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有衝突嗎?

釣魚島業主


不能否認各種文明之間存在差異和衝突,各國文明間差異的存在是客觀的。但是,我們認為文明差異是歷史形成的,是正常的,是文明多樣性的表現。文明的差異不應該是文明衝突的原因而應該是文明互補和交流的根據。文明由差異而導致衝突並發展為戰爭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和政治利益,美國絕不是為人權、人道、為西方價值觀而戰,而是為美國的國家利益而戰。


龍騰虎躍007


沙沙小觀園,我來試試答。

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當然存在著衝突。

中國文化以孔夫子的儒家為代表,強調君臣禮節和道德至上,要求祟拜聖人,而且把聖人神化,聖人之言往往是真理的代表,不可質疑只可解釋發揚傳承。無論朝代如何更替,儒家思想均在統治地位,甚至在元朝和清朝這樣的少數民族統治中國時期也如此。重權重聖人之言講情理文化幾千年來沒什麼大的變化。

西方文化講的是信仰,比如說信天主教或基督教,但除了上帝或耶穌之外,不去崇拜任何人間的所謂聖人,也沒有把任何西方的大思想家神化而不可侵犯,更重要的是不重皇權而重人性,不講過多的傳統道德標準,而多講法制的約束。

由此可見東西方文化當然有很大的不同,衝突在所難免。大到國家之爭,中國常以天國真理化身名義出現,西方則強調為了生存和更富有而爭鬥,這種衝突到了晚清撞擊達到最大化,無論兩次鴉片戰爭,還是義和團運動,可見中國是用天國和道德名義出戰,而英國純以國家利益和自己的商人利益開戰,更有慈禧代表大清天國對外列強所有國家開戰,義和團替天行道滅殺一切洋人,而八國聯軍就是因利益相同一起攻打中國。

從普通平民來說,中國人講禮儀傳統道德講情面,言必稱儒,做要求禮,權力為重,不要求太多變化。西方人講利益,法制約束,平等不重權力,要求不斷的變化。舉小例說明,當一個人做了某件事,中國人往往從道德禮儀去看,甚至是看誰說的,西方人往往是從這件事有什麼不好與己有何相關來看,不管是誰說的,只要不違法。

世界在走向共存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東西方文化當然也要同存,也要相互取長補短。現在西方文化在中國影響極大,不可否認,但中國文化也走向世界,更是現實,現在許多西方發達國家對孔子學說很重視加以學習和研究。

願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沙沙小觀園


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是否衝突?肯定地回答並不衝突。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西方文化屬於外來文化。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是包容外來文化,採取“揚棄”方式吸納包容,也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先來理解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儒家三位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理解儒家思想。

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創立了儒家思想理論,成為古代哲學史上最早建立思想體系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分三種。第一,“仁學”思想。就是以仁為基本範疇,建立起他的哲學和倫理學思想體系,從而為兩千多年的儒學發展和思想統治奠定了基礎。孔子“仁學”思想的提出是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由自發走向自覺的標誌。第二,禮樂思想。孔子所說之禮,表現在對古代思想的改造上。強調禮樂能調和社會各階層之間的關係。他以仁釋禮,將仁禮結合,提出克己復禮,賦予周禮更加豐富的內容。儒家將禮樂結合,不只是把禮作為外在的行為規範,而是力圖進入精神層面,用禮樂培養內在的純真美好感情。禮樂同仁一樣,成為儒家最重視的基本觀念,對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三,其他思想。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務實精神;“中而不傷”的中庸之道;還有重視“父慈,子孝,兄良……”的道德修養;主張“德政”,提出重德輕刑的政治主張;提倡“有教無類”。

孟子是先秦儒學人性化的代表。孟子將“仁”發展成為系統的“仁政”學說,提出“仁政說”和“性善論”,反映出倫理本位的人本主義思想,為中國封建社會儒家的政治思想既定了理論基礎。孟子還傳承和發展了孔子的“仁”,提出了仁政說,主張仁政和王道。發展了古代的“民本”思想,認為“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苟子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的思想已經突破了孔孟的思想體系,形成了以儒家為主,綜合法、道家的新儒學。荀子提倡“性惡論",認為人之性好利多欲,又強調要進行後天認識改造,注重客觀教化,對以後中國倫理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還提倡天人相分,認為天運行有其運動規律,不因統治者好壞而改變,他繼承和發展了百家學說的合理思想,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出“人定勝天”的光輝思想。苟子適應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吸收批判孔孟重禮思想,又吸收法家重法思想,提倡禮法並用,講仁義,重王道,但也不反對武力和霸道。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於南歐、北歐;盛行於西歐、北歐、北美、澳洲的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標準、價值觀、風俗等。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與西方世界傳統定義相關聯。根據此定義,西方文化是其文學、科學、音樂以及哲學原理的合集,並且有別於其它主要文明。適用於受西歐移民或殖民影響強烈的國家,並不僅限於西歐。這些傳統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經典。

西方文化被用於許多方面,不管實際使用正確與否,包括美國文化、唯物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商業主義、性的享樂主義、帝國主義、現代主義,乃至解說西方文明。

在世界範圍內,西方文化中的元素對其他文化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許多文化背景的人,包括西方與非西方的,都將“現代化”與“西化”等量齊觀,當然也有許多非西方人士,反對將採納西方理念與價值,作為所有社會的必然。一些非西方世界的成員,他們將科技進步跟西方的不同價值觀相聯繫,由於西方價值觀與他們當地社會的價值理念大相徑庭,以此作為理由,來反對大部分的“現代化”。

實質,儒家思想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優秀部分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人文精神。如果把儒家思想仍然停留在傳統上去認識,而把

西方文化作為“現代化”看待,說出儒家思想與西方文化有衝突、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不能並存的言論,是十分片面的認識,更是大錯特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