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編版6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3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3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詩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本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熱愛自然、歌頌自然的情懷,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

1.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愛戀之情;

2.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教學難點: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體會詩人的豐富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談話導入。

我們的祖國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無邊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詩宋詞中,就有許多是描寫山水風景的。如王之渙《涼州詞》中的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白居易《憶江南》中的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還有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今天,我們將學習新課《古詩詞三首》。(板書課題:古詩詞三首)

二、品讀古詩,認識作者。

1.認識生字:德、鵲、蟬、稻。學會正確讀寫。

2.認識詩歌的作者,簡介。

【出示課件2】

孟浩然,唐代詩人。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蘇軾的詞屬於豪放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他的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3.讀出節奏。學生先自讀,教師指導:

【出示課件3】並板書: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查字典,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小組討論。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同學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出示課件4】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學新詩。

1.總結學習方法:【出示課件5】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

(板書: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

2.用總結的學習方法嘗試學習《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學生按步驟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出示課件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六、檢查回饋,點撥指導。

1.指名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2.再讀全詩,你覺得哪個詞用得好?你能準確地感受全詩的意境嗎?

3.學生回答,教師指導,感悟遣詞用句的技巧:

(1)詩中把“烏雲”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

(2)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

(3)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

“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

4.提問後,明確:

這首詩的大意是:黑色的雲像打翻的墨水還沒來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點就像珍珠一樣亂跳,蹦入船中。忽然一陣卷地而來的大風把雲和雨吹散了,望湖樓下的湖面平靜得好似藍天。

七、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感情朗讀,將學生引入情境,直面美景,從而入情入境,熟讀成誦,水到渠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背誦課文。

2.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清平樂•村居》嗎?

再來背誦一遍吧。

2.出示《清平樂•村居》。

【出示課件8】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3.同學們,你們記得這首詞是誰寫的嗎?(辛棄疾)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他的另一首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板書課題: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二、思考質疑,解讀課題。

1.齊讀課題,指名讀課題。

2.讀了題目,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

3.課題有兩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詞牌名,我們學過的詞還有哪些詞牌名?

後一部分是題目,從題目中你讀懂了什麼?

(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時間:夜裡。地點:黃沙道。事情:行。)

4、說說題目的意思。

(夜間行走在黃沙嶺的道路上。)

三、初讀詞作,初步感悟

(一)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悟。

1.自己放聲讀一讀《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讀通,讀順。

2.指名朗讀,並讓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讀出這首詩的節奏。

(讀詞的時候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讀出味道。)

【出示課件9】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3.課件出示配樂範讀。

4.女生男生賽讀。

5.全班齊讀,邊讀邊想:讀著讀著,你彷彿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夜晚?

就在這樣的夜晚,作者看著,聽著,聞著,還想著……那麼,他到底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又聞到什麼?從而又想到了什麼呢?

(二)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默讀課文,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

驚鵲:鵲兒被驚醒。

鳴蟬:蟬兒鳴叫。

社:社廟。

溪橋:溪上的小橋。

3.指名說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4.“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指名說“誰聽取蛙聲一片?”又是誰“稻花香裡說豐年”?

(2)討論:這句話該如何解釋?

5.試著把意思連起來說一遍。

【出示課件10】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彷彿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穀的香氣裡,人們談論著豐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天空中輕雲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往日的茅屋小店還在土地廟的樹林旁,道路轉過溪水的源頭,它便忽然出現在眼前。

四、合作探究,反饋交流。

(一)全班交流,自由讀詞,思考下列問題:

【出示課件11】

1.你從詞中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詞中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

3.詞中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由“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這句詞,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詩?

(二)學生彙報,教師引導。

1.聽到了風的聲音,蟬和青蛙的叫聲。看到了明月、驚鵲、風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農民豐收時的情景。(板書:看 明月,驚鵲 聽 清風,鳴蟬,蛙聲 聞 稻花香 想 說豐年)

2.描寫的是夏季的景象。

3.流露出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板書:熱愛大自然 關心人民生活)

4.我想到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詩。

五、拓展延伸,寫話練習。

【出示課件12】想象這首詞的畫面。

1.配樂寫話。此時此刻,你的腦海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請用簡單的文字進行描述。

2.畫面取名:給自己的文字取一個美麗的名字。

3.集體交流

交流討論:江南夏夜圖、山村夏夜美景圖、田野山水名作、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

4.背誦並默寫這首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