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為什麼會死?這篇文章有詳細的解釋

之前我偶然收藏了一個問題:秦王出名的戰爭機器白起,為何反被君王殺死。當時我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態,並沒有想要回答。後來家裡電腦壞掉,幾天不能更新。這個疑問一直在我腦袋裡迴盪,趁著今天機器剛剛修好,小編我就來說說個人的看法。

白起為什麼會死?這篇文章有詳細的解釋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小編我還得從《戰國策》說起。

白起為什麼會死?這篇文章有詳細的解釋

公元前281年,秦昭王打算派白起攻打魏國。消息傳出後,蘇厲就面見周王,指出裡面的問題:秦國的白起非常厲害。他打敗了魏韓聯,殺掉魏將犀武,攻下了趙國的城池。他現在風頭正盛,極善用兵。如果攻打魏國,魏國被攻破的話,那麼周朝的岌岌可危了。

周王聽後非常害怕,就問:那該怎麼辦呢?

蘇厲說:沒問題,包在我身上。

於是周王就派蘇厲去遊說白起。

蘇厲見了白起說:楚國有個叫養由基的人,擅長射箭,受到眾人的誇獎。但偏偏有個人說射的好,可以接受射箭的教育了。養由基不服啊。別人都說好,你卻說夠條件接受訓練,你什麼意思?這個人說,我不能教你左右手具體操作,但是我能教會你及時休息。你這樣雖能百步穿楊,但不久後就會身體疲倦,弓箭歪斜,發而不中,從前的努力就一筆勾銷了。

蘇厲見白起聽得很認真,就繼續說:之前你擊破韓魏聯軍,攻佔了幾個趙國的城池,取得了極大的功勞。現在又率領秦兵,經過東西周,繼續攻佔韓魏。如果打不贏的話,就會前功盡棄,所以你最好還是請病假不要出來。

這個故事講完,我們先不忙著分析。我們來看看白起死前的經歷。

公元前258年,秦國派出部隊,命王陵攻打趙國邯鄲。當時武安君稱病不出。王陵進攻邯鄲,戰果很少,進展不大,秦國便增派部隊幫助王陵繼續進攻。王陵還是損失了五個營。秦王見王陵失利,就去請白起。

白起說:邯鄲易守難攻。而且諸侯國的救兵一天就能到達,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久也。現在秦國雖然消滅長平的趙軍,可是秦軍死亡的士兵也超過一半,兵力空虛。趙軍在城裡應戰,諸侯軍在城外夾擊,秦軍必定無疑。

秦王親自下令,白起不肯赴任。秦王派應侯范雎去請他,但白起還是稱病不出。

秦王沒有辦法,只好改派王齕代替王陵。王齕和王陵率兵圍攻邯鄲,沒能攻下來。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領數十萬士兵攻擊秦軍,秦軍損失慘重。

白起知道後說:不聽我的話,現在果然敗了吧

秦王聽到後,怒火中燒,強令白起赴任。白起還是自稱病情嚴重。

過了三個月,諸侯聯軍攻擊秦軍更加緊迫,秦軍屢次退卻,報告失利情況的使者天天都有來的。

秦王這時就再也忍不住,於是免去白起的官爵降為士兵,讓他離開咸陽遷到陰密。武安君上路走出咸陽西門十里路,到達杜郵。

秦昭王聽說白起離開咸陽的時候很不服氣心懷怨恨,就派使者賜白起一把劍令他自殺。

白起拿著劍,怎麼都沒明白他為何會落到這種田地。

過了好一會兒,他好像想起了什麼: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士兵投降的有幾十萬人,我欺騙他們投降,還把他們全都活埋,這足夠死罪。

隨即白起自殺,結束了他那罪惡的一生。

我們在閱讀這兩段故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驚人的連接點,就是武將喜歡將生病作為不出兵的理由。我嚴重地懷疑白起就是從蘇厲的話裡得到靈感,從此掌握了生病的時機。一旦不想打仗,就把生病作為一個不帶兵打仗的藉口。但是這種行為很明顯是不夠職業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公司上班。領導提出某個要求,可能比較有難度,也可能是我們不喜歡的。我們就找藉口,說生病了,堅決避開不滿足領導的需求。你覺得這種行為可取嗎?你作為員工,經常用同樣的藉口不幹活,時間長了領導肯定也會對你不滿吧。所以我們知道秦王肯定也是知道白起就是不滿不想幹,絕對沒有生病。

那麼白起為什麼會經常生病呢?是不是因為秦王的要求真的不合理?我們剛剛舉了個例子,有的人可能會反對。領導有的要求真的達不到太異想天開,我採用合理的措施避開是沒有問題的。當然這種情況是有的,可以理解。但是秦王請白起去打仗這事,作為秦王是合情合理的。秦王是國家的統治者,白起做將領這份工作,帶兵打仗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現在白起作為將領,秦王屢次要求他帶領打仗。白起不答應,推說生病了去不了。這個行為就很過分。

白起既然不是真的生病,他肯定是有什麼需求。我們就來分析分析。白起想要什麼?通常來講,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們執著追求的。第一是名,第二是利。白起肯定也離不開這兩種。

