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三個月女嬰疑似因為媽媽參加睡訓而窒息死亡的案件?

覓夜店


4月20日我已經在頭條上首發了文章,表達關於該問題的個人看法。

簡答:

  1. 我覺得與其現在去批評這位媽媽或者是這個機構,不如給更多的人科普關於一歲以下嬰兒的睡眠姿勢,以避免再出現類似的悲劇。至於這位媽媽或者是機構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自有相關機構去評判去處理,也不是靠網友們的“口誅筆伐”。作為這起悲劇的聽者,我們可以表達我們的憤怒,但我們不應當去引導他人一起對此宣洩出憤怒的情緒。
  2. 摘自我的原文:

02 寶寶真的是“窒息而亡”嗎?

從小霞媽媽在群裡的敘述來看,可以推論寶寶是死於趴睡導致的窒息,然而該育兒號卻在聲明中十分明確的否認了這一點。我們尚且不把此事當作一個羅生門事件來看,如果雙方都說的是真的,那麼為什麼說法又不一樣,以及寶寶的真正死因又是什麼?

當我看到該育兒號發佈的聲明時,我立刻想到了一個可怕的術語“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由於目前沒有看到官方渠道所發佈的具體死因,我僅以個人推論,醫生大概率給出的死因正是“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

以下定義和解釋來源自“丁香醫生”:

什麼是“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嬰兒猝死綜合徵(SIDS)是指一週歲內的嬰兒突發死亡,通過目前檢查手段(包括死亡現場勘查、臨床病史回顧、屍體解剖)無法明確死因的意外死亡,稱為嬰兒猝死綜合徵。

對權威建議的總結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國內外,對於趴睡這個事情都強調了以下幾點:

1. 年齡:一歲以內的嬰兒強烈建議仰睡

2. 健康情況:AAP的不少關於嬰兒睡姿的建議中都強調針對健康的嬰兒應當採取平躺的睡姿,因為有些嬰兒可能存在嘔吐等情況,需要綜合考慮是否可能存在由於返流物引起窒息的危險,所以有些醫院會建議在給新生兒剛喂完奶的時候略微保持側躺或有一定角度的仰睡。

3. 睡眠環境:其實無論睡姿如何,都應當保持寶寶的睡眠環境安全,不能存在可能遮擋寶寶口鼻從而影響呼吸的物件,比如厚被子、毛絨玩具、過軟過厚的床圍等。

4. 寶寶的翻身情況:如果寶寶可以自主且靈活地根據他的意識翻身以後,不必特別強調他的睡姿,但仍然需要關注睡眠環境的安全性。



有興趣可以詳見全文內容,全文對對事件介紹和各個權威機構的引用更為完善,文章標題如下(可以複製後在首頁搜索):

媽媽聽從“群友”指導,寶寶“窒息而亡”,嬰兒到底應該怎麼睡?


育兒芝士派


剛剛在知乎看到推送描述十分憤怒,隨後看到了知乎上的寶寶視頻,看著視頻是真心疼

那麼我說說在視頻中看到了什麼!或許更直接

第一段視頻

第一次翻身

寶寶3個月會獨立翻身從這點來說,大運動的發育不錯。在8秒時間內從左側完成了趴的動作,其中胸、肘、頸完成了協調。但是也是從這裡開始讓寶寶面臨了接下來的厄運

第一次移動身體

寶寶從第8秒-第48秒開始完成了第一次身體移動,40秒內下肢完成了蹬踏30次把身體從右側開始向中間移動。

第二段視頻

第一次腳進入圍欄

開始身體開始變向,身體在第4秒開始第一次進入兒童床圍欄上數第五格中

在視頻第24秒,開始發生移動身體左腳開始進入兒童床圍欄上數第四格中

在視頻35秒的時候孩子已經出現左腳卡著的情況,因為腳卡住了身體,上肢開始雙手用力抓起了身下褥子

視頻從35秒到1.21分鐘寶寶已經把身下的褥子右上角基本抓出來在面部前形成一個“山包”

第三段視頻

視頻中在18秒內孩子用力呼吸了11次,左腳在圍欄中已經卡到近膝蓋處,同時因為體力消耗後,頸部力量無法支撐頭,導致面部直接陷入了抓起的褥子形成的“山包”中。

看到這裡我想說,如果媽媽能及時發現腳已經卡在圍欄中的這個異常,哪怕是在最後一個視頻的時候去幹預或者都會挽救這個生命。如果不是執迷睡訓,而是馬上給孩子抱起來也會讓這個孩子避免悲劇的發生。

