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編的“警察”,抓賊、防火樣樣都行!

“北京有朝陽大媽,內江有甜城義警。”


四川內江的這支“義警”隊伍,已有2000餘名隊員。他們來自不同崗位,卻身著統一的紅馬甲,活躍在內江大街小巷,開展巡邏、宣傳、調解糾紛等工作。


義警究竟是個什麼“警”?


40多歲的老李說,加入這支隊伍,圓了他兒時的夢。


不在編的“警察”,抓賊、防火樣樣都行!


一把“傘”彌補警力不足


許多人兒時都有一個警察夢,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市民老李沒有想到,40多歲還能成為一名“義警”。在他看來,自己雖然不是正式在編的警察,但“在公安機關的領導下,職責跟正式警察差不多”。


內江市市中區公安分局2019年12月1日組建了“甜城義警”隊伍,2000多名義警和老李一樣,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群眾。他們義務奉獻自己的時間、技能,協助民警做好治安防範、矛盾化解、便民服務、警民溝通等工作。


“義警的出現,緩解了警力不足的問題。”市中區公安分局介紹,為解決警力有限的現實問題,內江公安機關在全國創新探索開展“傘狀+警務網格”工作,搭建以公安機關為主幹、多元主體為骨架、協作機制為支撐、警務網格為基座的立體化多元治安防控體系。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把全民參與警務工作的護民傘、愛民傘。最大的優勢就是能調動普通老百姓的積極性。”


抓賊、防火,樣樣都行


“甜城義警,可以是小區裡的樓棟長,也可以是熱心的大媽大爺,還可以是寒暑假在家的大學生,只要有一顆參與社會治理的心,經公安機關審核後,都能成為義警。”


事實證明,這支特殊的社會治理力量,在參與社會治安治理、疫情防控、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等各項工作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警官,最近有個行跡詭異的陌生人,常常在我家樓下打望。”今年2月,玉溪路派出所民警根據義警張大姐提供的線索,抓獲了一名網逃人員,張大姐也因此立功受到表彰。


通過建立“甜城義警”,使得有參與感、正義感、服務感的群眾參與到社會治安防控工作中。在內江警方看來,義警協助民警抓獲網逃,充分證明了他們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不在編的“警察”,抓賊、防火樣樣都行!


4月9日上午,市中區永安鎮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抽調組建了一支由50名村民組成的“義警摩巡隊”。隊員付沛麗說,“雖然參加摩巡隊沒有任何補助,油費都得自己承擔”,但想到能為家鄉平安建設做貢獻,她覺得非常榮幸。“我這段時間,經常騎著小摩托去巡山,一發現有可能引發山火的異常情況,就立即報告派出所。”


紅馬甲戰“疫”


張曉梅是市中區翔龍社區的黨委書記,她也是一名義警。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返崗一線,和社區幹部、網格員、居民小組長組成義警小隊,協助公安民警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居住在晏家灣社區的義警小張,在疫情期間發現轄區一家燒烤店悄悄營業,多人深夜聚餐。她隨即將此情況報告給玉溪路派出所。當晚,民警及時趕往現場,對該燒烤店的行為進行了制止。


“因為警力有限,以前我們無法做到對轄區情況24小時全面掌控,但現在不同了!”玉溪路派出所副所長呂劍說,分佈在各個社區的義警正在發揮作用。


疫情期間,義警們還紛紛利用小喇叭、微信群等,廣泛參與防疫知識、法律條規的宣傳。身著印有“甜城義警”字樣紅馬甲的他們,與輔警、民警頻頻亮相城市大街小巷,深入開展治安巡邏,提高了市中區轄區的見警率,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


刑事治安總警情降了16%


經過不到半年的探索和實踐,“甜城義警”已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鬆散組織到嚴密網絡,義警的身影在轄區無處不在,成為市中區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不在編的“警察”,抓賊、防火樣樣都行!


義警促進了市中區社會治安狀況好轉,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顯著提高。自2019年12月組建以來,義警累計協助公安機關破獲盜竊案件4宗,今年一季度,全區刑事治安總警情同比下降16%。


當尋常百姓被賦予義警身份後,在參與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中找到了社會歸屬感、提升了自身價值,同時也共享了平安。


義警張曉梅說:“穿上義警衣服後,會有一種責任感;幫助別人後,會有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