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評論:相擁親情,相守“都挺好”的家庭氛圍

[黃碩評論]

作者:黃碩(新聞評論員)

黃碩評論:相擁親情,相守“都挺好”的家庭氛圍

新聞評論員 黃碩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改編自同名小說,演繹了一箇中國家庭內的成員關係與家庭倫理的方方面面。電視劇《都挺好》的故事情節令筆者欣慰,蘇家的大哥蘇明哲識大體,有作大哥的風範,極力維護家庭和諧。小妹蘇明玉雖對蘇家有其多年的“心結”,但出於人善的本性和家庭親情的感化,還是對處在生活窘境的父親蘇大強伸出援手。在經歷各種“風雨”之後,一家人意識到家的存在對每個成員的原始意義。

家其實是講愛的地方,家裡人對於這種“在一起”的緣分互相珍惜,在家庭的關愛、呵護下,攜手攬腕共走人生之路,或路過順境,或歷經坎坷,相守的正是那個“都挺好”的家庭氛圍。無論是兩口人的小家庭還是人口多的大家庭,家庭和睦支撐的是家庭成員的內心世界。

電視劇《都挺好》的結局讓人鬆了一口氣,蘇家父親和三個子女的心終於在一起了,這其中折射出人與人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顯著作用。伴隨時間的流逝,家庭的溫暖、親情能慢慢地化解過去的干戈及內心中當年無法釋懷之處。

筆者的感觸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主觀上做到這一點的話,個別子女的失落感就會減少,不能讓孩子感覺到別人搶了父母的愛。家長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別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而呼來喚去,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們身上更是不可取的。使子女能夠清楚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以溝通代替對峙來彌合代溝。

家裡的關係宜簡不宜繁。父母對於子女、子女對於父母都本著家庭和睦、為對方開心快樂著想的目的才是,何必為長輩跟晚輩的相處綁上更多的桎梏呢?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是現實存在的,要想跨越這個鴻溝,使其不影響兩代人的感情並不難,需做到相互尊重對方的關切及需要,涉及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家庭可說是家裡的每一個人以愛為圓心、一家人手牽手為半徑走進的一個房子,房子裡的每個人均感到幸福,那麼這個家庭整體上就是幸福的。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其規模有大有小,作為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由夫妻關係和子女關係結成的最小的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共同體。而若干血緣關係比較近的家庭,則稱之為家族。當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流動規模較大,家庭呈現出結構簡化、規模縮小的趨勢。但家庭作為社會基本細胞的意義並未削弱,反而在新的層面得到強化,家庭對人的情感慰藉作用就是如此。現代生活節奏快,家庭提供了“避風的港灣”,讓忙碌的人們得以舒緩。

筆者覺得,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角色尤為重要。為人父母更需要不斷學習,不時更新家庭觀念,培養家庭成員間,特別是家長和子女之間相處的中庸、和諧之道。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小妹蘇明玉對原生家庭的母親在她成長過程中給予兩個哥哥的“偏心”諱忌不淺,導致她與父母關係尷尬達到頂峰的事情是,在她高中畢業考大學時,為了給大哥蘇明哲省出留學的生活費用,母親讓她去免費的師範學校就讀以節省家裡開銷,而沒允許她去考清華大學。

蘇家三個子女的待遇不同,反映出孩子在成長時期家長如何與之相處以及對待子女的態度方面所顯露出的“失衡的蹺蹺板”。家長首先需要整理回顧自己兒時遇到的問題和狀況,過時的觀念通常是會通過代際傳遞的,在新的親子關係中往往也會出現;其次,也要主動了解子女成長規律等各方面知識,從而具有科學的家庭意識。

作者簡介:黃碩(Huang Shuo),新聞評論員,中國日報中文網“黃碩評論”專欄作者,澎湃新聞“黃碩評論”湃客作者,“黃碩評論”封面號作者,“黃碩評論”上游號作者,“黃碩評論”海報號作者,“黃碩評論”頭條號作者,“黃碩評論”百家號作者,“黃碩評論”大風號作者,“黃碩評論”一點號作者,“黃碩評論”搜狐號作者,“黃碩評論”企鵝號作者,“黃碩評論”新浪看點作者,“黃碩評論”網易號作者,“黃碩評論”大魚號作者,“黃碩評論”東方號作者,“黃碩評論”快傳號作者,“黃碩評論”微信公眾號作者,“@黃碩評論”新浪微博博主,“黃碩評論”新浪博客博主,央視網經濟臺財經評論員,環球網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北京時間”網站及新聞客戶端(APP)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和訊網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員和旅遊達人。他在China Daily(《中國日報》)及其網站、Global Times(《環球時報》英文版)、China.org.cn(中國網)等媒體上發表時評文章,並在甘肅衛視大型財經證券電視節目《交易日》以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CRI)《七嘴八舌“趣”旅行》和China Drive節目裡,對熱點話題進行資訊分享與評論。

黃碩評論,傳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