我無意去給這個機構開脫,媽媽失去了寶寶已經很心痛,我從視頻中看到的問題,還是家長看護經驗不足,護理的細節沒做好,再加上相信了所謂的“睡訓”,最終造成這次慘劇。

借這個視頻,提醒各位家長,寶寶睡眠問題中要注意:

1、 不要搞睡眠訓練

睡眠這個事情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寶寶不需要訓練也不需要所謂的強化。吃飽了睡,睡醒了玩,玩累了睡是一種身體機能調整。所謂的睡眠訓練可能適合成人,適合失眠的成人,但是未必適合孩子。

2、 兒童床要注意四周防護

兒童床為了兼顧透氣現在是以格柵為主,四周都是8-15釐米間隔的格柵作為組合。這種格柵可以防止孩子跌落和透氣是沒錯,錯就錯在家長疏忽了格柵的間隔空間可以卡住寶寶的手腳,從而限制了身體的轉動和移動。同時格柵的材質比較硬,容易出現撞擊和踢踏的風險。所以,儘量加裝護墊進行保護和避免悲劇的發生。

3、寶寶睡床不需要褥子

寶寶睡的軟,睡的暖貌似都是父母首先考慮的。但是對於胖孩子過軟的褥子會讓骨骼和肌肉更加疲勞,瘦孩子會更加延緩肌肉力量的釋放。如果睡兒童床,棕櫚墊+被單就可以保證寶寶的需求。

4、寶寶哭喊要及時查看

寶寶不會無緣由的進行哭喊,這個哭喊其實就是成人的說話一樣。生理需求,心理需求都需要進行表達。遇到寶寶哭喊就需要及時回應和判斷,因為表達的差異無法雙向溝通。遇到寶寶哭喊要及時查看,分析原因,再去考慮如何回應。回應後和寶寶互動,完成雙向交流,來解決問題。

5、睡床空間要保證

因為寶寶生長髮育受限,進入深度睡眠後,腦抑制肌肉興奮能力下降,就會出現擰著睡、跪著睡、趴著睡、畫圈睡、騎著睡等不同睡姿。如果床上空間不足,翻身滾落掉床都有可能。


宛爸育兒


相信這條新聞在寶媽圈炸開了鍋,讓人好痛心,無知的媽媽,為了練習孩子自主入睡,就這樣讓一條鮮活的小生命消失了。

從視頻可知,3個月大的寶寶獨自在嬰兒床上睡。剛開始翻到右側,然後又翻到左側睡時,一隻腳卡進了圍欄裡,哭鬧不止,此時的媽媽沒有進房間,而是在微信群裡求助,因為她參加了付費的睡眠訓練,得到的回覆是,只要孩子不是撕心裂肺的哭泣,就沒關係。她怕進去了,對寶寶的入睡訓練功虧一簣,發信息中只是擔心,但沒有做任何反應。足足兩個小時的哭鬧中,都沒有進房間觀察和安撫,導致孩子流鼻血、全身無力、嘴唇發紫窒息死亡。

參加付費培訓,看似是學習“科學育兒”,卻導致悲劇的發生,是媽媽放鬆了警惕,還是無知?

世界上任何一種職業都有上崗證,比如醫生有醫師證,老師有教師資格證,司機有駕駛證,唯有父母是無證上崗,每一個新手媽媽育兒中必修的要先育己,再多的外部理念,要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寶寶一歲前,她的需求不多,僅僅是吃喝拉撒睡,不會用語言表達,都是以哭來提示大人,要讀懂信號給予滿足,何況還哭兩小時也不理睬,這心是有多大?

一歲以內正是給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黃金時期,及時給予孩子回應是很必要的,哪一種歪門邪道宣揚的會慣壞孩子?但凡多一點學習,也不會這樣疏忽大意,釀成大錯。

趴睡對孩子有好處,可以鍛鍊寶寶頸部的肌肉,上肢的臂力及腰背部肌肉,鍛鍊心肺功能,促進腸胃消化,但孩子還小,需要大人在身邊觀察,幫助她翻身,尤其對於三個月的小月齡寶寶更要小心,這一系列的動作讓人不可理解媽媽的育兒觀念。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上演,警醒每一位媽媽,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做懂孩子的父母。每一個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生長髮育、行為習慣不同,參照外部育兒理念的同時,也要順應自己寶寶的情況,個體差異對待。

做學習型的父母,少一些無知。

我是玉湖,親子教育指導規劃師,秉持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初心,致力於研究家庭教育、親子溝通,幫助更多家庭解決吼叫溝通,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困惑,歡迎私信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