如果是白起想求名的話,我只能說他想要的是百戰百勝的美名。從第一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隱約推測出這個想法。蘇厲勸白起不要繼續攻打魏國,怕失敗了前功盡棄。為什麼會前功盡棄呢?如果是說攻佔的土地,那麼輸一場是不大可能把之前佔領的土地給丟掉。白起就算不繼續攻打魏國,秦王也可以繼續派其他將領去打魏國啊。其他將領繼續打仗,擊敗魏國的話,也不算前功盡棄啊,為什麼非要白起停下來呢?我們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白起繼續攻打魏國,失敗的話,百戰百勝的美名就沒有啦。如果不這麼解釋,沒法解決要白起停止攻擊的原因。

第二個就是利。白起在死前已經是武安君。算是已經到達將領的頂峰了。他繼續打仗的話,其實已經很難得到更多的戰功,提高他更多的威望。我們都看過歷史,知道歷史上功臣的功勞功高蓋主就會有危險。白起到達這種程度,會不會有這麼高的覺悟,覺得功勞已經很高,自身已經很危險了,所以特地幹些讓君主放心的事呢?我覺得按照後來事態的發展。白起並沒有幹一些聰明的事情,他乾的事情更像是倚老賣老不聽指揮。所以如果真的是為了利的話,只能認為白起是覺得打仗再也得不到功勞,才故意推脫不想打仗。

名利都是從理性的角度來考慮的。如果從感性的角度考慮。我們又有這麼一種猜測:那就是白起實際上是在學術上和秦王展開探討。白起和秦王探討一場戰爭的走勢和結果。白起如果這麼想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畢竟白起從事武將這份工作,對於打仗很有一套。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秦王是管理者,管理整個國家,對於戰爭的走向和安排並不特別瞭解。所以當秦王要發動一場針對邯鄲的戰爭時,白起就給秦王上課,講述不能打仗的理由。但是秦王想要的是統一天下,秦王根本不想進行學術討論。白起一見學生如此頑劣,一氣之下就罷工。秦王見白起不幫自己,只能找其他人。白起後來看到秦國敗績,覺得自己的遠見成真忍不住說了幾句風涼話,就此激怒了秦王。

具體是以上哪種原因呢?我覺得三種因素都有一點,都說得通。

白起激怒秦王,其實白起本不用走上這條路的。秦王和白起談判。白起手上的牌是很有利的。首先白起之前積累了百戰百勝的戰功,在國內是深受尊敬。秦王在白起拒絕好幾次後,都沒有馬上殺掉他。可見白起在國內佔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次,秦國當時打了敗仗。秦王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去請他,實際上在心理上處於一種弱勢的地位。白起在這個時候臨危受命,會讓秦王覺得非常感激。白起就應該在秦王第一次請他的時候假惺惺地檢討自己沒有一開始就擔任將領才出現這種情況。然後白起和秦王兩人相對痛哭,君臣共釋前嫌,達成友好的君臣關係。即使白起外出打仗,吃了敗仗。秦王也會覺得白起明明這麼厲害,還是吃了敗仗。問題不是出在白起身上,而是確實打仗的時機掌握不對。

白起偏偏沒有這麼幹。秦王就很尷尬了。站在秦王的角度看,武安君指揮不動。一個功勞這麼大的人連我秦王都指揮不動,那其他人怎麼看啊。其他人有樣學樣,那我秦王還怎麼統治國家呢?但是我又不能這麼隨便地把武安軍給廢掉,還有其他將領在看著呢。要是其他人見我秦王隨隨便便就把一個功勞這麼高的人給殺掉或者削職為民,那他們就不敢幫我秦王打仗了。所以白起給秦王出了個難題,逼著秦王把自己給幹掉。

我們知道秦王最終把白起的爵位給廢掉,削職為普通士兵。在戰國後期,各國之間戰爭頻繁。所以優秀的將領就成為一種稀缺資源。白起打仗那麼厲害,偏偏被貶成普通士兵。一旦這個消息傳出去,其他國家肯定會秘密地把白起運走。再加上秦王聽說白起心懷怨恨,肯定會擔心白起一怒之下叛國,逃到其他國家,成為其他國家的將領,成為統一之路的絆腳石。所以我覺得秦王賜死白起,不僅僅是簡單地看白起不順眼,實際上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考慮的。

白起接到秦王賜的劍,並沒有逃跑。這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白起被秦王的人包圍,不得不當面自殺;第二種就是秦王的人沒有圍觀白起,白起實際上是愛國的,所以沒有選擇逃跑,而是老實自殺。無論是哪種也好,總之白起是自殺了。

白起在自殺前搞不清楚事情弄到這一步的原因。白起認為是坑殺趙國降兵的緣故。小編我覺得白起還是找錯了原因。他真正的死因是沒了解將領這個職業的意義。白起不明白將領這份工作就是為秦王分憂解難。秦王需要你打仗的時候你就得帶兵,就算是刀山火海也得跳下去。秦王是老闆,白起是員工。員工永遠得聽老闆的話。員工可以使用合適的方法引導老闆,但是永遠不能忤逆老闆,違背老闆的命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