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有些家長總是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該管的時候反而慣著。”這是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在育兒節目中,總結現在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存在的問題。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我曾經見過一個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為了要把路邊的一個遊樂場的射擊遊戲機(遊樂場設備)買回家,邊哭邊鬧,對他爺爺拳打腳踢。孩子的爺爺一點辦法也沒有,就這麼耐著性子讓孫子鬧騰。

我心想,這孩子平時在家裡是怎麼慣的,才能這麼蠻橫。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孩子在哪些時候一定不能慣著?

1、第一不能慣孩子“撒嬌任性,撒潑打滾”

如果孩子發現,以“撒潑打滾,撒嬌任性”作為“武器”,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就會變本加厲。並且,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會層層升級。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這樣慣出來的孩子,自私蠻橫,並且以自我為中心,一旦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就開始鬧。

終於有一天,孩子要的東西是家長滿足不了的。

因此,從孩子懂事起,就要狠下心來,改掉他“撒嬌任性,撒潑打滾”的毛病。讓他知道,家長不怕你撒潑打滾,要鬧鬧個夠,不合理的要求就是不慣著。

2、第二不能慣孩子“好吃懶做,坐享其成”

孩子小的時候是需要家長照顧的。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吃飯、穿衣,基本都是大人包辦。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們還是改不了幫助孩子的習慣,比如覺得孩子自己吃飯太磨嘰,還不如喂他吃,尤其是爺爺奶奶,對孩子更是“呵護有加”。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長久以往,孩子的獨立性和動手能力都得不到良好的訓練。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在青春期容易不思進取,等著父輩幫他“坐享其成”,甚至在成年後還得啃老。

因此,讓孩子從小體驗自己動手和獨立,適當的參與家庭勞動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3、第三不能慣孩子“目中無人,不敬長輩”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連家裡的長輩都不尊重的孩子,以後長大了還指望他能尊重誰?孩子以後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尊重與被尊重,都是不可缺少的選項,否則,吃虧只是遲早的事兒。

因此,孩子從小就要讓他耳濡目染,學會尊敬,學會禮貌。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孩子的哪些方面不能管?

除了上面不能慣著孩子的,那孩子的哪些方面家長不應該管呢?

1、不要管孩子能對完成的事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

所以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收玩具的等等。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2、不要管孩子能承受的困難

挫折是孩子人生的一部分,接受它,就是接受成長。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獨立、有勇氣的人,必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比如當孩子摔倒時,鼓勵他自己起來,孩子考試失敗時,客觀的分析原因,幫助孩子直面失敗,等等。都是在幫助孩子接受挫折。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3、不要管專心做事時的孩子

當孩子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儘量不要去打擾他。不管孩子多大,不管他專注的是什麼事,請由著他,不要管他。

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專心,也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認真專注於一件事的時候,就是鍛鍊專注力最好的時候。

所以,家長要適當的給孩子創造獨處的空間,讓孩子可以專心做事不被打擾。


教育孩子“三不慣”和“三不管”,家長做到了麼?過了6歲就晚了


孩子六歲之前是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時就做好“三不慣,三不管”。

感謝關注,一起探討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