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學者譯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醜的觀念也就出來了。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惡的觀念也就產生了。"有"和"無"互相對立而產生,困難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長和短互相比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對照才有分別,音和聲由於對立才顯得和諧動聽,前和後彼此排列才有順序,這是永遠如此的。因此,有道的人用"無為"的法則來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讓萬物興起而不加倡導,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撫育萬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勳而不自我誇耀。正因為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就不會失去。

世間萬物生生滅滅,千變萬化,精彩紛呈,從未停歇。拋開人類社會,這個世界有真假、善惡、美醜嗎?有人說,有的。看,草原上有一群動物在吃草,這是真的;五隻大象護著一隻小象行走,這是善的;雄鹿為贏得雌鹿青睞,正展示它健壯的鹿角,這是美的。地上有幾片乾枯的樹葉,不,那不是樹葉,是枯葉蝶,"樹葉"是假的;一群羊被獅子追趕著,一隻小羊沒能跟上羊群,被獅子咬住了,此刻在羊的心裡,獅子是惡魔;雌畫眉沒有選擇那隻叫得難聽的雄畫眉鳥作對象,它(她)覺得它(他)真醜。是的,眼前的這番景象,真假明確、善惡分明、美醜立判,自然界遍佈真善美和假惡醜。可是,真假、善惡、美醜究竟是什麼?眼前的這番景象真正告訴了我們什麼?活著,是活著,所有真假、善惡、美醜的存在的原因都是活著,有利於活著是評判真假、善惡、美醜的唯一的標準。

活著就是存在,存在就是活著。從自然生物到自然非生物,從自然生物再到人,萬物都追求活著,萬物都追求存在。不以活著、不以存在為根本尺度的真假、善惡、美醜都沒有意義。人是高級動物,是精靈,以人為中心的真善美是無數假惡醜犧牲的結果,假惡醜是真善美的母親。

存在就是變化、就是否定、就是對立。善惡、美醜、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圍繞著人的生存而展開的這些概念,程度有不同,其本質是一樣的,中間沒有明確的分界線。它們伴隨著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永恆不變;伴隨著事物的消亡而消亡,不留痕跡。

當我們深入理解了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自有其內在的規定,自有其自然的規律的時候,聖人治國當然要明白事物內在的屬性和規律,順著事物的本性,不為不言、不始不有、不恃不居,自然而然推動社會的發展。

這裡的六"不",絕不是老子教我們什麼都不做,而是要我們明白萬事萬物的最根本規律一一變化性、對立性、統一性,並以此為基礎,順著事物的內在性質,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恰到好處地治理天下。無為而治要優於有為而治,原因通常或者說幾乎是這樣的情況,有為而治破壞事物的內在性質、破壞事物的內在規律,無為而治則相反。這裡的無為是遵重事物本性的有為,這裡的有為是人自以為有智慧,比萬事萬物本身還懂得它們內在的發展變化,主動的、積極的、自以為是的對事物的發生發展干預和左右的作為。無為而治要難於有為而治,因為無為而治的前提是治理者必須對事物的內在規律有深刻的洞見,有清晰的認知,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智慧是一個好東西,但運用不當則禍害無窮。深入瞭解事物的本性,充分尊重其內在的規律,順勢而為,不自作聰明,勇敢的做符合事物內在規律的事情,時刻關注事物的發展變化,在規律上面,則順勢利導,不在規律上面,則糾偏糾正,如此,國家興、蒼生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