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敲响警钟 对中国一定是坏事吗?

2020年4月20日,这个日子注定将在世界金融史上留下印记。

这一天,全球原油市场三大基准价格之一——美国西得克萨斯州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行情:5月份到期交割的WTI价格跌幅超过300%,收于每桶-37.63美元,盘中最低时一度下探到每桶-40.31美元。

油价跌入负值,为纽约商品交易所1983年开设轻质原油期货交易以来首次出现。按照20日收盘价,投资者如果对5月份交货的西得克萨斯州轻质原油期货进行实物交割,卖方不仅不能收取费用,每桶原油还要“倒贴”37.63美元。

出现卖家倒贴钱这样的奇观,一个直接的原因是,5月份合约到期交割的日子就在本周二(21日)。如果到期后继续持有合约,就面临着实物交割。但如今美国各大油仓已经接近满仓,加上美国疫情引发的交通物流不畅,使得原油很难外输或储存。交易者出于这一担心抛售5月合约,导致价格崩盘。

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停滞,导致原油需求量暴跌,无人接收马上到期的合约。于是,5月合约便成了“烫手山芋”,贴钱平仓成了唯一选择,就这样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的暴跌”。

尽管到周一(20日)收盘,纽约市场6月合约和伦敦市场布伦特原油期价仍然在每桶20美元以上,但警钟已经敲响!纽约股市10天4次熔断还历历在目,“负油价”的惊人剧情又上演,这再次提醒世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正在加速显现。

例如,石油需求端萎靡,首当其冲的是石油企业。有分析称,疫情可能造成美国石油行业中小企业的大片破产。周一(20日)下午,美国得州一家做石油压裂器材生意的企业高层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是4000万美元,而现在每个月能达到50万美元的收入已经谢天谢地了。他还说,现在公司只能靠政府补贴才能度日,客户的裁员数量高达60%。令市场恐慌的是,如果出现中小企业破产潮,能源产业或将遭遇多米诺骨牌效应,并传导到更多产业链条上,将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可见,市场更深层的担忧来自于对疫情走向的不确定性。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所指出的,当务之急是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别是通过增加医疗支出,以增强医疗部门的能力和资源,同时采取措施减少病毒蔓延。只有有效控制住疫情,谈经济恢复才有基础。

正因如此,在确诊病例逼近80万、死亡病例超4万的背景下,美国政府近日公布的5月1日起分阶段“重启美国”的复工计划遭到多方质疑。美国顶级传染病学家福奇20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坚称,除非病毒受到控制,否则经济无法复苏;如果操之过急,抗疫努力会功亏一篑。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之下,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面临发展困境。阿根廷经济部长古斯曼日前表示,阿根廷处在“事实违约”状态,目前无力偿还债务。如果经济继续停摆,阿根廷是否会成为疫情中第一个“倒下”的国家引发外界担忧。与此同时,印度等国担心疫情防控措施会造成低收入者的生活更加窘迫。不幸染病危及生命,“手停口停”关乎生计,这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来说,是一道近乎残忍的选择题。

病毒无国界。过去几个月,它以巨大的破坏力证明了这一点。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日称,“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这表明,不论是防控疫情还是挽救经济,全球合作刻不容缓。

网友们直呼活久见,“买油桶送油”、“水比油还值钱

特朗普立马说美国将研究购买最多7500万桶石油,以补充国家战略储备,但前提是国会批准这笔资金。

那么,原油期货价格进入“负时代”,对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该如何做出应对?

1、这是石油行业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简单点说,发生这一难以置信现象的最直接原因,疫情让市场需求枯竭,原油供过于求,产量太多需求太少,现在囤在手里卖不出去了。而且,之前还在趁低油价囤石油的,也囤不动了,没有地方放啊。

知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告诉刀哥,由于生产石油的一方不想停下机器,而之前低价储备石油的一方已经能力见顶,所以就出现了价格上倒挂——产油的贴钱求着买油的,继续再买点。

实际上对于“负油价”的出现,业内早就有所警告。

《华尔街日报》前几天就刊文指出,随着全球各地的原油储存空间正在被迅速填满,在存储空间不足的地区,生产商可能很快就会被迫贴钱给买家,原油价格便会出现负值。

全球最大的期货和期权交易市场——芝商所甚至已经为此紧急重新编写交易软件,以便处理能源相关金融工具出现负价格,没想到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敲响警钟 对中国一定是坏事吗?

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截至4月10日前的一周,美国原油库存激增1920万桶,现在原油总库存已创2017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但与此同时,美国的炼油活动却降到了2008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也就是说,美国正在存越来越多的油,油厂、油轮甚至连输油管道里都存满了油。这些原油需要更多的加工才能用于不同的生产活动,但因为疫情导致生产停滞,这些原油现在只能呆在输油管道里,无处可去。

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此前3月份俄罗斯和沙特等国的石油产量之争。起因是俄罗斯拒绝参与沙特等国提出的协同减产计划,沙特随后下调了油价并提高了原油产量,导致全球油价陷入下跌旋涡。最终在4月12日,由美国牵头,23个石油主要生产国达成减产协议,从5月1日起,每天减产970万桶。

但这个减产来得太晚,减产力度也远不及疫情导致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降。一些人估计,全球石油需求在以每日数千万桶的速度下降。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市场油价实际上一直在下跌。

3月30日,米德兰的西德得州中质油现货价跌至每桶略高于10美元,当地西德得州高硫原油现货价跌至每桶7美元左右。4月1日,哈迪斯蒂的加拿大西部精选原油现货价跌至每桶略高于8美元,这是一种加拿大的重质油,通常通过管道或铁路运输到美国墨西哥湾和中西部地区进行精炼。最近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公司对怀俄明州的沥青酸原油出价甚至低于0美元。

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敲响警钟 对中国一定是坏事吗?

