給他,與劉備聯合共同對抗曹操。

據《漢晉春秋》記載:

呂範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

呂範也勸孫權趁機把劉備留下,不要再放他回去。魯肅說:“不可以。將軍您雖然神武,乃命世之主,但曹操的勢力絕不是掛的。現在剛剛得到荊州,恩德、信譽還沒有建立起來,就需要利用劉備來安撫荊州。這樣就增加了曹操的敵手,為我們增加了盟友,這才是上策哦。”

當初,劉備拜見孫權時,諸葛亮也堅決不同意劉備前往,說此行恐怕凶多吉少,判斷很可能被孫權扣留。但劉備認為曹操在北方是孫權最大的威脅,他暫時不會對自己下手。

這個事,後來劉備曾經詢問過龐統,周瑜有沒有建議孫權扣押自己。龐統曾經是周瑜的從事,恐怕這個餿主意就是他出的。龐統據實回答,說真有此事,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但各為其主,劉備並沒有深究龐統的責任。

權即從之。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孫權最終聽從魯肅的建議,曹操得知孫權把荊州借給了劉備,當時正在作書,大吃一驚,把筆都掉在了地下。

豹眼之所以詳細的介紹這個過程,是因為赤壁之戰前後,孫權、劉備結成了聯盟,但對待劉備及荊州問題上,孫權集團內部存在很大的分歧。

儘管最終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但絕非是孫權、魯肅想放棄荊州、偏向於劉備,而是認為劉備的存在對於孫吳更為有利,僅僅是權宜之計。

荊州是孫權命脈所在,孫權自始至終就沒有放棄荊州的打算。這一點,劉備、諸葛亮、關羽卻沒有充分地意識到,一直存在於孫劉聯盟的幻想中。劉備也始終認為只要曹操存在一天,孫權就不會與他翻臉。

劉備不會相信孫權能念及舊情,但他認為孫權離不開他,不會對鎮守荊州的關羽斬盡殺絕。劉備過度解讀了唇亡齒寒的道理,無視在核心利益上寸步不讓的道理。

之後,孫權把堅持孫劉聯盟的魯肅派駐在荊州前沿陣地,與關羽直接面對面,這也是很高明的決策。

後備西圖璋,留關羽守,權曰:"猾虜乃敢挾詐!"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

後來,劉備入川,把關羽留下鎮守荊州。

孫權大怒說:“劉備這個狡猾的傢伙居然敢欺騙我。”

原來,孫權與周瑜謀劃取西川,劉備百般攔阻,最後卻自己搶得了西川。

在劉備取西川的過程中,關羽就與魯肅齷齪不斷,多次發生疑忌,相互攻伐。但魯肅還是從大局出發,維繫孫劉聯盟的存在,總以友好的態度安撫關羽。

在這個時段,關羽是主動挑起事端,想賺孫權的便宜,但魯肅還是容忍下了。如果換作是其他將領,恐怕早就幹上了。

據《三國志·文聘傳》記載:

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關羽鎮守荊州,不僅與魯肅摩擦不斷,還與曹魏守將江夏太守文聘、襄陽守將樂進多次交戰。文聘也因為與樂進聯手在尋口擊敗關羽得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還在漢津燒燬了關羽的輜重,在荊城燒燬了關羽的舟船。

從這些戰事看來,多是關羽主動出擊,雖然關羽並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但可以看出關羽決不甘於呆在荊州毫無作為。

按理說,劉備率先入川,諸葛亮、張飛、趙雲全部隨即入川,在此情況下,關羽獨自能夠把荊州守住就不錯了。但關羽自負天下英雄,看誰都是鼠輩,不放在眼裡。

或許關羽認為,劉備能取得了益州,他也想在荊州做出一番大動作來。

劉備心比天大,關羽比劉備心還大。

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

劉備得到益州後,孫權看到劉備成了氣候,心急眼熱,就讓呂蒙帶兵把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給佔據了。

關羽眼睜睜地看著也沒有任何辦法,劉備只得帶領五萬精兵趕回公安,準備與孫權大幹一場。

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

劉備同時派遣關羽帶領三萬人馬,進駐益陽,與魯肅對峙,準備與孫權開戰。

魯肅看到大戰一觸即發,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只有便宜曹操。於是,魯肅決定邀請關羽相會,各自將士全部在百步之外的地方駐紮。這就是所謂的“單刀赴會。”

史書對於這個橋段記載很多,的確是劍拔弩張,驚心動魄,最終魯肅還是讓關羽啞口無言,無以作答。

並非關羽不善辭令,實在是劉備一邊並不佔理。

當初魯肅力勸孫權借荊州給劉備,關羽卻不承認是借的,認為有德者居之。都清楚這個有德者是啥個意思,不就是憑拳頭說話嗎?

好吧,既然如此,我們佔據了南三郡,你就來取好啦,誰怕誰哦?

