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影院裁員、員工降薪、院線破產……在國內電影市場停擺84天,萬達電影、金逸影視、幸福藍海等院線龍頭2020年Q1季度財報浮出水面之後,電影行業再也不能維持勉強的體面,開始瀕臨崩潰。

今天(4月15日)萬達電影對外公佈了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情況並不樂觀。預告顯示,萬達電影Q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5.5億-6.5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4.0億。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而虧損原因人所共知,受新型肺炎影響,2020年1月23日至今,萬達電影旗下所有影院全部停業,影院放映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費用支出較為剛性——根據西部證券預測數據,萬達電影影院的租金固定保底部分、折舊攤銷、部門運營等固定成本,佔總體成本的46%——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截止2020年4月14日,萬達電影股價累計下跌18%。

院線龍頭企業尚且如此,其他院線情況就更是舉步維艱。金逸影視同樣公佈了Q1業績預告,預告顯示金逸影視Q1淨利潤虧損1.45億-1.6億,去年同期盈利3231萬。更早之前幸福藍海也公佈了Q1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虧損1億-1.05億,去年同期盈利1321萬。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而更讓電影從業人員們焦慮的是,影院復工似乎遙遙無期,行業內對復工日期的預判從3月中旬,到4月初,然後被推後至5月,最終有一部分人已經不再興致勃勃等待復工,取而代之是影院裁員、工作人員改行、院線疑似破產等消息。

“很多中小影城等不到5月了,大影城也不知道能等到什麼時候,今年下半年影院併購重組應該很頻繁。我們這兩個月也是拿最低薪資,也有聽見裁員消息,一直說行業洗牌,想不到‘洗牌’是這麼進行的。”一位影投從業人員感嘆。

復工無望,崩潰邊緣的院線何時迎來救贖?

今天,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對外表示,要堅持控制人員流量,減少人員聚集。影劇院、遊戲廳等娛樂性休閒型場所暫不開業;大型體育活動、展覽展會暫不開展。這個消息對於線下娛樂行業而言,只能換來一聲沉重的嘆息。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監管層的明令禁止,這意味著影院復工的日子又遙遠了一些。實際上,現在國內大部分實體經濟產業企業已經進入了復工狀態,農業、工業、交通通信、建築、商業服務業等已經逐漸恢復生產,根據3月底商務部的統計,超市商場等復工率已超90%,餐飲業復工率則達到80%。

娛樂產業裡,影視行業內雖然受到衝擊,但是部分劇組復工也在有序進行。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但3月份如《大江大河2》《青簪行》《長歌行》等劇組已經陸續復工,上游逐步恢復,衛視、視頻網站等就有米下鍋。

但影院的復工卻遲遲沒有推進,而影院作為電影行業下游重要的放映端口,它的停擺讓上游投資製片、中游發行宣發等都無法運行,整個行業“百廢”而尚未“待興”。

事情發展到現在,各大影院已經進入一場耐力比拼的大逃殺,支撐到最後的人才能存活。天眼查數據顯示,

截至4月14日我國2020年以來共有3038家影院類企業註銷或者吊銷。3月27日這個數值為2263家。即近半個月內,影院類企業註銷數量超過了700家。

這不是國內院線獨有的困境,海外院線同樣面臨煎熬。

近日,國內外資影投公司CGV傳出裁員消息,2019年底,CGV在中國已經有141家影院。媒體報道,有內部知情人士透露,CGV目前在進行兼職以及部分崗位普通正式員工裁員,但確切裁員比例尚未得知。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更讓行業人心惶惶的是北美第一大連鎖院線AMC(2012年被萬達集團以31億美元收購)被傳聞正在尋求破產,公司將停交4月份房租。消息似乎並非空穴來風,今年3月AMC關閉全球所有的1000多家影院,並宣佈CEO亞當·阿倫在內的600名員工暫時停職。4月7日,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全球將AMC的信用評級從B降至CCC-級。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破產消息傳出後,AMC股價應聲下跌,截止4月14日,公司股價下滑20%,而2020年以來AMC跌幅已經達到71.09%。雖然萬達集團迅速作出闢謠,聲明破產新聞純屬謠言,但是輿論市場上風波還未完全消散,公眾從各類院線破產、裁員等消息裡意識到全球院線的窘境。

