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北大講課的魯迅,因滿身補丁被嘲笑,幾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他學貫中西,見識廣博。除此之外,他還非常的“多才多藝”。如今北大的校徽,就是他設計的。我們小時候上語文課,總是會讀到很多署名“魯迅”的課文,也知道他寫過《狂人日記》、《孔乙己》和《祝福》等大作。

首次在北大講課的魯迅,因滿身補丁被嘲笑,幾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因此我們印象當中的魯迅,就是一個嘴上留著一撮​小鬍子,“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高級知識分子形象。但是,實際上有的時候並非如此,他也會因為穿著破爛,講話有口音而被學生們嘲笑。不過,當學生們領略到他教學的風采時,心中就只剩下仰慕了。

一、“橫眉冷對千夫‘笑’”的魯迅先生

1920年,魯迅先生受其弟周作人和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學給學生們講《中國小說史略》。結果剛他跨進教室,就惹來了學生們鬨堂的嘲笑。因為他穿了一件打補丁的藍布長衫,脅下夾一個布包,右耳彆著一根鉛筆就進來了。

當時的北京大學可是新式學校,教授們就算不穿西裝、打領帶,好歹也會穿一件沒打補丁的長衫吧?所以,學生們哪裡看得慣魯迅這樣的“鄉巴佬”教授,當然要鬨堂大笑了。

不過,嘲笑歸嘲笑,魯迅一開口,你以為大家就不笑了嗎?錯!魯迅一開口,大家笑得更厲害了!原來魯迅講話有濃重的紹興口音,再加上他言辭犀利,嬉笑怒罵的講課風格,讓同學們一聽就炸開了鍋,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首次在北大講課的魯迅,因滿身補丁被嘲笑,幾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但是,魯迅先生完全不慌不忙,當時心中可能默唸著果戈裡的那句名言:“你們在笑什麼?你們在笑你們自己!”等到學生們都笑完了,他又淡定自如地接著講。句句鏗鏘,擲地有聲。因為他講課的視角新奇,觀點前衛大膽,且有理有據,令人折服。從此,北大的同學們看到魯迅先生時,眼底就只剩下仰慕的目光了。

二、教育家魯迅先生

過去我們只知道,魯迅先生長於“罵人”,但是並沒有關注到,魯迅先生其實是更長於教育的。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魯迅先生棄醫從文,從日本回到國內後,28歲起就開始擔任杭州市與浙江省師範學堂的教員,當時教的是生理學跟化學。

1910年,魯迅先生又擔任紹興中學堂的教員、監學。兩年之後,擔任教育部教育司第一科科長,開始研究古碑、金石文物。從1917年至1925年,魯迅先生一直擔任教育部僉事,主管文化與藝術方面的事務。

就是這一段時間裡,魯迅先生到北京講過課。並且也是在這一段時間,魯迅先生創作了《狂人日記》等優秀作品。後來,魯迅先生又先後趕赴夏門,擔任廈大的國文系教授,再轉入中山大學任教。

我們從魯迅先生的這些經歷就可以看出來,他一生中有長達十七年的時間,不是在教書,就是在做與教書育人相關的工作。所以,什麼樣的局面他沒有見過,又怎麼會害怕北京大學的學生們嘲笑呢?

首次在北大講課的魯迅,因滿身補丁被嘲笑,幾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話說,原來魯迅先生生於清朝,長於民國。小時候上過私塾,進過南京水師學堂。二十一歲的時候,被公派到日本留學。兩年之後,進日本仙台醫院學醫。在那兒,他認識了對他一生中影響至深的“藤野先生”。從此以後,他一生都以“藤野先生”為自己的榜樣。

魯迅先生在1926年作了一篇回憶錄,就叫《藤野先生》。當中記錄了他在日本求學期間遇到的一個好老師——藤野嚴九郎。

在這篇回憶錄中,藤野先生也是一個不修邊幅,並且會經常“糊塗得忘記打領結”的老人。冬天只穿一件外套,顯得十分“寒磣”,但是他治學卻非常嚴謹。從這些描述來看,魯迅先生一直都是以這位老師的形象為榜樣。他當初在北大講課的時候,給北大學生們的印象,就和藤野先生差不多。

當初魯迅先生和他在仙台的同學們,看到藤野先生的穿著也發笑。所以,北京大學的學生看到他發笑,他並不會感到意外,更加不會生氣。

三、魯迅先生為什麼受學生愛戴

魯迅先生常年從事教育工作,最關心的是對兒童和少年的培養。他認為,教育要從幼兒和少年開始抓起來。對於少年人,他們犯了錯誤,只要細心的指導,就可以讓他們將來走上坦途。

首次在北大講課的魯迅,因滿身補丁被嘲笑,幾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所以他對學生們的心理,是能很好地把握的。講課要怎麼引人入勝,說什麼樣的話學生們才容易接受,他都清楚。另外,魯迅先生一邊通過小說作品揭露當時社會的一些弊病;另一方面,還親身深入到教育實踐工作中去,關注下一代的成長。

對於家長管教子女的方式,魯迅先生既反對“黃金棍出好人”;也不同意家長對孩子完全的放縱與寵溺。

他前半生一直在向藤野先生致敬學習。教書育人一絲不苟,傾盡心力。對於陳腐、落後的社會觀念,他大膽地指出,尖銳地批評。1925年,他還因為支持進步學生的活動,和同學們站在一起,結果還被革職,最終引發了一場官司。

學識淵博的魯迅先生,總能把一些看似刁鑽的道理,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們聽,而這也是他深受學生們喜愛的原因。

首次在北大講課的魯迅,因滿身補丁被嘲笑,幾分鐘後教室鴉雀無聲

那個時候的學生,看魯迅先生的白話文,不像現在的學生那麼吃力。只要能夠親耳聽到他講話,很多東西理解之後,就十分容易記住了。再加上魯迅先生知識面廣,跨醫學、生物學、化學和文學多門學科,縱貫古今,又“會講故事”;當時的學生,有幸聽到他講課,只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結語

魯迅先生因為穿著破爛,講話帶有地方口音,遭到了北大學生們的嘲笑。但是他的敏銳的思想,與淵博的學識,就是他最乾淨的外衣。作為近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讓北大的學子們深深折服。因此,他們很快就變得鴉雀無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