關羽自然是無話可說。

就在此時,曹操插了一槓,取得西涼之後,又取得了漢中。劉備害怕曹操趁機取蜀中,不得已與孫權湘水劃界,把長沙、桂陽讓給了孫權,孫權也就沒有強行再佔據零陵。

但孫權跟當年借荊州一樣,也只是權宜之計,絕不會就此放棄對荊州的訴求。

因為荊州對於孫權來說,那是咽喉所在。孫吳偏居一隅,如果沒有荊州作為屏障,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佔據著荊州就是對他極大的威脅。

對於荊州,孫權是勢在必得。

但劉備集團,沒有足夠的勢力經營荊州,還不想主動放棄這個戰略要地。因此,孫劉聯盟在赤壁之戰後,必定是貌合神離。

《新三國》裡有段曹操學狗叫的橋段,就很有意思。

赤壁之戰戰敗後,許多將領就勸曹操整頓軍馬捲土重來。但荀彧卻一本正經地說:“現在的荊州就像一根骨頭,孫權、劉備就像兩隻狗。如果你去取的話,他們就一起來咬你,如果你不取,他們就會自己打起來。”

曹操還趁機“汪汪汪”叫了三聲。

這個故事還有待於考證真偽,但的確非常形象地反應了當時的形態。曹操沒有再取荊州,就是讓孫劉兩家自己打起來,漁翁得利。

歷史的史實也佐證了這一點,關羽在荊州與孫權摩擦不斷,曹操最後漁利頗豐。

劉備、孫權都死死咬住荊州不放,最終孫權趁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機會,徹底收復了荊州。

奪取荊州,是孫權既定目標,只是在不同時期採取的策略不同而已。不管是周瑜、魯肅、呂蒙還是陸遜,誰也沒有絲毫放棄荊州的打算。

劉備、諸葛亮、關羽對此認識不足,這怨不得孫權。

之所以孫權對關羽趕盡殺絕,絕非因為孫權忍受不了“虎女焉得嫁犬子”的屈辱。

孫權能夠把妹妹嫁給劉備以維繫孫劉聯盟的存在,還會在意關羽不肯嫁女兒給孫權之子嗎?那也太小看孫權的氣度和謀略啦。

關羽是天下英雄,孫權也服氣得很。孫權在作出進攻荊州的決策時,絕不會說“不要傷害了關將軍”。

能夠不擇手段斬殺關羽就很不簡單了,誰還敢下達命令要捉活的?

豹眼認為,孫權要的是荊州,而非一定要對關羽斬盡殺絕。但要取荊州,必須擊敗關羽才行,否則,關羽肯把荊州讓給孫權嗎?

能夠奪回荊州就不錯了,孫權豈能還顧惜關羽的性命?

漢末諸侯爭霸,此時大局已定,天下所有英雄已經各有其主,不再是籠絡人心的時候。不投降就殺無赦,即便投降也未必能夠倖免。如果關羽再遇到曹操,恐怕結局一樣,不會再讓其隨便就走了。

孫權對關羽趕盡殺絕,跟趁機取得荊州一樣,都是勢在必得,沒有任何可以通融的地方。關羽絕不會主動投降曹操或者孫權,其結局只能如此。


豹眼看歷史


歷史上關二爺,集忠義於一身,赤面長髯。 被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追捧,被封為關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至於孫權對關羽斬盡殺絕,我也抒發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關羽為人太傲了。

前期關羽跟隨劉備,東北西走。雖然戰績不錯,但是跟隨的大哥幾乎無立錐之地,被曹操俘虜後,感念曹操舊恩,華容道放曹操一條生路。這時我們看二爺已經還清了所有人情。之後的他沒有忌憚,很快達到了人生巔峰。

1魯肅索要荊州,關雲長單刀赴會。稱東吳為江南鼠輩。可見其中的傲氣。

2關羽鎮守荊州,聽其子關平說馬超來降之前與張飛大戰不分勝負。二爺自己覺得已經天下無敵,遂寫信想入川和馬超比武。軍師諸葛亮做書一封,大讚關羽。關羽將書信傳於眾將傳閱。使關羽自傲的性格更加。

3關羽拒絕孫權為收復荊州所提出的結親,並說虎女安能配犬兒。試想一下,二爺就算你不同意,也不能說出這樣鄙視對方的話,如果能說出這樣的話,根本就是沒把對方放在眼裡,更是一種自傲自大的表現。

4水淹七軍,將於禁前來救援的部隊全部殲滅,包圍樊城,刮骨療毒,威震華夏,打得曹操想遷都避免關羽的鋒芒。我們說這時候關羽的傲勢和已經到達巔峰狀態,以這樣所向披靡的態勢,沒有部隊敢和關羽正面交鋒。

5這時的關羽的氣勢,已經讓孫權和曹操感到畏懼和震顫。加上呂蒙和陸遜在對關羽方面,一直保持讓關羽高高在上的狀態,自己扮演卑微和畏懼的態勢以驕其心。使關羽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會做出白衣渡江的舉動

孫權為什麼要殺關羽,如果把關羽壓到面前。關羽會很不屑孫權,孫權沒必要自討沒趣。如果你孫權將關羽放回妹夫劉備那邊,這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以二爺的性格,一定會打你,目的是割下你等鼠輩的人頭,孫權也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你以絕後患

以上僅代表本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