一些业内人士非常悲观的预计:只要疫情导致的世界范围内原油需求没有恢复,油价就看不到提振的希望。尤其是石油能源头号消费大国——美国,居家令让美国人的汽车都在家里趴窝。

但也有一些分析师指出,随着各国减少石油产量,油价下跌的速度可能会放缓。根据最新信息,为了能实现最新签署的减产协议,俄能源部已要求国内石油生产商在2月日均产量的基础上减产约20%。再加上美国和挪威等国也减产,全球石油总产量将每天减少2000万桶。

另外还有一些专家看到了来自中国的一线希望:随着中国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原油的消费量有望慢慢恢复。

2、“负油价”,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刀哥问了一些专家,普遍认为如果单从石油价格和储备来看,对中国是好事情。但是,油价毕竟跟工业生产等多领域有密切联系,包括股市等,所以引发的复合效应还需要观察。

有几个问题,刀哥觉得需要明确。

首先,现在的“负油价”不代表大家以后加油免费,而且还给你倒贴钱。

跌至负值的只是马上到期的5月份轻质原油期货合约,不是原油现货价格。从市场反应来看,北京时间2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扩大跌幅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现报21.6美元/桶,日内跌超15%。WTI原油6月合约跌超40%,跌破12美元/桶。

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敲响警钟 对中国一定是坏事吗?

中国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4月28日24时开启,据测算,截至4月20日,原油综合变化率-7.4%,预计对应下调幅度245元/吨,但本轮大概率将触发保护机制而不作调整。

因为,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油价将不作调整。未调整部分将按照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此前的4月15日,由于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油价不作调整,这也是连续第二次不调整。

其次,不必过分夸大这次“负油价”现象,可能实际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业内资深专家告诉刀哥,一般情况下出现“负价格”是不可想象的,美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它的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像我们国内设计的就相对合理一些,有一个强制“平仓”的机制,到一定价格想平仓的都可以出去。而美国这个就属于想出去的都出不去了。

专家普遍认为,主要还是大家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一种恐慌心理,尤其是对需求的巨大影响,因为整个交通运输业占石油需求的60%,再加上产业收缩导致对石油需求出现比较大的降幅。

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敲响警钟 对中国一定是坏事吗?

大家想把手中近的“持仓”卖掉去买长期的,一些5月份合约进入交割月,就发生了类似于踩踏的事件,其实大家如果排好队就没事。对远7月的价格影响应该没有那么大。

第三,对于中国来说,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或高于13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或上调。也就是说,40美元就是地板价了,低于这个价钱国内的油价就不调整了。

但是,现在极端行情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我们国内油价是否还坚持一直不调整?由于我们的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能源价格相关度较高,如果国际油价比较低,咱们国内的油价不跟着进行调整,那对于咱们国内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来说是不利的,也不利于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在油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该做出什么应对?

最简单的就是四个字,“加大储备”。

林伯强告诉刀哥,趁着低油价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加强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能力,扩大我们战略储备。简单说,就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一方面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能打动经济,另一方面低价买进原油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只要能储存得了。

目前,我们的石油战略储备标准是够90天使用,能不能改成120天呢?可能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然,储备石油并不像储备一般货物那么简单,不仅需要建造相关设施,还需要有维护和一定的储备条件。所以,储备起来是有一定成本的。这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际油价下降将大大降低进口成本,肯定符合中国的总体利益。中国每年的原油进口量已经突破5亿吨,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70%并仍在继续增长。从石油储备量上来讲,国际能源署(IEA)设定的一国石油储备安全标准线为90天,即要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一国的石油储备量需要达到过去一年90天的进口量。

史无前例的“负油价”敲响警钟 对中国一定是坏事吗?

这意味着要达到安全范围,中国的石油储备需达到7.43亿桶左右。近年中国在原油储备方面投入较大,原油储备能力已超过3亿桶,但是仍然相对不足,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短期内,积极扩大进口是最现实的选择。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油价出现过三次暴跌。从历次原油价格下跌的情况看,油价在低点持续的时间都比较短,我们应抓住时机,调整进口和国内生产比重,在相对较低的价格上扩大进口。

由于短期内大规模提升战略储备空间不现实,可以考虑利用民营商业储备、大型油轮、炼厂库容等设施,提高进口原油的储备能力。

有一些专家认为,在此之前谁都没想到这么低油价的行情会持续这么久,我们国家现在的石油库存应该是差不多存满了,也没有地方放了。而且这个石油储存能力的建设不是说一朝一夕就能扩建的,短期内很难大幅度提升的。

在中期内,继续加快国内石油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国石油公布的报告,我国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将石油战略储备量提高至5.03亿桶。油价下跌为大量购入、实现储备目标提供了良机,我们应该做好规划,继续扩大在石油储备、管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把握战略主动性。

当然,我们也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就是不可能我们每一桶油都是在最低点买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