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化學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

淺談化學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

李光明

李光明:化學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於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創設趣味實驗,培養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學生注意聽課,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於教師的講述;學生注意觀察實驗,他們的心理活動就指向和集中於教師的示範操作上。學生能專心致致地獲取知識,引起注意,學習興趣盎然,產生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

以往有學生反映,學習化學難,對教材內容不理解,記不祝他們在完成作業時屢見錯誤,常常是由於不注意或沒有留心引起的,而創設趣味實驗進行教學,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講授酒精性質時,用一塊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燒杯中浸泡,待均勻溼透後取出。展開手帕,用鑷子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當火焰熄滅後,手帕完好無損。奇妙的實驗表演,一片譁然欣喜,學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學生進入了學習心理的最佳狀態。

李光明:化學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投影演示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不斷用實驗啟發學生積極感覺、知覺事物的變化,自覺地進行觀察實驗中表現出來的現象,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並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藉助攝影演示實驗,即能放大實驗現象,增強實驗的可見度,更易於學生認真、細膩有序的觀察。例如,教學《分子運動》時,把一培養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養皿中加入約2/3體積水,然後用藥匙取一小粒品紅,放入到培養皿中。品紅是一種紅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緩緩溶解,漸漸地明顯分成兩支,待片刻後,擴散完成。此時,分子運動的全過程通過光學投影到銀幕上,學生都真實清楚地觀察到,並透過觀察到的現象,認識分子是處在不停地運動狀態中。這就避免了以往教師枯燥無味的說教,又把微觀物質運動狀態,通過投影產生清晰的表象,展現在學生眼前,直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加深對分子概念、性質、結構的理解。實踐證明,藉助投影演示實驗,能強化實驗演示效果和實驗的直觀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組織分組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後鞏固驗證,加深和擴大他們所學得的理論知識。做實驗的過程就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過程。因此,要認真組織好每一次的學生分組實驗。對每一章每一節實驗做到實驗目的明確,要求具體,計劃周密,要使學生學會,掌握操作技術。如,使用試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們能正確地拿試管,夾持試管,洗刷試管等。在進行鹼和酸的反應實驗中,要求他們會振盪試管,用試管加熱物質,注意試管的傾斜方向等。要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培養動手能力。

李光明:化學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

學生動手實驗時,教師必須及時防止和糾正在實驗操作上的錯誤,訓練學生正確地進行實驗。例如:學生做粗鹽提純的實驗時,常因儀器不乾淨,過濾時漏斗裡的液麵高於濾紙邊緣,做不出理想的實驗效果,教師就應及時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錯誤後,重新操作,保證實驗現象明顯,效果良好。學生動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實驗基本技能後,堅持經常練習,久之就會熟能生巧。事實證明,通過組織分組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

四、利用選做實驗,培養思維能力

通過選做實驗,可以培養和誘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在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中,認識物質變化的規律和實質。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而且還能使他們逐步學會從事物的本質看問題的思維方法。

現行初中化學教材中,選做的實驗內容有九個。根據教學進度,有目的地選做實驗,應用實驗課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學生學完酸、鹼、鹽知識後,選做鑑別氯化銨、硫酸銨、碳酸銨、硝酸銨等四種鹽的實驗。教師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讓他們動腦思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驗過程中許多學生都能主動、認真地聯想以前學得的知識,專心研究和組織實驗程序,找出“鑑別”、“區別”或“分別”認識的幾種不同的物質解題答案。然後他們根據四種銨鹽各自的特性,通過一定的實驗操作、將其一一區分開來,並說明實驗的根據,解釋所出現的特殊現象。在物質的鑑別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想辦法,通過實驗、分析、鑑別,推斷出所鑑別的某種物質。這種實驗過程,就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可見利用選做實驗,不僅達到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而且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培養。 五、佈置實驗作業,培養理解能力

化學實驗作業,是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的一種多邊活動。它包括書面練習、學做實驗、觀察操作等多種形式。學生通過完成實驗作業,將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識,是又一次靈活運用知識的再實踐。又如,在進行中和反應的實驗時,鹼中滴入石蕊試液變藍色,酸中滴入石蕊試液變紅色,學生用已學過有關酸鹼的性質來理解實驗現象,因而對中和反應的實質獲得本質上的理解。總之,佈置實驗作業,不僅能使學得的理論知識系統化,更有助於理解能力的培養。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五、做家庭小實驗,培養創造能力

學生在做家庭小實驗時,需要獨立思考,去想象、去鑽研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創造性地運用知識,這就有助於學生智力與創造才能的發展。如,要求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一個家庭小實驗,證明蠟燭的成分裡含有氫。他們會積極動腦思考,聯想過去學得的知識,並認真加工整理,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實驗原理,設計優良的實驗方案,達到實驗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據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質,讓學生製作一個簡單的家庭小淨水器等實驗。這些小小的製作,小小的發明,為將來學生成為科學的創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上所述,只是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闡述實驗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六種能力,其實在每種能力的培養中,又都包含著其它能力的發展。它們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教師如何真正運用好實驗這個教學手段,直接關係到教育效果好壞和學習效率的高低。我們國家由於經濟條件有限,城鄉發展不平衡,各地區、各學校的教學條件也有差別,許多儀器設施還不具備,這就要求我們依據當地學校的實際情況,增加實驗投入,自購、自制一部分教具,儘可能給學生創造實驗條件,讓學生在較好的學習環境裡掌握更多的知識,具備更多的能力,為二十一世紀的祖國建設輸送合格人才。

單位:隆昌縣石燕職業中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