萬達電影、金逸影視、幸福藍海等院線股的Q1預計虧損預告,則將國內電影行業的困境具像化的表現出來。而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夠確定復工何時到來。“之前大家還樂觀預計4月、5月,發行方公司也在打探消息,看看有沒有新片放映的可能,現在經歷過一次停擺,行業收到暫不開業通知,談起復工都很彷徨了,很多電影工作人員都不知道該不該幹下去。”一位電影行業經理人透露。

無心觀影、擴張過猛,非剛需消費背後的焦慮

實際上,電影行業的憂愁還遠不止於此,更深層的擔憂是公眾對於觀影的態度。近日,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貓眼研究院組織了觀眾觀影意願問卷調研,共回收有效樣本1530份。從調研數據來看,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已經處於“正常上班”狀態,而受訪者線下活動的恢復情況顯示,有六成以上的用戶身邊商場購物恢復度在70%以上,其次是餐飲,可以預料疫情後餐飲服務行業會迎來一次爆發。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中旅遊和演出、展覽等非剛性消費休閒娛樂活動,恢復度均較低,同時七成以上受訪者有過線上付費觀影經歷,線上觀影模式有較高接受度,網絡電影在院線電影缺失的情況下,達到了補充的作用。同時,受疫情影響收入減少,六成左右受訪者將減少餐飲消費、影院觀影、旅遊外出等方面的支出,其中

影院觀影支出的減少比例達59%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這意味著,疫情之下,部分觀眾已經適應了線上觀影模式,同時計劃在此後減少線下觀影消費。這對本就不能迅速復工的院線而言顯然不算是個好消息。電影市場停擺帶來的損失固然是嚴重問題,但更值得考慮的是此後票房市場能否迅速活躍起來。

儘管電影行業在文化產業經濟產出與文化傳播層面上權重日益加大,但線下電影消費作為娛樂消費,並不屬於大眾的剛需。疫情之下,大部分觀眾對線下觀影採取觀望態度,比起電影行業人員如困獸一般迫切尋找到破局口,觀眾情緒趨於冷靜。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另一方面,這幾年電影產業迅速完成了市場教育,電影消費成為公眾節假日消費的日常活動之一,但這次疫情強制截斷了這種消費習慣,將觀眾推向了線上觀影,雖然影院觀影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消費者行為習慣的轉變對線下票房市場是否造成影響不得而知。

而從影院端口而言,這次疫情讓影院行業意識到自身結構的脆弱性

。理論上,影院盈利除了票務收入,還有食品飲料、衍生品銷售、廣告等收入,但實際上,國內大部分中小影院主要依靠大檔期的票務收入維持運營,營收結構並不健康,資金鍊條十分脆弱。疫情如同照妖鏡一般,直白的凸顯了影院運營存在的問題。

而從整體行業而言,近幾年中國影院銀幕數爆發式增長。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相比2018年的票房增速放緩;觀影人次達到17.27億,同比僅增加900萬,而同期全國銀幕總數近7萬塊,全年新增銀幕9708塊,同比增16.16%。

停業84天,電影院進入“生死時速”

國內電影銀幕增速遠高於票房與觀影人次增長,上座率下滑。而這就讓一個問題浮出水面,國內影院擴張的速度是否一定程度大於市場需求?

大量銀幕增加,但是票房卻未出現相匹配的增長速度,單銀幕票房產出下跌,部分影院存在經營不善常年虧損的情況。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註銷影院267家,註銷銀幕數1095塊,關閉影院數量較往年有所增長。

影院發展處在一種高耗能的狀態,高速擴張,然後批量淘汰。疫情之下,沒有票房市場的掩飾,大批影院面臨倒閉,影院銀幕產能過剩的問題也越發明顯。

全球電影產業都在摸索自救的方法。海外市場上,傳統院線依舊處在關閉狀態,但環球影業《魔發精靈2》的放映,讓汽車影院迎來了一波新紅利;國內市場上電影無法放映,在線上賣貨之後,影院也在通過商品轉售、合作攤銷等方式減少損失。這都是杯水車薪,黑暗沒有褪去,可行業需要在黑暗裡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